查看完整版本: [-- “锄头落地出庄稼”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3年01月 -> “锄头落地出庄稼”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易和元 1963-01-31 00:00

“锄头落地出庄稼”

第6版()
专栏:

“锄头落地出庄稼”
易和元
在四川新繁县新民公社住了几天,不止一次地听到这样两句话:“生意买卖眼前花,锄头落地出庄稼”。这是第三生产队队长黄尚友说的。人们向我介绍黄尚友如何领导生产,如何向社员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模范事迹时,总忘不了介绍这两句话。这两句话深入了社员群众的心,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两个月过去了。我时常咀嚼这两句话,总觉得理解不够,直到最近才恍然大悟,悟出一点新的道理来。
先说“锄头落地出庄稼”。地里能出庄稼,但庄稼不能自己出,要靠人去劳动,去“锄头落地”,去流一滴一滴的汗。要庄稼出得好,需要流的汗,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多。这就说到了一个勤字。要手勤才能出庄稼,才能出好庄稼。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辛勤的劳动才能换得美好的收成。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劳动的果实呢?是随随便便把它花掉吗?不!应当时刻想到庄稼是“锄头落地”才“出”来的,必须十分珍惜。这又说到一个俭字。因此,“锄头落地出庄稼”,实际上包含了勤和俭两方面的道理。勤而后知俭,不懂勤,也就谈不到俭。
至于“生意买卖眼前花”,那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因为“果实”不是靠辛勤劳动换来的,来得容易,也去得容易,到头还是一场空。
这两句话连在一起,两相对比,给人的印象是非常鲜明的,难怪它打动了社员群众的心,也使我久久难忘。
从黄尚友这两句有名的话,倒引起了我一些题外的话来。
人们往往对自己工作过、战斗过、劳动过的地方,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因为他在那儿费过脑筋,流过血,流过汗,和群众同过甘苦,共过患难。这种感情正如农民之对待粮食一般。一个同志参观风景如画的十三陵水库时,不无骄傲地说:“我在这里劳动过半个月”。这种感情是真实的,亲切的,也是非常可贵的。
俗话说:“事非经过不知难”。现在二十上下的青年人,在全国解放时,都还是小孩子,没有经历过革命的艰辛,因此对很多事情都感到很难理解。为什么许多革命老前辈、老同志能够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为什么甘祖昌将军能够退职回家当农民,领导群众搞生产?……这种革命的作风、革命的感情,确非三言两语就能够向他们说清楚的,正如没有手执过锄头的人,很难深刻体会粮食来之不易一样。
要学会游泳,就下到水里去。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是一种教育;在实际斗争中去锻炼,又是一种教育。在工作中,在劳动中,在和困难作斗争中,人们将会逐渐培养起这种高尚的、健康的革命感情来。


查看完整版本: [-- “锄头落地出庄稼”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