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少而精到多而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4年05月 -> 从少而精到多而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4-05-30 00:00

从少而精到多而精

第1版()
专栏:社论

从少而精到多而精
贵州省各级已有大批领导干部,响应省委关于领导干部亲自帮助办好生产队的号召,迅速深入生产队,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决心分期分批地把全省所有生产队统统办好。他们深入生产队,着重解决以下六个问题:一,帮助生产队树立一个好的领导核心;二,帮助生产队做好经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三,帮助生产队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和农业“八字宪法”;四,进行科学实验;五,帮助生产队改进经营管理;六,研究和推广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这是办好生产队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其他一些省、市、自治区,也采取类似的办法,决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办好全部生产队。
领导干部深入下去帮助办好生产队,这是有关改进农村工作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件大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生产队又是农村人民公社的基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一个一个办得很好的生产队,在农村才能建设起宏伟的社会主义大厦。
应该看到,人民公社化以来,全国的生产队,在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中,在不断整顿和巩固的过程中,各个方面普遍有了提高。全国已经出现了千千万万办得很好的生产队,每个地区也都出现了许许多多办得较好的生产队。这里我们应该懂得两点:一点是人民公社生产队这样的新事物从不巩固到巩固,从不完善到完善,总要经历一个过程,也会出现有的办得好、有的办得差的情况,这是一种客观规律;另一点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发展,对生产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来办得不错的生产队,现在又觉得很不够,又需要提高了,在农业生产高潮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尤其是这样,这也是一种客观规律。因此,全国各地从省到公社都在加强自己的农村基层工作,都在加强对生产队的领导,都在努力办好生产队,这是我们农村工作越做越好,生产队越办越好的最可靠的保证。不过,一个领导者在领导和帮助办好生产队的活动中,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才能使自己的领导工作做得更好呢?这就是坚持深入一批生产队,取得经验,指导其他生产队的原则,这就是坚持帮助办好一批,扩大这一批的影响;再帮助办好一批,再扩大这一批的影响,分期分批地把全部生产队统统办好的原则,简而言之,也就是要坚持从少而精到多而精的原则。特别是开头的时候,由于经验不多,由于力量不足,尤其要首先抓少而精,才能由少而精逐步发展为多而精。宁肯帮助办得少一点,但要帮助办得好一点,一定要做到帮助办一批,就真正办好一批,办好一批,就真正巩固一批,使它们真正成为这个地区办好生产队的榜样。
从少而精到多而精,是我们顺利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改造客观世界是无限的,而在一定时期我们主观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如何处理这个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呢?如何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成效呢?也就是说如何实现多快好省的要求呢?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根据我们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这就是要从少而精到多而精。
少而精的原则,也就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原则。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歼灭战》一节中谈到这个原则的时候,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革命战争中,我们的目标是要全部消灭反革命军事力量,也就是要断其十指,但我们采取的方法,却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也就是首先断其一指。历史证明,这是消灭敌人最多最快,打仗打得最好最省的方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同样运用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法,重其所重、轻其所轻、该急者急、该缓者缓,把建设的力量投到最需要建设的方面去,事实也证明,这是建设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法。办好生产队也是一样,我们的目标是办好全部生产队,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分期分批地办好。消灭敌人是断其一指,再断其一指,这是断其十指的最有效的方法;办好生产队是办好一批,再办好一批,这是全部办好的最有效的方法。从断一指到断十指的过程,从办好一小部分生产队到办好全部生产队的过程,这就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过程,也是从少而精到多而精的过程。
我们工作中为什么一贯采用“典型试验,逐步推广”的方法呢?我们有很多工作任务为什么要分期分批地完成呢?这种从典型试验,到逐步推广,到全面推广的工作方法,正是从少而精逐步到多而精的工作方法;这种分期分批的工作步骤,正是从少而精逐步到多而精的工作步骤。如果采取相反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比如采取不典型试验就全面推广,不分期分批而全面铺开,也就是不经过少而精就想达到多而精,结果会怎样呢?显然,不但达不到多而精,可能连少而精也没有。帮助办好生产队,所以要坚持从少而精到多而精的原则,坚持帮助办一批,就要真正办好一批的原则,正是要坚持我们党的正确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
我们党为什么一贯提倡领导者要用“解剖麻雀”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呢?为什么一贯强调领导者要在发出一般号召之后深入一点进行个别指导呢?这里同样贯串着一个少而精的思想。解剖一个或者几个“麻雀”,比起我们要了解的千千万万个“麻雀”,虽然少得多,但深入解剖几个,就可以深入地了解它的基本规律,也就是了解得更精。深入一点进行个别指导,比起我们要指导的广大的面,虽然小得多,但可以指导得更切实,更具体,也就是指导得更精。一个领导者只有通过这种少而精的了解情况和指导工作的方法,才能取得把工作做得多而精的本领。我们希望领导干部帮助办好生产队一定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也就是要坚持“解剖麻雀”和个别指导的方法。只有这样,办好一批生产队,才能真正创造出办好生产队的经验,也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办好生产队本领的干部。这种经验的积累,和这类干部的增多,才能保证办好生产队这个工作,从少而精发展为多而精。
对于少而精和多而精的关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看:一个方面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假定每个县第一批办好十个生产队,这是少而精,但从全国来看,第一批能办好的生产队就是两万多个,这不是既是少而精又是比较的多而精吗?另一个方面是今天和明天的关系,一个县办好第一批生产队,这是少而精,这样一批一批地办下去,办好的生产队不是逐步多而精吗?还有一个方面是点和面的关系,点上的生产队办得越好,对面上生产队的影响就越大,在点的影响和带动之下,办得好的生产队就会越来越多,这样的少而精不是又包含着多而精的因素吗?
一切领导者在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的时候,不能只顾点,不顾面,或者重视点,忽视面。也就是不能忘掉以点带面的作用,不能忘掉少而精是为了多而精的目的,千万不能把一个地区的领导者变成少数生产队的领导者。
少而精和多而精的核心都是精,少是为了保证其精,精了就要力求其多。离开了精的要求,少和多都没有什么意义。列宁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所以说“我们应该把真正合乎标准的质量看得比一切统计数字更重要”,正是强调这个精的极大重要性。少而精和多而精是密切联系的。不从少而精着手就不会有什么多而精,不向多而精发展,少而精也没有多大价值。我们所以要强调少而精,还因为有利于我们养成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出发的思想方法,养成不务虚名、力求实效的工作作风。认真地办事比了草地办事,一时看起来似乎办得慢,从长远看却是可靠的快;认真地办事比了草地办事,一时看起来似乎办得少,从长远看却是真正的多。多和快如果离开了好和省就根本违背了总路线的精神。因此,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角度来看,少而精是最后体现多快好省精神的核心。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句古话,的确包含着辩证法。难与易,大与细的辩证法是如此,多而精与少而精的辩证法也是如此。图难于易,为大于细,要多而精首先少而精,把革命的雄心壮志同革命的求实精神密切地结合起来,全国各地办得好的生产队就会越来越多,我国农村人民公社的基础就会越来越巩固。


查看完整版本: [-- 从少而精到多而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