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东游记忆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3年11月 -> 东游记忆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冶秋 1963-11-28 00:00

东游记忆新

第6版()
专栏:

东游记忆新
冶秋
从香港飞出去,就是大海,除了波涛,什么也看不见。天色渐渐暗下来,三个小时过后,下面看到一片霓虹灯火,东京就在眼下了。
我们从第一天到东京起,一共在日本呆了五十一天,走了十二个城市。我们会见了许多日本朋友,不论是政界,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宗教界,工人,农民,学生,到处洋溢着中日友好的呼声,到处喊着“老朋友”——这个“老朋友”的含义是两千年的友谊的代名。
日本考古界元老原田淑人先生说:从日本的九州、奈良等地发现的汉代文物来看,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往来至少是一世纪已经开始了。
我们在奈良东大寺,唐招提寺看到唐代高僧鉴真大和尚的许多遗迹遗物,我们听到许多人重复这样的话:“鉴真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有人又告诉我们,今年日本纪念鉴真逝世一千二百周年,有许多豆腐店和酱园的老板捐了钱,原因是据说这两种今天仍是日本人民喜爱的食品,就是鉴真传来的。
我们看到宋代和尚牧溪的画,看到明代著名画家唐寅给日本朋友彦九郎等的送别诗。
我们在仙台看到鲁迅先生读书的学校和他住过的房子;我们看到镰仓的海滨的聂耳墓地,秋田雨雀先生为他写了墓碑。
我们看到冈山郭老上学时常去散步的后乐园,那里有解放后郭老送去的丹顶鹤和刻在石头上的郭老的诗。
我在一次讲演会上,听到日本朋友讲演以后,我说:你们说“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我以为文化交往是互相影响的。就拿二十年代来说,中国最初读到马列主义书籍,有许多就是通过日本译文传到中国的;我们有许多革命者在日本流亡,学习;我们当代的两大文豪——鲁迅、郭沫若不都是在日本学习过的吗?
两千年的人民间文化交往,两千年的“老朋友”,这是任何势力所斫不断,挡不了的。
有很多日本朋友向我们表达了对新中国的友好愿望,有很多朋友表示我们两国人民应当永远的团结携手,反对共同的敌人,来保卫亚洲的和平。就是一些学术界的朋友,他们不谈政治,但是对于我们的领袖毛主席表达了衷心的敬仰。
他们鄙弃所谓“美国文化”,对“美国文化”毒害后一代极为担心。我们在一个地方看了一次现代美术展览,那是些除了作者本人,甚至连他自己过后也不知画的是什么东西的所谓“油画”。一位陪我们去的教授说:你们永乐宫的壁画快来这里展出吧,你看这叫什么艺术!
日本书道界权威丰道春海老先生,已经八十六岁。他到中国访问的时候,在山东曲阜途中看到我们大学生参加农村劳动,他感动得掉下眼泪,当场向学生讲了话。他向我说,这种办法好极了,日本大学生现在很少劳动。我们在一次宴会上每谈到中日友好的话,这位老先生就向我握手,六个钟头的聚会,不知握了多少次手,他说手都要握肿了。在他家里的一次宴会就更热闹了,几十人中有书道家,有前首相,有前海军大将。我们大谈中日友好,最后丰道老先生和我们以及全体来宾大呼中日友好万岁的口号,直到夜深才散。
我们一到名古屋的晚上,日中友协的支部正在开会,听到我们来,会也停开了,大家都到了旅馆,畅谈到深夜。
我们在京都,日中友协的朋友们举行了“馒头会”,大家在一块聚餐。有陶瓷工人,有邮电工人,有大学教授,有工商业者,有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有《天平之甍》[mé ng蒙]的编剧者,有和尚,有学生,有妇女……大家欢快地谈着。到过中国的就急忙问他到过的那个城市现在怎么样?陶瓷工人就说陶瓷是中国传来的,现在哪些窑场在烧造瓷器?工人兄弟的生活怎么样?一位“商业部长”说他就要到中国参加工业展览,一位妇女说她的一位女儿正在中国访问。……会场上始终洋溢着中日友好的感情,有千丝万缕的线连接两国人民的心。
我们见到九十岁的老和尚大西良庆,他说别的什么地方也不想去,这一生愿意再到一次中国。他说他六十年前到过中国,还会说“请坐”!“请坐”!上个月他果然如愿以偿,访问了中国。
我们在病院中会见了正在病中的京都日中友协联合会的会长末川博老先生,他说要尽一生力量来加强中日两国人民间的友谊,来保卫亚洲和平。
最难忘怀的是在我们举行的告别酒会上,有多少人要我们把他们的心意带给中国人民,有多少人一次又一次地为友好干杯。当大部分朋友走了以后,剩下几十位朋友,又围拢在一个桌子上,重新举杯高歌,连轻易不唱歌的中岛健藏先生也唱起歌来。这正是:
千古交情难磨灭,
中日友好在人心!
十一月二十一日夜


查看完整版本: [-- 东游记忆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