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继承和发扬老解放区的办学传统 延安大学坚持劳动教育培养一代新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3年08月 -> 继承和发扬老解放区的办学传统 延安大学坚持劳动教育培养一代新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3-08-27 00:00

继承和发扬老解放区的办学传统 延安大学坚持劳动教育培养一代新人

第2版()
专栏:

继承和发扬老解放区的办学传统
延安大学坚持劳动教育培养一代新人
据新华社西安电 延安大学继承和发扬了老解放区的办学传统,一贯坚持劳动教育,使学生们锻炼成为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文化的劳动者。
延安大学创办于一九五八年,校址设立在当年党中央机关所在地和毛主席的旧居杨家岭。这个学校从诞生那天起,就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大学为榜样:自己动手,劳动建校。没有教室,就组织师生背石头、挖土方,和工人一起劳动;取暖设备不足,发动师生上山砍柴,烧木炭。他们还组织师生开荒种地,使副食品自给有余。这所学校特别重视参加人民公社的集体生产,每逢农忙季节,总要抽出一部分师生参加附近农民的生产劳动。今年,每个学生普遍到生产队劳动过两次以上,每次最少一周,共帮助生产队播种秋田八百多亩。
围绕着正式课程,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辅助活动。例如,新生入学后,首先让他们参观枣园、杨家岭、王家坪以及当年抗日军政大学和延安大学等革命遗址,邀请在“老延大”学习过的干部介绍当时生产劳动的情况。各个班系的毕业生还把自己使用过的工具、劳动地块移交给新来的同学,作为“传家宝”,一班一班往下传。数学系一直把毛主席种过的菜地作为本系的“传家宝”,先后传过四个班级,在这块菜地上劳动的学生,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学生们一有空,就主动去那里劳动。
延安大学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风气和革命奋发的精神。学校的设备都是简陋而实用的,平时,学生们自己理发、修路、种菜、打土坯、平操场等。绝大多数学生都有针线包,许多人手心里结下了厚厚的一层茧。就连教师也都自己补鞋、钉书架、拆衣缝被。
通过劳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生产技能,养成了劳动习惯,更重要的是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少人初来延安大学的时候,以为陕北人没有文化,土里土气,但是当他们同农民一道劳动过后,深深地感到陕北劳动人民热情忠厚,勤劳勇敢。学生们说:有些人看起来普普通通,平平凡凡,可是他们打过游击,当过赤卫队队员,思想觉悟很高,对革命有过不小的贡献。许多大学生同当地农民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在下乡劳动的时候,学生们到农村后,一般都分散住在贫农和下中农社员家里,早晨帮助农民挑水、扫院落,晚间同他们促膝谈心,因而都亲身体会到贫农和下中农社员那种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中文系二年级学生在枣园公社小砭沟生产大队劳动的时候,同老贫农社员许发有朝夕相处,许发有向大家诉说了自己过去在旧社会中的苦难经历和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们听了以后,都增加了对旧社会的仇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他们准备把许发有的身世编写成家史,让人们永远记住。


查看完整版本: [-- 继承和发扬老解放区的办学传统 延安大学坚持劳动教育培养一代新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