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看电影《飞刀华》有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4年01月 -> 看电影《飞刀华》有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眉 1964-01-31 00:00

看电影《飞刀华》有感

第6版()
专栏:影评

看电影《飞刀华》有感
杨眉
还是在解放初期,我第一次看一个新成立的国家杂技团表演,一揭幕,台上光彩夺目的道具和演员们艳丽的服装一下子就把我带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这和解放前我在杂技场上看到过的那种萧索的景象相比,是多么不同啊。精湛的表演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台上演员活泼愉快的表情,一次又一次的谢幕,和台下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交织在一起。我与其说是在欣赏精彩表演,还不如说是沉浸在一股激动的情绪里。当时我想,台上的这些人,不就是那些不久前穿着褴褛衣衫,拿着破烂道具,在街头“撂地”练艺之后,还得向观众作揖打拱一再恳求,才能挣得有限的几文钱的艺人吗?他们过去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那些光景,只不过是昨天的事情,而现在,他们却好像已经完全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了。
今天,距我那次看表演已经十几年了。十几年来,新培育起来的杂技演员,当然没有经历过老一代艺人的辛酸。而台下的青年观众,大部分也不知道旧社会的杂技演员是怎样生活的。我常想,不论观众和演员,在欢喜之余,若是有机会能够具体地回顾一下解放前的一切,该是多么有意义。看了电影《飞刀华》,我在这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飞刀华》描绘了一群杂技艺人在旧社会的不幸遭遇。它形象地记叙了义胜班艺人们解放前的苦难生涯,通过具体的人物和曲折的情节,反映了尖锐矛盾着的两个阶级的两种人物,两种生活,两种遭遇。杂技艺人华少杰,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当奴才,受虐待。从牛家逃出,投入杂技班,练就了一手好本领,结果,不论在日伪统治区,还是在国民党统治区,仍然同班子里的艺人们一起,让人骑着脖子过日子。另一个人物牛耀祖,小时候是地主家的少爷,就骑在华少杰的头上。日本帝国主义来了,他当了汉奸。还是骑在华少杰他们的头上。日本投降后,他又当了国民党的特务,仍然骑在他们头上。他是旧社会反动势力的一个代表人物。而义胜班的艺人们在迫害面前,表现了不甘堕落的高尚气概。他们坚决拒绝与汉奸同流合污,勇敢地承担和抵抗随之而来的迫害,表现了人穷志不穷的志气。他们虽然暂时逃离了日伪的统治,并没有走出黑夜。他们到达当时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以后,“大后方”有的是兵痞、流氓、伪警察、保甲长。这批毒蛇猛兽,并不比鬼子汉奸好多少。电影用一种抒情的调子,描绘了艺人们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受压迫和穷困潦倒的绝望的生活。为了治病和大家吃饭,华少杰连他赖以献艺糊口的五把飞刀也卖给旧货摊,最后不得不到江边上去拉纤过活。抗战胜利后,他们满以为从此可以凭着自己的技艺较好地生活下去,没想到仍然被逼得东逃西散,班主李中义甚至饮恨而死。
影片在反映义胜班艺人们的不幸际遇时,也着重地刻划了旧社会里劳动人民“穷帮穷”的阶级感情。飞刀华拒绝到“日华艺术团”后,牛耀祖就派人到同乐茶园去捣乱,却被工人观众识破了他们的阴谋诡计,挽救了华少杰和他的同伴。当华少杰在东亚剧场因教训了日本“大力士”而受到反动派追捕的时候,身陷“日华艺术团”的女艺人金素兰,挺身而出,帮助他逃走。金素兰救了华少杰以后投奔义胜班,班主李中义,不顾可能因此而受到更大迫害,毅然收留了她。这些情节都是很感动人的。电影还通过许多动人的细节描绘了他们之间团结互助、患难相扶的精神。
一连串不幸的际遇,没有磨灭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念。华少杰在万分困难中感慨地说:“什么时候练艺不光是为奔饭吃就好了。”什么时候呢?影片给了鲜明的答复:反动派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他们的统治就是建筑在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上。在他们的统治下,劳动人民的理想永无实现之日。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人民革命,只有推翻了反动派,在革命的政权下,人民的愿望才会实现。
影片结束的时候,义胜班的艺人们已经登上了解放后的舞台。银幕上的这最后一幕,和十几年前我第一次看到的那一幕多么相似啊。它们不仅仅是表现了解放前后杂技艺人生活的天翻地复的变化,也象征了所有劳动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然而,不论是电影中的还是我记忆中的故事,毕竟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杂技艺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又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若是有一部影片能够如实地反映一下解放后十几年来演员们在艺术上、思想上、生活上的变化;反映一下他们为工农兵服务、与工农兵结合的生动故事,那么,十几年前那激动人心的一幕,真不过是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道上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啊!


查看完整版本: [-- 看电影《飞刀华》有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