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在独立的摩洛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3年12月 -> 在独立的摩洛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纬 1963-12-30 00:00

在独立的摩洛哥

第3版()
专栏:拉巴特通讯

在独立的摩洛哥
王纬
北临万顷碧波的地中海,西接浩瀚无边的大西洋,阿特拉斯山阻挡了撒哈拉沙漠的热风——得天独厚的摩洛哥,多少世纪以来,就成为历史上闻名的一个非洲国家。
摩洛哥不仅有举世闻名的阿拉伯古城——非斯、马拉喀什;不仅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非洲最大的卡鲁因清真寺和卡鲁因大学,它还拥有非洲最珍贵的古籍——许多珍本、善本和手抄本的经典。当十世纪末叶,卡鲁因大学已经成为非洲一个文化中心的时候,欧洲基督教国家还没有出现一所高级学府;在这个大学求学的不仅有来自各地的阿拉伯人,还有欧洲人。
在摩洛哥北部到处流传着阿卜杜勒·克里姆反抗西班牙和法国殖民军的英勇事迹。克里姆领导的里夫地区(摩洛哥北部山区)人民从一九一二年起,用原始武器坚持了十多年的斗争。
摩洛哥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国家。春天从拉巴特驱车前往非斯或马拉喀什,沿途万顷麦田,千陇葡萄,野花遍地,柑桔成林。如果从丹吉尔沿地中海西行,地中海蓝如宝玉,橄榄林绿如翡翠,牛羊满山,金色的海滩一望无际。冬天,阿特拉斯山是爱好运动的人们溜冰滑雪的好场所。山脚下的伊弗兰是一个别具风格的小城,红色的屋顶掩映在绿树丛中,到处清泉淙淙,令人心旷神怡。但在拔海三千多米的阿特拉斯山的雪峰以外,却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是撒哈拉的边缘,椰枣林把绿洲装扮得像一幅美丽的地毯。
摩洛哥是一个富饶的国家。它拥有一千五百万公顷的可耕地(已耕地占三分之一)。在塔德拉平原和沿海一带的土地上,每年年产(平均)三千万公担的谷物(占国民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五,出口价值达二百一十亿旧法郎),一百万公担蔬菜,三十万公担经济作物。摩洛哥拥有五十万公顷的葡萄园和各种果园,十三万公顷的橄榄园。每年大约有二百五十万公担的葡萄酒,四万吨橄榄油,四十万吨柑桔和其他水果远销欧洲。摩洛哥有三千万头牲畜,每年生产十六万吨的食用肉。摩洛哥的沙丁鱼占全世界产量的一半,年产三百万箱。
摩洛哥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有名的磷酸盐年产八百万吨。这个国家还有丰富的煤、铁、铅、锌、锰、钴、铜等重要矿产。处于东南部沙漠地带的塔尔法雅,蕴藏着丰富的原油。
但是法国和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掠夺。独立前六千个殖民庄园至少占有摩洛哥全国生产四分之一的小麦,四分之三的柑桔和全部葡萄。至于工矿企业更是全部为殖民者所垄断和霸占了。
摩洛哥人民从来没有屈服于殖民者的统治。绵延多年的里夫起义虽然遭到了血腥镇压,但摩洛哥人民没有一天停止过他们的斗争。一九五二年四月,丹吉尔人民要求收回丹吉尔的大示威,同年十二月卡萨布兰卡反法大罢工,特别是日益扩大的武装斗争,震撼了殖民者的统治。法国殖民者曾企图强迫当时的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五世在欺骗性的“改革”法案上签字,遭到拒绝后,竟悍然在一九五三年流放穆罕默德五世,同时对群众进行血腥镇压。但摩洛哥人民的斗争更加高涨,迫使法国于一九五五年同意摩洛哥国王复位,于一九五六年三月承认摩洛哥独立。
摩洛哥获得了独立,但维护独立的斗争并没有结束。法国垄断资本还控制着摩洛哥的经济命脉。法国军事基地还遍布全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背着摩洛哥和法国签订了秘密协定,把在摩洛哥领土上的许多重要军事基地据为己有。它破坏了摩洛哥的主权,危害摩洛哥人民的利益和安全。
摩洛哥人民掀起了要求撤退外国军事基地的斗争。在摩洛哥全国人民的斗争下,一九五九年十一月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摩洛哥时,不得不同意在一九六三年年底之前撤退全部美国在摩洛哥的军事基地。现在美国在摩洛哥的两个重要军事基地——堪尼特拉和努瓦塞基地已被迫交还给摩洛哥政府。对于西班牙占据的摩洛哥领土和它在这些领土上设立的军事基地,摩洛哥政府曾经庄严宣称,它决心继续斗争,采用适当的方法向西班牙收回自己的国土。
摩洛哥独立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一九五八年颁布了没收卖国贼财产的法令,涉及的土地达二十五万公顷。摩洛哥政府还宣布禁止出售部落土地的法令和废除殖民者对土地拥有永久使用权和长期租用权的法令。这就堵塞了殖民者继续霸占摩洛哥土地,并且使大约十万公顷的土地回到了摩洛哥人手里。从一九五九年起,摩洛哥政府收回了货币发行权,停止了对法郎区的自由兑换,制订了新的关税,控制资本外流,限制消费品、奢侈品的进口,直接与许多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摆脱了法国在贸易上的控制。摩洛哥政府还成立了工业投资办公室,取消了丹吉尔的自由港。这些措施对摩洛哥民族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摩洛哥的国民教育在独立后也有所发展。一九五五年即独立前夕,摩洛哥入学儿童只有三十三万多人,到一九六○年已增加到一百万人,但这个数字还只占摩洛哥学龄儿童的百分之三十三。一九五七年摩洛哥成立了第一个现代化的大学——拉巴特大学,开始为摩洛哥培养自己的人材。
提到中国和摩洛哥的关系时,我们不能不想起在元代访问过中国的摩洛哥旅行家阿卜杜拉·穆罕默德·伊本·拔图塔。这位一三○四年出生于丹吉尔的摩洛哥人,被誉为中世纪“伊斯兰最伟大的旅行家”。他写的中国游记大概是摩洛哥人最早出版的一本介绍中国的著作。
有一次我们参观非斯“巴塔”博物馆时,博物馆的解说员热情地引导我们去看一幅陈列在十世纪非斯城遗物中的中国镶嵌。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这件古物是什么时候流传到摩洛哥的,但这证明中摩文化交流确实有着悠久的历史。
近几年,中摩两国的关系有了可喜的发展。我们不论在拉巴特的街头,卡萨布兰卡的海滨或非斯的小巷里,常常遇到一些看来还很稚气的天真的摩洛哥孩子或是戴着面罩的妇女,他们或者走上前来和我们握手,或者低声但却亲切地说一声“西尼夏比亚”(阿拉伯语:人民中国)。是的,尽管摩洛哥和中国相距那么遥远,但是中摩两国人民的心却靠得很近。我曾经在阿特拉斯山麓看见诚朴的摩洛哥农民用感激的眼光接过中国专家送给他们的茶籽,而且精心地播种到他们的田园里。一个只懂得殖民主义哲学的法国人,弄不懂为什么向摩洛哥出口茶叶的中国,反而要来帮助摩洛哥种茶,这是不奇怪的。
自从中摩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和一九五八年签订第一个贸易协定以来,两国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已被列为摩洛哥主要出口国的第五位,超过它和英国、意大利的贸易。北京的家庭主妇可以买到从摩洛哥港口萨非运来的沙丁鱼,而拉巴特的摩洛哥妇女喜欢挑选五色缤纷的中国花布或搪瓷。中国的绿茶几乎成了每个摩洛哥人家庭不可缺乏的饮料。


查看完整版本: [-- 在独立的摩洛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