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鹰之歌——阿尔巴尼亚影片《特殊任务》观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3年11月 -> 鹰之歌——阿尔巴尼亚影片《特殊任务》观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方明 1963-11-28 00:00

鹰之歌——阿尔巴尼亚影片《特殊任务》观后

第6版()
专栏:影评

鹰之歌
——阿尔巴尼亚影片《特殊任务》观后
方明
你注意过山鹰吗?它驾于一切顶峰之上,凌空盘旋着、飞翔着。它好像什么也没有注意,什么也没看到。但它突然收紧了翅膀,像疾风一样地俯冲下来,那样准确,那样迅速地攫取了它的猎物。这时,人们才感叹着它的镇静,它的敏锐,它的勇敢。阿尔巴尼亚故事影片《特殊任务》中打入敌人内部的公安人员托莫和他的战友们,就是这样的人物。他们的机智、勇敢和无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影片是为纪念阿尔巴尼亚公安部队创立二十周年(一九四三——一九六三)而摄制的。影片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剧作者是阿尔巴尼亚公安部队的一位将军,这使我们看影片时更感亲切。
影片一开头,描写有三个持枪的人,闯进一个农民的家庭,并和公安部队发生了枪击。观众正怀疑这三个人的来历,影片的故事很快就向观众提示,这是乔扮成敌人的公安人员,带头人就是勇敢的山鹰托莫。而貌似善良的那位农民,却是潜伏的特务。随着这条线索,我们看到在地拉那有所谓“抵抗阵线”的反革命组织,在山林里有尼古拉和安东为首领的两股武装匪徒。美帝国主义间谍组织空降了两名特务联络人员,一个上了山和尼古拉取得了联系,一个被托莫接到了地拉那。当“抵抗阵线”的阴谋活动完全被掌握了以后,连同来地拉那的这个空降特务,被一网打尽。而托莫又以“抵抗阵线”代表的身分,带着他的队员们,上山对尼古拉和安东这两股匪徒进行侦察。于是,一场紧张和尖锐的面对面的斗争开始了。
影片在严重的斗争中表现了托莫。他以谈判为名,深入虎穴,对安东的老窝进行了直接观察;在公安部队对尼古拉进行了一次围剿,托莫带着队员们再次上山时,尼古拉的表弟空降特务纳特莱卡对托莫发生了怀疑。托莫面对着尼古拉的敌视的眼光和枪口,用最尖锐的眼光注视着最细小的变化,且观察、且判断、且向尼古拉的身边走去。他的无畏使敌人犹疑了。托莫身陷在这个重围里,不仅要取得敌人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要保卫人民的利益不受到损害;不仅要掌握这里的全部情况,而且要牵着敌人的鼻子。这个矛盾的不断展开,就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突出了。
托莫是英雄的公安人员的代表。而牧羊人马丁这一家人则代表着广大的阿尔巴尼亚农民。作为公安部队的眼睛和前哨,最后献出了自己生命的马丁;用烈火招待了武装匪徒的坚强不屈的母亲;在敌人闯进房屋以后仍然跳窗向民兵报告消息的弟弟,这些人物都具体地说明着阿尔巴尼亚人民不可战胜的力量和性格。
影片《特殊任务》是对阿尔巴尼亚公安人员和人民群众,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为保卫自己的幸福生活,向国内外的阴谋破坏者进行英勇斗争的颂歌。
影片的现实意义还在于对敌人的深刻揭露。看一看所谓“抵抗阵线”的阴谋家朱尔菲是用怎样的眼光仇视着地拉那的灯火吧;看一看尼古拉这些匪徒在山洞的酒宴上是怎样迷恋着旧日对农民所施行的酷刑吧;看一看美帝国主义间谍机关要迎接“明天”的狂妄的阴谋吧……。正像列宁所讲的:“被推翻的剥削者不曾料到自己会被推翻,他们不相信这一点,不愿想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在遭到第一次严重失败以后,就以十倍的努力、疯狂的热情、百倍增长的仇恨来拚命斗争,想恢复他们被夺去的‘天堂’”。当然,敌人总是要失败的。这是它们的阶级的反动性所注定的。它们不是没有经验的,这些匪徒十分恶毒和狡猾。但是,它们反人民的本质,使它们变得软弱、孤立和愚蠢。
社会主义所有的敌人不可改变的悲剧在于:它们是人民的敌人。它们只能是: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到灭亡。


查看完整版本: [-- 鹰之歌——阿尔巴尼亚影片《特殊任务》观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