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把荒山变成果园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3年11月 -> 把荒山变成果园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克 1963-11-29 00:00

把荒山变成果园

第3版()
专栏:阿尔巴尼亚通讯

把荒山变成果园
本报记者 李克
阿尔巴尼亚到处山峦起伏,荒山野岭很多,而温暖的气候,特别适合果树生长。为了“向荒山索取花果”,近年来,阿尔巴尼亚人民开始了把贫瘠的荒山改造成花果山的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不久前,我们到贝拉特访问了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诞生日命名的“十一月八日”农业生产合作社。据说,这个农业社在改造荒山方面的成绩并不是最突出的,但这个普通的、平凡的山村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我们到达这座幽静的山村后,农业社党组织书记比里同志就立刻领我们去攀登他们的花果山。一路上只见山坡上苍苍郁郁,果树成行,硕大的无花果高悬在枝头,像一颗颗晶莹的碧玉,橄榄树上结实累累,像一堆堆绿色的珍珠。比里同志向我们介绍说,改造荒山是在六年前开始的。起初,当党号召开山种树时,有些农民不相信果树能在这世代荒废的山上成长。当时,农业社只把村里的年青人组织了一个突击队,上山开荒植树。那时的山上到处长满了蒺藜,杂草丛生、藤蔓扭结,开垦荒山是一项坚苦的工程。青年们在山上披荆斩棘,清除了各种障碍,并把山坡深翻了八十厘米。第一年就种下了一千八百多棵橄榄树苗。
社员们在开始改造荒山时碰到了很多困难,但并没有为困难所吓倒。最初没有橄榄树苗,社员们就利用世代相传的古老方法,把老橄榄树上的树兜切下来种上,并且利用山上原有的野生酸梨树接枝良种梨树。山上没有水,社员们就从山下背水上来,而从村子里背水到山顶足足有两公里远。
第一年取得了初步成绩,大大增强了社员们的信心。农业社除了成立一个专门的果园生产队之外,几乎全村男女老幼都投入了改造荒山的斗争。国家苗圃场也帮助解决了树苗问题。六年来,社员们已开出一百三十四公顷山地,种了一万七千二百多棵橄榄树,一万六千多株无花果、石榴、苹果、柑桔等各种果树,以及二十公顷葡萄。现在,各种新种的果树已一片新绿,显得十分可爱。最早种下的一批果树已开始结果。据说,再过六七年橄榄树即可提供产品。橄榄树可活几百年甚至千年。橄榄是阿尔巴尼亚人民主要的食用油原料,也是制作沙丁鱼罐头和调味的佳品。“十一月八日”农业社种植的大批橄榄树和果树不仅能够为国家增加大批财富,而且也增加了社员的收入,去年一年内社员从果树的收入就达一百六十多万里克(阿币)。
参观了“十一月八日”农业合作社后,我们又紧接着访问了贝拉特无花果种植场,这是由国家投资、开荒山建设起来的。这家种植场拥有八座山。这些荒山原来一直没有名字,后来恩维尔·霍查同志来参观时才把它定名为无花果山。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爬到一座隐现在无花果树林中的半山亭子里,从高处腑瞰,只见视线所及的群山都栽满了无花果树,错落掩映,疏密有致。
据陪同我们参观的阿尔巴尼亚同志说,这些山头十年前还全是陡峭的荒山,连最灵巧的山羊也难于爬上去。从一九五二年起,贝拉特人民开始了征服荒山的进军。因为山高路窄,无法使用机器,只能采用手工劳动。他们在山上挖掘了一行行一排排一米深的土坑,栽上了无花果树。
树苗成活率很高。这样年复一年,十年来,这里已经种植了五十多万株无花果树和十万多株樱桃。无花果树从栽种起要六年才能收获,十二年后才进入全盛期,为了在无花果成长期间能充分利用土地,工人们在无花果树林间种了葡萄。
我们访问时正值水果成熟季节,绿叶间结满了无花果。据说,到一九七○年无花果树长成后,每株树最少可产二十公斤。除了向人民供应新鲜水果外,还可以制成无花果干出口。领我们参观的主人从树上采摘了一些新鲜肥大的无花果招待我们。这种无花果是一种优良品种,含糖量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吃起来确乎清甜适口,沁人心脾。
(附图片)
图为阿尔巴尼亚果园工人摘收今年丰收的大苹果。
阿尔巴尼亚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查看完整版本: [-- 把荒山变成果园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