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按什么音押韵——诗韵浅谈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4年05月 -> 按什么音押韵——诗韵浅谈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林曦 1964-05-30 00:00

按什么音押韵——诗韵浅谈

第8版()
专栏:

按什么音押韵
——诗韵浅谈
林曦
作诗不按照韵书上的古韵来押韵了,那么按照各自的方言土语的语音来押韵好不好呢?我们的回答是:不好!如果你按你的方音押韵,我按我的方音押韵,结果就会没有共同一致的诗韵。
近千年来,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了汉民族的共同文学语言——普通话。同时也在北方话的歌谣、戏曲、唱词的音韵基础上形成了十三辙。它也就是普通话的诗韵。
有人归纳了隋代诗歌、韵文的韵脚,证明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诗文基本上是在十六摄范围内分四声押韵的。唐代的律诗等虽然是按韵书规定把韵分得很细,可是北方的民间文学像变文等却并不遵守什么韵书,用韵还是较宽的。宋代的词,原来是民间歌曲。后人综合归纳而成的词韵,除入声韵五部外,也只有十四部。稍晚一点,到南宋和金代,北方的“诸宫调”等民间曲词的韵,虽然仍有十五部,可是入声韵已经开始分派入平、上、去三声,不能独立成韵。到了六百多年前的元代,用北方话演唱的北曲十分发达,有一位周德清编了一部韵书《中原音韵》,基本上把发展到那时候的北方话民间文学用韵情况记录下来,对后来普通话诗韵的形成很有影响。
根据明代北方民歌用韵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那时基本上只有十二个韵部,就是所谓
“十二摄”。后来把ei韵跟i韵分开,成为十三摄。清代北方的唱本用韵,经过归纳研究,证实正是用的十三辙。
十三辙在现代北方话的歌谣、戏曲、唱词的用韵上,势力是很大的。近几年我曾留心听广播,大致上北起黑龙江,南到云南、贵州;东到安徽、苏北,西到甘肃、新疆,差不多所有北方话民间戏曲、唱词都按十三辙押韵。有些戏曲受方音影响,混同了某些辙的音,但是仍尽其可能分为十三辙。例如京剧本来受湖北黄陂一带方音影响,韵母是en,eng等的字不能分清了,可是还把ong韵的字分出,保持一个中东辙。
能够全国通行的文学语言既然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唱歌、朗诵诗也都用普通话,那么除开在方言地区为说方言的群众演唱的歌谣、戏曲、唱词仍然可以采用方言外,一般的诗歌、戏曲、唱词最好都采用普通话来编写。用普通话写诗歌、戏曲、唱词,当然要按照普通话的语音来押韵。而普通话的诗韵基本上就是近千年来在北方话文学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十三辙。十三辙的通行范围既然广大,从诗韵的历史发展和音理研究来说,又都是比较合理的;再加上韵的部类少而每一韵类包含的字则较多,押起韵来比较宽泛自由,而且和谐好听。所以,提倡用普通话作的各体诗歌、唱词都按基本上是十三辙的普通话诗韵来押韵,可以说是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查看完整版本: [-- 按什么音押韵——诗韵浅谈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