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 |
1964-03-28 00:00 |
听刘德海的《英雄战胜大渡河》有感——乐坛新人之三
第6版() 专栏:听乐札记
听刘德海的《英雄战胜大渡河》有感 ——乐坛新人之三 李凌 近几年来,在发展民族器乐的表现功能和革新民族器乐的曲目上,有许多新的创造和收获。从较早的赵玉斋的古筝、李卜一的三弦,以至近年来的刘德海的琵琶、刘凤桐的大唢呐、阎海登的笙、张鹰的笛子、萧伯庸的二胡,都有很大的发展。这些发展,有的是通过乐器的改革,像刘凤桐的大唢呐;而大部分都是从增进那项乐器的演奏技巧,丰富了它的表现力创造出来的。特别是像刘德海所表演的《英雄战胜大渡河》,虽然不是一首创新的作品,但,看得出来,他是竭力在追求,使琵琶音乐能歌颂新社会,体现革命斗争生活的。他努力在使这个古老的乐器,能成为表现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生活和时代精神的有力工具。 民族器乐艺术的革新,说得明确一点,就是增强这些古乐器的生命力,和发挥它为革命服务的社会作用,这不是没有阻力的。有些人,总觉得这些古乐器,特别是古琴、琵琶,是我国音乐艺术传统中最高深的艺术,遗产异常丰富,手法特别讲究,因而,一谈到琵琶音乐,总是少数的几首《阳春白雪》《飞花点翠》、《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曲目要扩大,总会遇到不少困难,有时甚至弹法稍有改进,就被认为是破坏这项艺术的传统。前些年,秦鹏章把《十面埋伏》作了一些删节、整理,使这首乐曲集中、紧凑一些,就遭到许多责难,认为他是离开了琵琶艺术的“正统”。 什么叫做琵琶艺术的“正统”呢?“正统”的意义又说明什么呢?自古以来,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解释,掌握在封建贵族、地主的手中,他们就拿它宣扬自己的封建道德和情操,他们所提倡的清、静、远、古、淡、恬、逸、雅,都是和他们的阶级喜好紧密相关的。而民间艺人则每每用来诉述人间的不平,和他们不幸的身世。 如今,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他们,也需要古琴、琵琶这些器乐艺术来反映他们自己的要求。对于那些还有一定社会意义,能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作品,人们会严肃地批判地把它继承下来,而主要的是创作自己的、能够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情感和革命要求的东西。 在目前很少有专业作曲家为琵琶创作新曲的情况下,学琵琶的青年,改编一些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歌曲作为曲目,如刘德海的《送我一枝玫瑰花》,特别是《英雄战胜大渡河》是非常可贵的。 琵琶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它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古代所谓“拨拨弦弦意不同”、“千悲万恨四五弦”……都是描画它的表现功能和感染力。可是,琵琶艺术的最宽广的性能,和最深的魅力,仍然有待于不断的发展,远未挖掘净尽。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年青的演奏家苦心钻研,的确提高不少。刘德海的努力,就是这方面最显著的例子。他的弹音、抡指,清晰、准确、优美、均匀,强弱对比显出,层次分明;弹法上也有许多新的创造,特别是对音乐句语的诉述,声声出自肺腑,乐曲的解释力周详、深沉,的确是一个出色的琴手。 如今,他又进一步冲破了保守的“正统”框框的束缚,改编了《英雄战胜大渡河》,使这个古老的乐器,能直接为今天的战斗生活作出贡献,这是很不简单的。 是的,刘德海的《英雄战胜大渡河》还只是走了第一步,只是改编,而它正显示着,我们这些古老的器乐艺术,将出现许多新的创作,使它走上更有意义的新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