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吴镜汀国画展览会”印象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3年03月 -> “吴镜汀国画展览会”印象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行百 1963-03-30 00:00

“吴镜汀国画展览会”印象记

第6版()
专栏:

“吴镜汀国画展览会”印象记
李行百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吴镜汀国画展览会”,表彰了作者在山水画的“推陈出新”方面所作的努力。
老画师吴镜汀先生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传统,他从清代的“四王吴恽”入手,对王石谷的精研尤深,进而上溯宋代的郭熙、米芾、马远、夏珪和元代的倪云林、黄子久、吴镇、王蒙诸大家。从展出的旧作品看来,画家是得其精华而且能融汇众长,不愧为师古的能手。但是在旧社会他只“师古人”而没有“师造化”,未将精湛的技巧用于写生和创作。解放后,吴先生受到党的关怀和鼓励,走出画室遍游名山大川,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艺术思想,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启发和锻炼,在创作上突破了陈规,从而开创了自己的风格。
这次展出的新作《峨眉揽胜》就是一幅别出心裁的作品。画上有一段题记:“昔年游峨眉,宿洪椿坪,旋至九老洞,经洗象池、华严顶而造绝顶。俯仰岩壑,气象万千,凭虚探幽,似有所获。此图拟构诸胜于一景,敢云无假粉本,斯亦别有会心。质之观者,其谓可乎?”由此可见画家立意之新颖和处理题材的巧妙。画上并非实景的罗列、堆砌,乃是安排了挺劲而夭矫的冷杉树于近处,以巍峨耸翠的巨峰为主体,复以云海浩荡雪山远映。由虚衬实,实中见虚,显出豁朗的境界及分明的层次。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生动地再现了秀甲天下的峨眉胜景。
黄山的自然美,很令人流连、向往,古今画家笔下的黄山都非常诱人。然此山此景在吴镜汀的作品中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写实的始信峰、送客松、白鹅岭、清凉台、猴子观海、黄山日出以及白龙潭、人字瀑……诸胜景都能“得黄山之性”(石涛语),传达了它的“奇”与“幻”以及耐人玩索的意趣。
同一景物的描绘,作者擅以不同的手法处理。《华山苍龙岭》有二图,横披画杜甫“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的诗意,境界奇绝,颇有迫天塞地之概,笔墨酣畅极尽树声、秋气之妙;另一立轴则山势陡险,屹然直逼霄汉,以泼墨兼破墨法放笔为之,更有元气淋漓、苍润欲滴的韵致。二者情趣虽殊,但都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山清水丽的四川,景物幽美,有“天下山水在蜀”之誉。画家的《川江所见》、《川江风景》、《川江夜渡》以及《万县风景》、《巫峡风帆》和《瞿塘返棹》等佳作,其富有情趣的笔墨都再现了令人神往的蜀中风光。给观者印象最深的两幅《巴船出峡》图。其一为一九四一年旧作,一是去年新作。前者只有间接的生活基础,是以古法并参古本写画家自己的“胸中丘壑”,虽能笔精墨妙地表现了惊涛骇浪,船夫们在这险恶激流中的搏斗情景,但看了徒增昔日“蜀道难”之感叹。而新作非但技巧更见纯熟,画面的巉崖峭壁屹然耸立,江流滚滚滔滔,画的下角左岸边还竖有测量水位的标牌,帆樯翩翩然在险境中稳稳地顺流东下,呈现了今朝三峡的壮美,使人有征服自然的喜悦感。画家的感情随时代而变,故取材、意境、画法亦不可不变。而变法是不能脱离内容的,因之画家所画的各地风景(如泰山、山西、陕西、富春江以及北京)写生和创作,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不为成法所囿。他所画没骨的青绿山水既能继承传统的菁华,又大胆地参以新法,而泥金、白粉、破墨的使用也非全按古法。但又合乎画理,别饶韵致。
除去山水画之外,画家还努力表现人的活动。如《秦岭工地》、《青石崖》、《嘉陵工地》及《深沙河工地》等作品,就描绘了修筑宝成铁路的建设者和施工场面。尽管人物画得不很理想也不大成熟,但这尝试却是可贵可喜的,同时也看出了画家对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查看完整版本: [-- “吴镜汀国画展览会”印象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