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世界水产生产的发展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3年08月 -> 世界水产生产的发展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吴善长 1963-08-27 00:00

世界水产生产的发展

第5版()
专栏:经济资料介绍

世界水产生产的发展
吴善长
目前世界水产产量中,海洋渔业生产产量占90%左右,淡水渔业生产产量占10%左右。在海洋生产产量中,估计有80%以上是在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棚水域内所生产的。1948年世界淡水渔产量为179万吨,占同年总产量的9%,1960年增至437万吨,占同年总产量的11.7%。世界海洋渔业生产量(包括贝藻类)1948年为1,730万吨,占同年世界水产总产量的91%,1960年为3,336万吨,占同年世界水产总产量的88.4%。
海洋鱼类的产量在世界海洋渔业产量中比重最大。1948年海洋鱼类产量为1,524万吨,占同年海洋渔业总产量1,730万吨的88%,1960年海洋鱼类产量达2,955万吨,占同年海洋渔业总产量的88.6%。在海洋鱼类产量中,以中上层鱼类的产量增长较快。这种鱼类1948年产量为574万吨,占同年海洋鱼类产量的37.6%,1960年增至1,227万吨,占同年海洋鱼类产量的41.5%。
世界水产总产量1948年为1,909万吨,1960年为3,773万吨,增长98%。1960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国家有以下几个:日本1948年产量为251.80万吨,1960年为619.20万吨(不包括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水产生产恢复和发展得很快,自1948年以来,产量一直占世界第一位。秘鲁1948年产量只有4.77万吨,到1960年产量竟达353.14万吨。这主要是由于鳀鱼这项丰富资源自1947年起大量开发的结果。苏联1948年产量为157.50万吨,1960年为350.00万吨。美国1948年产量为240.99万吨,1960年为279.69万吨。挪威1948年产量为150.40万吨,1960年为159.89万吨。印度1950年产量为81.69吨,1960年为115.99万吨。此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水产事业近年来以极高速度发展,1962年产量为84万吨,按人口平均占有量已超过了日本。
1948—1960年期间,世界人口约增三分之一,而水产产量增加近一倍。这说明凡是有条件的国家,都把发展水产生产看作提供动物蛋白质的较为便捷而经济的方法之一。日本1960年水产品的每人平均占有量为132.5市斤,同期肉类仅为7市斤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都很重视发展水产生产。当然,水产品除了为食用提供动物蛋白质外,还可作某些工业和医药上所需的重要原料。
关于发展水产生产,尤其是海洋渔业生产所采取的措施,从产量大的日本和发展速度快的苏联等国家情况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保护和培养内海、内陆水域和海洋沿岸渔业资源,积极发展公海远洋渔业。
水产生产在手工业操作方式较多时期,大多从事内海、内陆水域和海洋沿岸渔业,以后随着工业的发展,除发展上述渔业生产外,积极发展公海远洋渔业。苏联公海渔业的产量比重,1913年为13.2%,1940年为41.2%,1958年为67.0%。在1956年以前,公海渔业中远洋渔业仅有南冰洋捕鲸船队,其它公海渔业的作业范围不超出巴伦支海东部、日本海和白令海南部等,1956年起开始至大西洋纽芬兰渔场作业,以后陆续至大西洋中部和非洲沿岸作业,南冰洋捕鲸也增加了船队。日本政府分别于1913和1923年规定蒸汽拖网渔船和大型对拖渔船(约50吨),向东经130度以西的东黄海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向西推进一步,改为128度30分以西。日本远洋渔业作业范围遍及全球,其占总产量的比重虽还不大,但为近年来增产的主要一环。1955年为18.5万吨,1960年增至67.7万吨,1961年骤增至98.7万吨,鲸的产量还不包括在内。
第二、增建机器动力渔船,改进渔船质量,开展多种作业。
苏联为了发展海洋渔业,不断增建渔船。1956年渔船总艘数比1948年增长36%,比卫国战争前的1938年增长65%。其中机器动力渔船1956年渔船艘数、吨位和马力比1948年各增长3倍,比1938年的艘数增长3.5倍,马力增长7倍。日本1960年渔船共有38万艘,175万吨,比1950年的艘数减少21%,吨位却增长39%。其中机器动力渔船1960年为16.8万艘,156.8万吨,392万马力,比1950年的艘数增长31%,吨位增长72%,马力增长68%。机器动力渔船中所增加的大多为50吨级以上的大型渔船,其它50吨级以下的不论机器动力渔船或风帆渔船近十年来都呈下降趋势。日本近十年来铁壳渔船的发展也很快。1960年其艘数虽仅占渔船总艘数的0.48%,而其吨位占总吨位的45%,马力占总马力的30%。日本渔船装用高压柴油机的艘数1960年比1950年增长10倍,按吨位说则增长3倍,按马力说增长4.2倍。渔船大型化和铁壳化的优点是可以转换渔场。如日本在东黄海作业的舷拖渔船和对拖渔船中一部分,当夏季淡汛就转到白令海等其它渔场作业。
展开多种作业也是增产主要措施之一。世界上渔船种类主要有16种(包括运输船和调查实习船等非生产船),日本有15种,苏联有11种。
第三、采用新技术装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械工业、合成纤维工业和仪表工业等的发展,也促进了渔业的发展。苏联渔船捕捞过程机械化程度提高很多,如起网机、吸鱼泵、船上加工设备、合成纤维网、塑料浮子、鱼群探测仪和新式航用设备雷达等,使用也较普遍。日本1960年渔业上使用绳网总量约3万吨(包括棉麻纤维和合成纤维),其中合成纤维达1万吨(1950年仅为50吨)。渔网使用量1.1万吨,其中合成纤维网占75%。日本在各种新技术装备方面也积极发展。如1960年渔船装有鱼群探测仪即达1万台,雷达1,500余台,渔船冷冻设备1,600套,专用于黄海捕对虾的网深仪250台,可变螺距推进器和无线电浮标等也都有增加。
第四、重视水产科学技术研究和资源调查。
苏联很重视水产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资源调查。目前海洋渔业方面有全苏海洋渔业和海洋学研究所,并在太平洋和里海等五个海区设立研究所,各有调查船进行研究。另有河川湖泊渔业研究所和池塘渔业研究所。苏联科学院、教育部门和气象部门也作很多有关渔业的科学研究工作。日本现有中央级的海洋水产研究所7处,淡水研究所1处,珍珠研究所1处;地方级的水产试验场和指导所58处,连同分场达146处;另有民间水产研究所10多处,几个大资本渔业企业有其自己的水产研究机构。日本很注意新渔场的开发利用和旧渔场的变动规律,在世界各海区进行资源调查。日本对捕捞、加工和养殖等方面的新技术也有不断的研究和改进,如用中层拖网渔法捕对虾,金霉素保鲜,合成纤维网养殖紫菜等。
第五、开展现代化水产品加工。
随着世界水产生产的发展,十多年来水产品处理情况有所变化。总的趋势是鲜销和盐干品的比重下降,冷冻品和罐头的比重上升。1948年和1960年比较,鲜销比重分别为51%和40%,盐干品比重分别为24%和19%,冷冻品的比重则由5%上升为9%,罐头的比重由7%上升为9%。苏联的冷冻鱼1958年比1940年增长2.2倍,罐头同期增长5倍。日本鲜销的比重1956年为26%,1959年下降为12.4%,同期冷冻品比重由8.4%上升为12%,罐头比重由7.2%上升为11.6%。
第六、培养技术人材。
苏联有一支强大的水产科学技术研究队伍,有专门培养水产技术人材的学院和学校,同时还采取函授和短期训练大量培养。日本国立和私立高等水产院系有13所,每年招生千余人。中等水产专业学校和高中设有水产专业的共有50多所,另有讲习所2所,每年毕业约3,500人。此外,民间团体“大日本水产会”自1909年开办渔业技术人员培养所以来,约已培养7万人。


查看完整版本: [-- 世界水产生产的发展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