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道不拾遗——南京路纪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3年11月 -> 道不拾遗——南京路纪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杜宣 1963-11-30 00:00

道不拾遗——南京路纪事

第6版()
专栏:

道不拾遗
——南京路纪事
杜宣
十一月六日,下午五时三十分的时候。我陪着正在上海访问的两位外宾,在南京路上散步。
我们信步走到花鸟商店的门口。富有强烈的民族色彩的各色盆花和盆景,立刻把他们吸引住了。我们走进了商店。在一个专营盆景中小摆设的玻璃柜前,有一位外宾站住了。他对于石湾陶磁中的一些小人、小房子、小石桥、小宝塔及各种小动物,感到十分高的兴趣。他把各色各样的,都选购了一些,在柜台上堆了一大堆。他一边付钱一边说:“价钱这么便宜,这都是了不起的艺术品啊!回国之后,我可以开一个展览会了。”我们在商店中走了一个圈子,在各种盆景前面欣赏了一会儿,就离开了花鸟商店,漫步西行。
我们正在向前走着,一个大约十一二岁的男孩子,穿了件浅黄色卡其的茄克,急忙忙地赶了上来。看到这突然的情况,我心里不禁有些嘀咕,这个孩子为了什么?我们同行的几个人,也感到有点奇怪。大家正在纳闷的一刹那,孩子赶上了我们。他一把拉住我们的翻译,指着那位在花鸟商店买东西的外宾道:
“请你问问,这位外宾是不是遗失了钱?”
我想,这真奇怪,外宾怎么会遗失钱呢?但是一看,孩子手里的确拿着一张十元的钞票。
翻译忙问外宾:“你遗失了钱吗?”
他对于这个意外的事情,也感到很突然。他并没有遗失钱的感觉。他先摇了摇头。翻译同志要他检查一下口袋看看。他急忙摸了一下口袋,将钞票拿出来一数,的确是少了十元,他惊奇地说:“是的,我正少了十元。”他好像正在想:这真奇怪,我在什么地方丢了钱呢?当他还来不及说的时候,孩子很高兴地把这十元交给了他,说:“我看到你在花鸟商店买东西。你走后,在地上拾到这十元。我想可能是你丢的。”
他一边收下孩子交给他的十元,一边十分激动地说着:“谢谢,谢谢!”
外宾给我们的孩子这种诚实高尚的行为,一下子激动得不知所措。
孩子笑了一下,正要走的时候,他一把紧抓着这孩子,又急忙忙地在身上所有的口袋中掏来掏去,最后掏出一枝钢笔要交给孩子,作为他的谢意。
“我身上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东西,就把这枝笔给你作个纪念吧。”
孩子一看外宾要把钢笔给他,立刻收敛了笑容。孩子高贵的自尊心,好像受到了打击一样。他摇了摇手,掉过头,大踏步地穿过马路,迅速地在人群中消失了。
这时,外宾就更加激动了。他连忙说:“你们真了不起,将孩子教育得这么好!”
我们继续向前走着,很自然地,我的心里充满了一种自豪感。党的思想真是伟大,我们的孩子真是不愧为毛泽东的好孩子。当然,也很自然的,我们的谈话就落在我们诚实的第二代的身上了。我们谈到我们是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的方法了。
这时候,外宾忽然高声地说:“真是遗憾得很,这么好的孩子,我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我说:“这种事情,在我们的国家中是很普通的。”接着我又讲了我所知道的近年来所发生的拾金不昧的故事。外宾们听得很仔细,并且感到很高的兴趣。
我们走进绿杨村饭馆,吃了饭,然后到天蟾舞台看戏。散了戏后,在回旅店的车子上,他又提到这个可爱的孩子。他说:“当时我被这孩子的行为激动了,一时找不到适当的办法来表示我的感谢,所以我就掏出钢笔来。当我一看到他那副严肃的样子,我立即意识到,这样不好。这事情使我太感动,问题倒不是在这十块钱的价值上。”
我接着说:“是的,这事情反映出了我们的思想生活和社会面貌。我看你这样的激动,你回国之后,大概要写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吧。”
他笑着答道:“那还用说,我一定要写的,只是可惜得很,我没有问问这个孩子的姓名呀。”
是的,我也感到有点怅然,为什么不问一声这个可爱的孩子的姓名呢?(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江阴路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少先队员马晓骏。)
这时候,我不禁想起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是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一直向往的生活境界。在旧社会中,好像这是一种高不可攀的理想。但是今天啊,却是我们眼前的现实了。
南京路,过去是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控制下的纸醉金迷、藏垢纳污的一条路;南京路也是过去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们,为了争取自由解放,流遍鲜血的一条路。南京路,是我们光荣的好八连守卫过的一条路。今天,它成为一条拾金不昧的路了。南京路啊,你反映出了我们祖国整个的变化。
〔原载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五日《解放日报》〕
(附图片)
〔姚有多插图〕


查看完整版本: [-- 道不拾遗——南京路纪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