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改造思想的武器,做好工作的指南 几年来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4年03月 -> 改造思想的武器,做好工作的指南 几年来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素文 1964-03-30 00:00

改造思想的武器,做好工作的指南 几年来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

第2版()
专栏:

改造思想的武器,做好工作的指南
几年来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
沈阳市食杂公司和平副食品商店营业员 李素文
我是一九五七年参加商业工作的。刚开始工作时,对商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觉得当营业员每天和秤杆打交道,二分葱三分酱的,对社会主义建设出不了什么力。思想有些苦闷。学了毛主席著作之后,思想开阔了,站得高,看得远了,克服了思想上一些糊涂认识,并且学会了卖菜,从此我就爱上了卖菜这一行。我爱上了卖菜这一行
我学习毛主席著作是在党支部的指导下进行的。从一九五七年到现在,我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其中有些文章,我反复读了多遍。我只念过三年书,学习中的困难是不少的。但是,由于毛主席讲的都是革命的道理,我自己又想进步,想为革命多做些事情,所以毛主席的书也就把我紧紧地吸引住了。我开始是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这两篇文章,一下子就把我的思想抓住了。我被张思德、白求恩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感动得吃不好睡不稳。一个人究竟应当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这些人生的根本问题,我过去很少想,当然也没有解决。毛主席在这两篇文章中把这些问题讲得一清二楚,方向非常明确。毛主席在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开头就告诉我们:“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他又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并且说“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思前想后,觉得活着就应当像张思德、白求恩那样才有意义。党的利益,革命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只要对革命有利的事,就应当毫不退缩。革命工作不分贵贱,重要的是看你是否全心全意地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因此,我边学习边暗下决心,学习他们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革命精神。我是个共产党员,党把自己放在哪里,就应该把哪里的工作做好。当我这样想并自觉地这样做的时候,思想立时就开阔起来。
学习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之后,使我对卖菜工作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毛主席在这篇文章里教导我们说:
“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读到这儿,我觉得心里格外亮堂。我想,毛主席早在三十年前,就把柴米油盐问题看得这么重要,可是我呢?还觉得办这些玩艺儿对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啥关系,觉着出不上力。那时候,毛主席和同志们给群众解决了这些生活问题,也就是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启发群众自觉地把力量放到前线上去和国内外敌人作斗争。通过斗争,打垮了国内外敌人,建立了新中国,我们才得到了今天的幸福。我就想,我们今天要把群众的吃穿用的问题解决得好,让他们能够专心一意地去生产、工作,通过我们的服务可以增加群众的干劲,把力量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线上去,这不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增加了力量吗?我为什么还觉得做这工作,一天卖油盐酱醋,没啥出息,对建设社会主义没啥好处呢?一想到这里,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知道自己原来的想法错啦。
特别是我学习了《实践论》和《矛盾论》,懂得了联系地看问题之后,我更加感到不能小看卖菜的行业。一九六三年六月,我们商店上市一批葫瓜,这是一种南方菜的品种。上市后,南方人很喜欢它,北方人就不认识这种东西,说“这种大茄子可真长,不能好吃”。可是,在沈阳的南方人比较少,因此进来的菜长时间销不出去,卖菜的种菜的和买菜的都挺犯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向南方来的人学习吃这种菜的方法,并积极向本地人进行宣传。这样本地人也就开始尝起来了。当他们发觉这种菜做馅做汤都挺好,于是买葫瓜的人也就逐渐多起来。开始一次来二百斤,得五六天才能卖完;以后每天进五百斤,当天就可以卖完。还有几种原属南方品种的菜,像洋窝瓜等,都是用这种办法逐渐打开销路的。我们这样做的结果,做到了使各方面的顾客满意:一个是城市居民满意,他们买到了新鲜的蔬菜;一个是种菜的农民满意,他们看到上市的蔬菜销售得很快,因而乐滋滋的,生产蔬菜的劲头更大了。这件事情给了我很深的教育,原来卖菜这件事不简单,它关联着农业,关联着工业,关联着千百万群众的生活。把卖菜的工作做好了,对城乡的物资交流,对城乡人民的生活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卖菜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做好了卖菜工作,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了力。把这个工作干好了,也同样有出息。就这样,我爱上了我这个卖菜的行业。 摸清顾客的情况,周到地为人民服务
我虽然爱上了卖菜这一行,可是真正把卖菜工作做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群众成千上万,要求各有不同。怎样做法确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我带着这个问题翻阅着毛主席著作,读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时,我的心像是开了窗户,知道有劲往哪使了。毛主席指出:“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我想卖菜也是这样,也得摸摸规律,否则,也是干不好的。怎样摸呢?毛主席在《实践论》中又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就是说,要想摸清规律,就得在卖菜的实践中注意观察了解,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根据各种顾客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服务方法,更好地为顾客服务。我开始是在沈阳南塔商店第二门市部工作。当时来我们门市部买菜的都是商店周围的顾客,我想如果把商店周围居民的情况摸清楚,我就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了。于是我就时时留心,处处用脑,在买与卖的实践中去了解群众。有一天,天气很冷,来了个五六岁的小孩买豆腐。我当时想:在这样冷的天,让这么小的小孩出来买菜,家里可能有困难。为了摸清这个情况,卖完菜,我就到他家去访问。一打听,才知道他妈妈得了“产后风”,不能下地。这件事使我想到,我们为人民群众服务得还很不够,特别是对那些有困难的人照顾得就比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不能把自己锁在柜台里边,必要时应当走出柜台,让那些不能出来买菜的人也能吃到菜。因此我就提出了“送货到院”的建议,领导上很赞成,同志们也很支持,都愿意这样干。这样一送货到院,确实为一些顾客解决了买菜不方便的困难。可是,有一家姓赵的居民,从我们送货到院以来,一直没有下楼买过菜。我就很奇怪,心里想,这里可能有问题。有一天,我把菜卖完了以后,就到他们家里去访问。进门一看,才发现这家一位老大娘有佝偻病,不能下楼。我们去卖菜的时候,别人又不在家。这又使我联想到,像有这样困难的,也不能就是这一家。经过我们同居民委员会的同志一块调查,每幢楼有二三家有特殊情况不能下楼买菜。我们根据这个新的情况,在“送货到院”的基础上,又实行了“送货到家”的服务方法。就这样一次一次地调查研究,反复实践,逐步把我们商店周围群众的情况摸清楚了,并针对各种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服务方法。对老、弱、病、残的固定顾客,为了减少他们买菜的困难,我们实行了“早(班前)访晚(班后)送,晚访早送,访送结合,分片包干,送货到门,服务到家”的服务方法。对于双方都上班的职工,我们除了调整营业时间外,还实行了“预约售货”的办法。在送货到家的工作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一想起毛主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就鼓起了勇气,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力量。有一次我到群众中去访问,发现沈阳建筑材料专科学校高虎老师的爱人生小孩,而高虎老师出差到外地去了,家里顶大的孩子才十岁,刚出生的婴儿没有上户口,产妇急需的东西没有买。看到这种情况后,我想,我应当帮助她办理这些事情。我骑上自行车就走,那天正下大雪,天冷路也滑,一不注意,在拐弯儿时我摔倒了。在这个时候我就犹豫了:今天下这么大的雪,天冷路又滑,离公安派出所又挺远,改日再办吧!车头一转就往回走。可是我又一想:这样做不对,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难道我为群众办事受点累、挨点冻,都不行吗?想到这里,我就鼓起勇气把车头又倒转回来,路滑车子不好骑,我就推着走。终于给婴儿报上了户口,给产妇买来了急用的东西。当我回到她家的时候,她看这一切都办妥了,又看到我的手、脸都冻得通红,非常激动地说:“要是在旧社会,有谁管我啊!你看现在呀,国家照顾给这么多东西,还有人给买来,这可太幸福啦!”
为了适应顾客的各种不同需要,保证顾客能买到他们所要买的菜,我又对来我们商店买菜的顾客进行了更全面的了解,注意都有什么样的人,他们爱买什么菜,不爱买什么菜,有什么共同的要求,有什么不同的要求,有什么样风俗习惯……等等,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把服务工作做到顾客的心里去。经过一个时期摸底,我发现常在我们商店买菜的,南方人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山东人有百分之二十左右,河北、东北人有百分之五十左右;其中有科学研究人员、教员、机关干部,还有工人、街道居民。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对蔬菜的要求,以及经济条件都有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南方人愿意吃些细菜,宁愿吃的少些,但要味道好些;可是北方人就不一样了,要多吃一些菜,一小盘一小盘的就不习惯。我们要把服务工作做到顾客的心里去,就得根据各种顾客的需要来组织货源,从各个方面来满足顾客的需要。于是,我们就粗细菜搭配着进货,粗菜有小白菜等,细菜有茄子、洋葱等。可是顾客在买菜的时候,反映就不一样。有的人觉得蔬菜品种不少,质量也很好,挺满意;有的人觉得粗菜的品种少,不大满意。有一天一位女顾客来买菜,从柜台这头走到柜台那头,自言自语地说:“唉!买点什么菜好呢?”有些犹豫不决。我就上前对她说:“要吃细菜啊,有茄子、洋葱,要吃粗菜啊,有小白菜,才二分五一斤,很便宜。挑点什么菜啊?”这位女顾客对我说:“你不知道呀!吃细菜,我的孩子多,一斤好几角钱,太贵;吃小白菜啊,孩子们吃够了。所以,在买菜时我拿不定主意。”通过她反映这个情况,我们发现蔬菜品种还不对路,粗菜品种少了。我们又增加了蔬菜品种。粗菜除了小白菜以外,还有四分钱一斤的水萝卜,五分钱一斤的芹菜,四分钱一斤的角瓜。细菜的品种也增加了。由于季节的变化和群众的需要,我们门市部经营的蔬菜,由原来的五六个品种,增加到二十多个品种。这样,各种顾客的需要,基本上都满足了。不少顾客这样说:“现在门市部的蔬菜可真全,要吃啥菜有啥菜,都赶上菜市场了!”
几年来,我们根据固定顾客的特点,实行了一套相应的服务方法,为顾客买菜创造了方便条件,使他们解脱了一些家庭琐事,安心于生产、工作。我们越是关心群众,群众越是爱护我们。如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从千里之外给我带来了“生意经”,希望我把商业工作做得更好;有的教师主动地帮助我学文化;有的医生关心地提醒我要注意身体健康,好多为人民工作。有的顾客给我们送来一副对联,上联是:巧理千家务;下联是:温暖万人心;横批是:红色管家人。
去年九月间,领导上决定把我从南塔商店调到和平副食品商店工作。这对我来说,又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适应新的情况和新的环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呢?当时我想:到南塔商店买菜的,都是固定顾客,情况都摸熟了,工作也就比较好做。调到新的岗位,情况不熟,自己的业务水平又低,能做好工作吗?我便反复地学习了《关于重庆谈判》等文章,毛主席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首先和同志们交谈,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观察,得到了一些感性的认识,知道了来这个商店买菜的顾客流动性很大,有和平区的,也有铁西区、皇姑区的;有本市的,还有外地的。光认识到这儿,还不行。毛主席说:“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对我来说,也就是要摸清流动顾客买菜的规律,才能知道他们买菜能有些什么困难,找出能适应这些流动顾客要求的服务方法。经过一个时期的观察,使我初步了解到流动顾客买菜的一些特点。比如,有些人原来没有买菜的打算,走到这里看到有自己需要的菜,想买一些,但又没有家具盛。还有一些女顾客,她们在商店附近的单位工作,家住在外区,离商店较远,下班后把兜子挎在肩上,怀里抱着孩子,急急忙忙地来商店买些菜,可是,双手抱着孩子,买妥菜自己没法往兜子里装。在这些新的情况面前,再说“我给您送到家去”,这就是一句空话。因为流动顾客离我们商店很远,送菜到家是不可能办到的。顾客的情况不同,服务方法也就必须随着改变,用老一套的服务方法就不行了。怎么办?还得向群众请教,了解他们买菜的要求和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想出一些适应流动顾客特点的服务方法:对双手抱着孩子的女顾客,自己没法往兜子里装菜,我就让她靠近柜台,替她把菜装在兜子里;对那些买菜没有家具盛的顾客,我就给准备些马莲、绳头,把菜给捆上,便于用手提着,或挂在车把上;有些顾客买切开的冬瓜不好拿,我就用穿针穿个眼儿用马莲拴上,这就好拿了。有一次,一位解放军同志要买二斤香菜,还得给开个发票。当时我想,他可能是给集体伙食单位买的菜,可是为什么才买二斤呢?我就问他,他说:“你看,我就有这么一个小背包,买多了装不下。”我说:“不要紧,我给您捆上。”他说:“那好,我就买五斤。”我把这五斤香菜捆好交给他以后,他一看很好拿,就又买了五斤。就这样帮助流动顾客解决了一些困难,使顾客买到了他们所要买的东西。有的当面表示感谢,有的写信表扬。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这样想,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为群众解决一些困难,这是我的职责。在我们的国家里,营业员与顾客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买与卖的关系。在顾客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我们的阶级弟兄,他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因此,我总觉得,我应当很好地为群众着想,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克服一些困难,周到地为他们服务。
提高业务精益求精
在生活逐步改善的情况下,群众要求也相应提高,买菜时挑挑拣拣,问这问那,有时我答不上来。有一次,一位顾客问我:“豌豆炒蒜毫行不行?”当时,我就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另有一次,一位妇女买辣椒,她问:“辣椒辣不辣?”我说:“辣,买点吧。”那位妇女说:“哎哟!那我可不敢吃。”后来又有一位妇女买辣椒,问我辣不辣,我一看是柿子椒,就说:“这是柿子椒,不辣,你买点吧。”可是她说:“辣椒不辣,有什么吃头。”说完就走了。这件事情,使我认识到光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练出一手为人民服务的硬本领。对于一个卖菜的营业员来说,我想不仅要了解人,即了解顾客的情况,熟悉他们的要求,而且还要了解菜,甚至于还要了解什么菜应当怎样吃,这样才能当好群众的“参谋”,回答顾客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在业务上才算过得硬。我当时遇到的困难是不会配菜,对菜的吃法懂得太少。怎么办呢?我想应当像毛主席教导的那样做,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向一切内行人学习。在领导的支持下,我带着买菜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到附近一个单位的食堂,向一位有三十多年烹调经验的老厨师请教。这位老厨师很奇怪地问我:“嗳!你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谁买菜还不知道怎么吃?”我说:“多数人是知道的,也有些人不知道,我学会了,才能给顾客当好参谋啊!”他听我这么一说,很高兴地说:“你可真是服务到家啦!”就很耐心地向我讲授一些做菜的要领和配菜的方法。从此,我就觉得有办法了,在卖菜中随时随地向群众作介绍:炒着吃买什么菜,熬着吃买什么菜,包馅吃又该买什么菜。这样向群众一宣传,他们很高兴,有的说:“啊唷!你不光是个营业员,还成了厨师了,菜都给我们配好了!”当时我想,就光我一个人知道了,还不能完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要是商店的所有卖菜的营业员,都有这个知识,不仅是方便了顾客,也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我就把这个想法向党支部做了汇报。在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又请这位老厨师给我们商店的卖菜营业员讲了一次。我又想:光我们商店的营业员知道了还不够,要是全市的卖菜营业员都知道了,那作用可就更大了。在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便和几位劳动模范一起,在全市串连了四百多名卖菜的营业员,请沈阳勺园饭店的著名厨师、市劳动模范王福廷同志,给我们讲了配菜和做菜的方法。营业员们都说:“这回可有本钱啦!”
同时,我们在商店内,又掀起了学业务,提高服务本领的活动。在我们商店里有不少业务水平很高的老营业员,有的人
“眼睛里有秤”,称东西一般用不着添秤,有的人是“砍肉一刀准”,有的人非常了解顾客的风俗习惯,能做到人人称心如意。比如串鱼,什么鱼该串鱼唇,什么鱼该串鱼尾,什么鱼该串脑袋,都是有讲究的。但也有的人没经验,算账慢,技术不熟练,不敢上柜台。根据这些情况,我想,要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把服务工作做得更好,应当按照毛主席教导的那样,向内行人学习。我把这个想法向党支部做了汇报,在党支部的支持下,我串连了各行有几十年经验的老营业员传授经验,在全商店开展了“包教保学”、业务技术串连活动的热潮。
我们这样做的结果,卖菜、称秤、算账、砍肉、串鱼和了解顾客心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服务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但这是不是就够了呢?是否把服务工作做到家了呢?我们十分清楚,我们做的还很不够,工作还没做到家。我们的国家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日千里地前进,形势在不断地发展,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所以,我们的工作是永无休止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七年来的工作和学习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把自己有限的一生更好地献给党的事业,贡献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很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就是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挤出残存在自己头脑中的一切私念,使自己彻底革命化,这样才不会错走人生的路途,才能真正学到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革命的指南,是人类智慧的宝库,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力,因此要想干革命,就必须很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人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也是学习的一生,要干到老学到老。不论你的职业是干什么的,只要你想革命,要为人民服务,就得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几年来,我虽然注意了学习毛主席著作,并且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做了一点事情,但这还仅仅是开始,距离党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今后,我一定要以雷锋为榜样,更认真更刻苦地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查看完整版本: [-- 改造思想的武器,做好工作的指南 几年来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