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察隅,西藏的江南!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3年04月 -> 察隅,西藏的江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许必华 1963-04-30 00:00

察隅,西藏的江南!

第6版()
专栏:

察隅,西藏的江南!
许必华
我从内地去西藏的江南——察隅。一路上,连续十几天的行车、走路、爬山,脑海里,印下了那如同飘带的盘山公路,印下了那如同海洋的森林,更忘记不了沿路所见的热情的藏族同胞。然而,当我翻过这次行程里的最后一座大雪山到达察隅的时候,却又打上了景色完全不同的烙印:风,不再刺骨,清新而温暖,山顶上复盖一层薄薄的白雪,山下布满红花、黄果、草儿青青,灌木丛苍苍郁郁,芭蕉树上果实累累,田野和村庄荡起长长的悠扬的号子声,藏胞们有的在犁田,有的在盖房子,路上,河边,人来人往,人声笑语……这里已是春天了!
察隅,高山绵绵,森林茂密,梯田栉比,沿着奔腾咆哮的察隅河,是一片坦坦的平川,河两岸,散布着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村庄,居住着藏族和别的兄弟民族同胞。
我曾到日卡通村参观一个茶园,几百棵茶树,整理得井井有条,藏胞觉班加正在收茶籽,后来,我们还特地在她家里品了这种新茶,清香可口。区委书记告诉我:最近几年,从内地引来了很多新的品种,茶树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历史上,人们把察隅称之为西藏的“江南”,那大都是因为这里的风景好,现在,不同了,它添上了许多新的内容。这里不仅有胜过江南的大米,还出产小麦、芝麻、花生、油菜、豌豆、向日葵……耕作的方法改变了,如种水稻,本来是撒种的,现在改成插秧了。
两天后,我到日玛村访问察隅乡妇女委员,曾经当过七年奴隶的翻身农奴次仁,她和我们一面谈,一面煮茶、炒花生招待我们。她说,很多从前不种的庄稼,现在都有了,这花生的种,就是一九六一年政府发给的。在座的一位藏族朋友插话进来:“我们这个地方,可真是宝地啊,麝香、黄连、贝母、虫草……样样都有,只是大家在从前没心去搞它。”后来,我在察隅区贸易小组得知,近几年,国家每年都要在这里收购大宗大宗的药材,品种也逐年增加了。
翻身农奴汪曲扎说得好:“现在,是给自己劳动,是人民的天下,没有任何顾虑了。政府帮助我们,我们自己再起个早、带个晚的,生产就发展了。”察隅区藏族副区长王树忠告诉我:最近几年,发放了很多贷款,支援农业生产,供给了几十万件铁木农具,像锄头、镰刀、斧头、刀……等等,还有一些耕牛。
每当夜幕降下,村头上就燃起一堆堆篝火,藏族同胞围火起舞。一个人拉着胡琴,大家和唱,甩着长长的衣袖,踏着轻快的步伐,有节奏地跳起来,从日落山头,直到深夜才尽欢而散。要是遇上节日的军民联欢,就更热闹了。今年元旦,连续演了几个晚上的戏,每天不到天黑,广场上就坐满了人,军民如同一家,谈笑风生。
藏族副区长告诉我:过去,藏胞们连茶、盐都吃不上,只好冷水和糌粑,藏政府强迫大家去买的盐和茶,价格又特别高,一个四川沱茶十筒大米(每筒二点二斤),一筒盐十六筒大米。现在是:沱茶七角五分一个,盐一角五分一斤。
在过去的那个年代里,既谈不上吃、穿,更谈不上讲卫生了。一位藏胞告诉我:就是水在村边,也无法洗衣服,新衣服,穿上身就脱不下来,白天穿,晚上盖。脏,不是我们自己愿意脏,是藏政府、头人逼的。而今天,在竹尼村、在沙村,在小溪边,在小河旁,聚集着一群群妇女,她们在洗刷,她们在捶衣,在阳光下洗头、整发,还搽上香气四溢的酥油。你能说他们不讲卫生吗?平时,只要遇上一点小毛病,区上的汉族医生就来诊治。过去,这里最严重的流行病是虐疾,算不清有多少人死于这种病。近几年,很少发生了,人口逐年增加,譬如纱马村,解放初期只有一百七十多人,现在已有二百八十多人了。
说到医生,察隅区卫生所的女医生徐琳,是江苏省镇江市人,到西藏来工作也不过几年,但已经能单独出诊了。医疗上常用的藏语也学了不少。我曾和她一起跑过两个村庄。一路上,藏胞们见到她总是问寒问暖,到了村上,更是热情,一面说:门巴(即医生),你好啊,一面就要她喝酥油茶,要她吃鸡蛋。可是她哪管得这些,她立即放下药包,取出药品、听诊器,开始诊断了。她问得那么仔细:“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不舒服的?现在怎么样?”连说带比划。她背个药箱子,从这个村走到那个村,翻山越岭,她说:“党给了我这个任务,我就要尽一切努力做好。有时,只要听到哪个村子有个头疼感冒的,我就觉得不安。”有一天,她正在家里有事,突然来了个藏胞,说他的牛病了,一定要她去看看。她十分着急,她对藏胞说:“我只会给人治病,牲口的病可不会看呐!”可是,这位藏胞执意请她去,无奈,她只好约请另一个医生一起去。到那里,给牛量了温度,仔细问了情况,根据判断,给牛打了一针,又留下几片药。过几天,那位藏胞带信来说牛好了。徐琳听了高兴极了。
在区政府,我遇上察隅区小学的教员嘎土丁,他还不到二十岁,解放后在拉萨学习过,现在他和另一个藏族女教师一起,教几十个藏族和别的兄弟民族的子弟。每天清晨,学生们顶着朝雾从四村到学校来,傍晚又披着霞光回家,有些路远的学生就住在学校里。有一天,我去日玛村的嘎林家采访,进屋时,嘎林正在和她的大儿子扎西多吉一起认字。我走近一看,是孩子的藏文版教科书,嘎林已经四十多岁了,她说:“孩子能念书,是做梦也想不到的,解放前,我一年中有十一个月吃草根、野菜,哪还能念书呢!”
在察隅的每一天,每时每刻,我都被这里新的事情、新的人物所激动、所鼓舞。藏族人民真正的春天来了!不管走到哪个村庄,哪里都有花,哪里都是笑脸,我真舍不得和这里热情的人民告别,我真舍不得这四季如春的西藏的江南。


查看完整版本: [-- 察隅,西藏的江南!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