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加强史学方法论的研究和讨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4年03月 -> 加强史学方法论的研究和讨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东方明 1964-03-28 00:00

加强史学方法论的研究和讨论

第5版()
专栏:

加强史学方法论的研究和讨论
东方明
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论,从根本上说来,就是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工作中的运用。我国大多数史学工作者都承认只有正确地运用唯物史观,才能使历史的研究成为科学。但是,要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论,在历史研究中正确地运用唯物史观,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需要经过一个认真的艰苦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真学习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结合历史研究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展开史学方法论的研究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我们的史学工作队伍,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领域占领阵地的一个基本条件。
我们的历史科学研究工作,成绩是很大的。近几年来,历史问题的讨论,例如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的讨论,中国农民革命战争问题的讨论,是相当活跃的。有些同志写出了有价值的历史专著和论文。有些同志在搜集、整理、注释史料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为进一步的研究创造了条件。在史学方法论方面,有的同志结合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史学方法论进行了批判,并且结合我们自己的历史研究工作的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论作出了有价值的探讨。但是,就整个情况看来,我们的史学界对于史学方法论的研究和讨论还是注意不够的。对于曾经在中国史学界有影响的几个资产阶级史学流派,还没有作出系统的分析和批判。结合我们历史研究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系统地研究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也做得不够,不仅没有这方面的专著,这方面的论文也很少。关于史学方法论的讨论,也是比较少的。看来,加强史学方法论的研究和讨论,是提高我们历史研究工作的质量,提高我们史学工作队伍的一个关键。
勤勤恳恳地搜集、整理、注释史料的史学工作者,应该受到尊重。这一方面的工作还应该加强。有些擅长这一方面工作的专家,分工专搞或着重搞这一方面的工作,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的历史研究工作,绝不能限于整理史料。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的任务,归根到底,是为了阐明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为当前的革命斗争服务。如果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搜集和整理史料的工作,也有可能走入迷途。我们的史学工作者应该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逐步学会熟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利用花费了许多心血搜集、整理和注释的史料,从而概括出历史发展的规律。
近几年来,我国史学界提出了许多以前未曾提出过的中国历史上的问题,发现了若干以前未被注意的史料,大力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展开了争辩。这是一个好现象。无疑的,这应该继续和加强。但是,从争辩中可以看出这样一种情形:固然有些具体历史问题的长期争辩不得解决,主要是由于史料的掌握还不够;但是有更多的问题,却是由于或主要是由于争辩双方在史学方法论上,或者在运用史学方法论上存在着原则分歧,而不得解决。有些具体的历史问题,争论双方所引用的史料相同,而对史料的解释、得出的结论却很不相同,甚至相反,正是表明了这种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提高到方法论上进行研究和讨论,具体的历史问题的争辩,就不能深入下去。
科学研究的历史表明,对于方法论问题是不能忽视的。忽视方法论是经验主义的一种表现。恩格斯在晚年曾经针对当时自然科学研究的状况,说过这样一段话:
“的确,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无论对一切理论的思惟多么轻视,可是没有理论的思惟,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就会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唯一的问题是一个人的思惟正确或不正确,而轻视理论显然是自然主义思惟的最确实的道路,因而也就是不正确思惟的道路。”①
恩格斯针对自然科学研究所说的这段话,无疑的,对于历史科学的研究也是适用的。历史研究工作者,如果一味埋头于史料,忽视理论思惟,忽视方法论问题,对于具体的历史问题就不可能得出科学结论,而且会不自觉地陷入资产阶级的思惟方法,用资产阶级的史学方法论来观察历史问题。
认为只要从史料出发就能坚持唯物主义,这是不正确的。保存下来的文献史料,大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记载下来的,这些史料未必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在关系到阶级利害的问题上,他们的记载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偏见,以至完全歪曲事实。所以,在历史研究工作中,如果轻视理论思惟,忽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不仅同自然科学的研究一样,连两件事实“也联系不起来”,而且还会误信歪曲事实的史料,被剥削阶级的偏见俘虏。这就是说,在阶级性很强的历史科学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更加重要。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之下,对史料做出阶级分析、历史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引出历史发展固有的规律性,才能把握历史真相,按着历史的本来面目解释历史,坚持唯物主义。
没有一定的方法论作指导的史学家,实际上是没有的。在历史研究工作中,不是用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就是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作指导。不过有的是自觉地运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有的是不自觉地陷入这种资产阶级的史学方法论。所以,立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论,破资产阶级的史学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批判资产阶级史学方法论,肃清它在史学研究工作中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在旧中国,梁启超、何炳松等人,曾经大量贩运资产阶级的史学方法论。我们不能认为,它的影响已经肃清了。最近就有人发表文章宣扬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的个别史观,认为历史科学只是研究一个一个的个体,而不能也不应该去研究历史发展规律。仅此一例,就可看出,批判资产阶级的史学方法论,使我们的史学工作者彻底摆脱资产阶级史学方法论的影响,是何等必要了。
在力图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的史学工作者中间,有时候不自觉地离开唯物史观,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要熟练地把唯物史观应用到历史研究工作中去,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就是把我们对于具体历史问题的争论,从方法论上进行探讨,带着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历史研究工作的经验,弄清何种做法是正确的,何种做法是错误的。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史学界就在历史研究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历史主义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是几年来关于许多具体历史问题讨论的继续,特别是关于历史人物评价和中国农民革命战争问题讨论的继续;就是说,这是把许多具体历史问题的讨论集中到方法论问题上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一讨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史学界应该把这一讨论深入下去,通过这一讨论,从方法论上总结历史研究工作的经验,用唯物史观进一步武装我们的史学工作队伍。我们的史学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重温马克思列宁主义,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著作。
我们认为,在这一讨论中,需要着重探讨在历史研究工作中如何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列宁说: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牢牢把握住社会阶级划分的事实,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把它作为基本的指导线索”②。毛泽东同志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③这是包括历史研究工作在内的一切社会科学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历史研究工作的实际证明:对于历史事件做出科学或比较科学的说明的,都是正确地或比较正确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而历史研究工作中的方向性的错误,则无一不是这样或那样地背离了阶级分析方法。文明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阶级斗争,是历史地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或历史方法,就是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中来考察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要求在分析社会历史问题时,“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语),这就是说,要把问题提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阶级斗争环境,从当时的阶级对立及其演进中进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绝不是与阶级观点对立的。历史研究工作中的非历史主义倾向,是这样或那样地违背了阶级观点的结果,而不是由于强调了阶级观点。正确地运用阶级观点,不会产生非历史主义倾向。所以,史学界的这次讨论,应该集中地探讨在历史研究工作中如何牢牢把握列宁所说的“基本的指导线索”,亦即如何拿阶级斗争的观点解释历史。这个基本的指导线索,也应该是这次史学方法论问题讨论的基本的指导线索。否则,讨论就抓不住要领,就会陷入五里雾中。
在讨论中弄清有关的基本概念是必要的;但是,应该防止陷入单纯概念的争辩。我们认为,应该把关于阶级观点、历史主义问题的讨论,同历史研究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密切结合起来。就是说,从我们的历史研究工作的经验和问题,来探讨如何在历史研究中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历史主义。这种探讨,可以对几年来历史研究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做综合的、概括的理论阐明;也可以解剖一只麻雀,把某一个具体历史问题的争论提高到方法论上来研究,例如关于曹操评价讨论中的方法论问题,关于明末农民战争讨论中的方法论问题。防止陷入空洞的概念之争,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又要防止把在历史研究中如何正确运用阶级观点、历史主义的讨论,引向或者变成个别的具体的历史问题和史实的争论、考证。无疑的,个别的具体的历史问题和史实的争论、考证,要继续进行,但是决不能用它来代替方法论问题的讨论。例如不能以隋炀帝这个人物的评价之争,来代替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论的讨论。否则,就会引导到忽视方法论。而忽视方法论,就会使我们的史学工作者陷入史料的汪洋大海,失掉方向。
结合历史研究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和讨论如何在历史研究工作中正确运用阶级观点、历史主义,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进一步从理论上武装我们的史学工作队伍,克服历史研究工作中的非阶级观点和非历史主义的倾向,使我们的史学工作者进一步掌握唯物史观,准确掌握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这是深入研究和正确解决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一个的问题,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历史研究工作,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矢”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毛泽东同志说: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
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
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
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
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像,不
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
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
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
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
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
科学的结论。”④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指示,是一切理论研究工作的唯一正确的方向,它的精神对于历史研究工作也是完全适用的。对于历史研究工作说来,就是要详细地占有史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对这些史料进行科学分析,引出正确的结论,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来为当前的革命斗争服务。要做到这一点,既要反对夸夸其谈的教条主义,又要反对现象罗列、堆集史料的经验主义。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具体问题的研究,都是一个以“矢”(马克思主义)射“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详细地占有史料是重要的。但是,我们指出占有史料的重要性,绝不是意味着可以忽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史学工作队伍。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历史研究工作者,在历史领域的大海里航行的指南针,如果没有这个指南针,就不可避免地要迷失方向,花多大力气也不能达到目的地。我们的史学工作者,既要努力发掘史料,更要努力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科学的分析史料的工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结论,是从客观材料引出来的事物固有的规律;结论既经得出,如马克思所说,它就变成了指南。对于历史研究工作说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论,是我们向着尚未研究或尚未深入研究过的历史领域进行研究的唯一科学武器。有了这个武器,我们才能正确地分析史料,并且能够具有对于史料的敏感,抓住重要的关键性的东西,而不致使自己淹没在史料文献的汪洋大海之中。
就历史研究工作的现状来看,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我们的史学工作队伍,强调研究史学方法论,是十分必要的。否则,我们的历史研究工作就不能提高。强调这一方面,对于加强史料工作,提高史料工作的质量,也是大有好处的。
我们希望,目前史学界正在进行的关于阶级观点、历史主义问题的讨论,能够引起更多的史学工作者注意研究史学方法论,系统地探讨在历史研究中如何正确地运用唯物史观,系统地批判资产阶级史学方法论,肃清它的影响。我们希望,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和批判资产阶级史学观点方面,出现一批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论文和专著。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在历史领域占领和扩大阵地,肃清资产阶级史学著作和史学观点的影响,为思想战线和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服务,是有重要意义的。
(原载《红旗》一九六四年第五期)
①《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五年版,
第三七页。
②《列宁全集》第二九卷,第四三四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四九一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八○一至八○二
页。


查看完整版本: [-- 加强史学方法论的研究和讨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