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上——记麦盖提县红旗公社的六年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4年06月 ->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上——记麦盖提县红旗公社的六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新疆日报记者 1964-06-29 00:00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上——记麦盖提县红旗公社的六年

第5版()
专栏: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上
——记麦盖提县红旗公社的六年
新疆日报记者
一派兴旺景象
一踏上麦盖提县红旗公社的土地,一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兴旺景象,使人眼界顿然开阔,心境坦荡。一条条笔直平坦的大道,四通八达;一块块整齐的条田,坦坦荡荡;一条条绿色的护田林带,郁郁葱葱;一渠渠清澈的流水,潺潺淙淙;一架架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农具,驰骋在田间;一垅垅的庄稼,茁壮喜人;村边、草场上,到处牧放着公社的羊群、牛群和马群。
这个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边缘的地方,过去由于风大、沙多、盐碱严重,被人称为“生长骆驼刺的地方”。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运动,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没有改变贫穷面貌。一九五七年,还由国家供应了七十三万斤粮食。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以后,这个地区就起了一个根本变化。当年,全社粮食总产达到了五百七十三万斤,不仅完全自给,还向国家提供了一部分商品粮。以后,红旗人民公社粮食年年稳定增产,从一九五九年开始,红旗公社每年都要向国家交售三百多万斤商品粮。一九五七年,平均每人只有粮食三百八十五斤,到一九六三年,平均每人增加到八百五十二斤。现在,全公社还有储备粮二十多万斤。
粮食生产好,棉花生产更好。解放初期,棉花平均单产只有二十多斤。一九五八年以后,连续保持棉花万亩平均单产百斤皮棉的纪录。
畜牧业也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一九五七年,全社牲畜只有一万六千七百四十二头,每人平均一点三头;一九六三年发展到四万零三百九十七头,平均每人增加到三点三头。
在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集体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近几年来,公社办了一个三千多亩地的农场,一个二千多亩地的林场,一个有七千多头牲畜的牧场,一个配种站和一个拖拉机队,并有一个联合发电厂。还建立了面粉加工厂、轧花厂、奶粉厂等,直接为公社生产和社员生活服务。公社除固定资产以外,尚有现金三十八万多元。每个大队也都有相当数量的公共财产。
红旗公社在搞好当前生产的条件下,积极进行了基本建设。七万多亩土地已有四万多亩平整为条田;发展水利建设,使全社水量增加了九倍;从公社到大队、从大队到生产队,道路四通八达,畅行无阻;全社已有四到十行农田防护林带五十多条,总长一百零六公里,共植树一百九十八万多株,平均每人植树一百四十多株。除此,公社、大队、生产队,都有成片的果园、苗圃。最近,全社一个新居民点已经落成,每幢有三间宽敞的住房。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社员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一九五七年,平均每户收入只有二百四十一元,一九六三年就增加到六百八十三元。全社社员私人存款共达一百二十三万元,平均每户三百三十元。许多家庭都添置了缝纫机、留声机和收音机,不少人还买了自行车。“三八”大队搬进新居民点的社员中,有十五户解放前是给地主当长工的,他们过去长年累月睡在地主的马棚里,现在住进了美观适用的新房,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公社举办的医院、学校等文化福利事业,保障了社员的身体健康,丰富了社员的文化生活。
贵在常年坚持
红旗公社的干部、社员,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紧紧地依靠人民公社集体的力量,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向干旱、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作斗争。
为了贯彻执行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相结合的方针,这个公社一面积极开荒造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生产;一面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生产。
一九五八年冬天,让荒地翻身的艰苦斗争开始了。在开荒的日子里,不论盛夏寒冬,烈日暴雪,公社党委书记史玉堂、原来的社长尤努司、现任社长司的克、党委副书记吐地阿不都热衣木,都和干部、社员一起,餐风宿露,坚持参加开荒。社员们一个比一个干得起劲,一个比一个干得欢快。原来的四万五千多亩耕地,散落在两千多个沙包和几十个盐碱滩之间,由于地形复杂,往往是开荒、移沙、治碱交织在一起进行。动工时,有人担心地说:“这些沙包、碱滩,咱们祖先多少年来都拿它没办法,还是绕过去吧!”但是,更多的社员说:“搬掉它!今天是人民公社。”他们用口袋背、手推车推,移沙包垫碱滩。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努力,搬掉了几千个沙包,填掉了几十个盐碱滩,挖了三条长达五十华里的排碱沟,并给三千九百多亩地势低洼的盐碱地,压上了一尺多厚的黄沙土,把沙漠边缘的荒滩和农田附近的沙包、盐碱滩,变成了两万八千多亩良田。从此,耕地面积比一九五七年扩大了百分之六十以上,为公社的全面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
红旗公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既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和革命干劲,也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九五八年大规模开荒造田和兴修水利的时候,他们把当前生产和基本建设结合起来,在保证搞好当前生产的情况下,有多少劳力,就安排多少工程,有多少积累,就安排多少建设项目。在进行基本建设中,他们也不是一下子全面铺开,而是采取“全面规划、逐步实现”的办法,先对全社的灌排渠系、防护林带、条田、道路、新居民点,作了全面轮廓规划,然后,公社领导选择一个队蹲点试办,调查研究,做出样板,再全面推广,普遍行动。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他们又采取走上步、看下步的办法,做上一阶段工作时,就给下一阶段工作做好准备。例如:在兴修水利时,就在渠道两旁和农田周围规划好造林地段,修建好林地渠道,培育好树苗,为大规模营造防护林打好了基础;开荒造田的时候,就结合平整地块,平掉沙包,为耕地连片、建设条田打好基础。
先试验后推广
几年来,红旗公社在推广新技术时,一直采取领导干部、技术员、老农三结合的方法,坚持种试验田、丰产田。生产中有疑难问题时,就试验;推广新技术遇到思想阻碍时,也通过试验来解决。红旗公社从前种的都是陆地棉,栽培经验比较丰富,霜前花比较多。后来引种了一部分长绒棉,当时缺乏经验,把长绒棉当陆地棉一样种,结果陆地棉都成熟了,而长绒棉的桃子仍然是青疙瘩,霜后花比重很大。为了摸索长绒棉的栽培方法,掌握长绒棉的生长特点,解决长绒棉的晚熟问题,公社便种了五亩长绒棉的试验田,经过观察分析,从实践中摸出了长绒棉适宜在沙地种植、播种期比陆地棉要提早几天等特点。这些经验在全社推广后,长绒棉霜前花大大增加,霜后花普遍减少。一九六三年,全社长绒棉的霜前花就由原来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增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一些先进队还出现了长绒棉高额丰产纪录。“三八”大队一生产队种植的五十一亩长绒棉,平均单产皮棉高达一百五十八斤。
红旗公社推广新技术,一是严格遵守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再就是执行技术措施一丝不苟。拿春播来说,公社党委提出八不种:水浇不好不种,地平不好不种,地犁不深、不细、不透不种,耙耱不好、土块大不种,埂子、渠道打不直、不实不种,籽种不拌农药化肥不种,墒保不好不种,草拾不净不种。现在,这些要求已成为广大社员的自觉行动。这是红旗公社能够连续保持万亩平均单产百斤皮棉纪录的重要保证。
实行工具改革、推广新式农具和机引农具,是红旗公社进行农业技术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九五七年,公社耕地面积只有四万五千多亩,平均每个劳动力担负十亩地左右。到一九六三年,全社耕地扩大到七万三千亩,每个劳动力要担负十六亩耕地。实际上,除去畜牧、林业等方面的劳力,以专门从事农业的劳力计算,每个劳力要担负二十多亩耕地。耕地面积扩大了,技术作物面积增加了,加上实行精耕细作,劳动力就显得十分紧张。公社党委抓住这个突出的矛盾,在全社开展了改革工具的活动。经过不断提倡、奖励和努力,公社大量仿制和制造了木质中耕器、液体肥料追肥机、人拉撒药机、拾草器、划行器等田间管理工具,使劳动效率成倍地提高,管理质量也提高了。在劳动力用得最多的运输方面,迅速改变了人背肩抬的落后运输方法。现在,全社有胶轮大车、木轮大车、毛驴车、手推车等各种车子三千多辆,基本实现了拉运车子化。据粗略计算,仅此一项全社一年就可节约一百三十多万个劳动日。
在改革工具的同时,全社积极采用和推广各种新式农具,提高马拉农具的水平。一九五七年,全社只有新式农具一百三十五件,现在,新式犁、中耕机、铁齿耙、十行播种机、收割机、喷雾器、喷粉器等,就有一千二百多件,基本上实现了马拉农具化。此外,公社还买了两台拖拉机和一辆解放牌大卡车。
由于大搞农业科学实验,实行工具改革,推广使用各种新式农具和农业机械,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腾出了大量的劳动力来进行精耕细作,不断提高了全社的粮食和棉花的产量。
新思想新风气
红旗公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人的精神面貌也在逐步改变。今天,广大社员已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革命精神的劳动者。这是公社党委始终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纲,始终抓住以阶级教育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的结果。正因为这样,几年来,红旗公社许多正确的成功的经验,像开展群众运动、评比竞赛、干部参加劳动、干部种试验田、举办农业中学等等,一直坚持不断,对发展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
红旗公社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指示,严肃认真,坚决迅速。在工作中,又能坚持总结评比。公社成立以来,他们根据农事季节,始终坚持季季评比、年年评比、事事评比,插红旗、树标兵,开展比学赶帮活动。这样就使思想政治工作变成经常化的活的思想政治工作。例如:先锋大队的生产搞得比较好,公社就把先锋大队树为标兵,在全社掀起了一个学先锋、赶先锋的热潮。现在,全社已有了五个标兵大队。此外,在全社有造林的标兵,平整土地的标兵,畜牧的标兵,水利、棉花、修路等等,都各有标兵。既有集体标兵,也有个人标兵;既有干部标兵,也有社员标兵。这样一来,就做到了样样工作学有榜样,比有对手,赶有目标,帮有对象。队与队、社员与社员、干部与干部之间,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齐争上游,不甘落后的新风尚。这里所有的社队干部,都坚持和社员一起下地劳动,在劳动中领导生产,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社员。干部有什么样的作风,社员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作风。广大的社员在生产中,都很认真、负责、细致,只要是有利于集体的事情,都自觉地去办。先锋大队二生产队社员买买提肉孜,试种长绒棉的第一年,产量不高,他想,这样的产量怎么能够满足国家的需要呢?于是,他到处求教。第二年,他精心作务,碰到疑难问题,曾夜间跑到公社请教技术员,终于提高了产量。前进大队的五好青年阿尤甫达吾提,看到公社林场在荒滩上培植了果木幼苗,也下定决心要在自己队种上果树,让社员们都能吃上新鲜的果子。他挨家逐户搜集了几十斤果核,在世代不长果木的荒地上,培育了一亩果苗,一年后就移栽了三十亩果园。现在,争取为集体多干一些,干得出色一些,已成为社员们的共同心愿。
公社党委还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和农村阶级斗争实践,每年都利用冬季农闲季节,在干部、社员中广泛地进行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育。他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内容,举办阶级教育展览会,新旧对比展览会。此外,他们还组织公社业余文工团,以公社的真人真事为题材,自编、自演、自唱,表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热爱集体经济的模范干部和社员。出席自治区群英会的模范女拖拉机手努尔汗、水利模范阿衣罕,热爱公社、热爱劳动,业余文工团就在群众中演唱她们的模范事迹,激励人们向她们学习。同时,也编演了一些阶级敌人搞破坏活动的节目,提高人们的警惕性,教育社员们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此外,公社还注意向社员进行社会主义远景的教育,并把这种教育贯穿在公社的生产和建设中。一九六三年十月,公社利用国庆节和公社成立五周年的机会,举办了一个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和社员生活新旧对比展览会。通过图表、实物和真人真事的现身说法,使广大干部、社员从公社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认识到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的正确,认识到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把红旗更高举起
红旗公社从建社以来,由于生产不断发展,农田基本建设搞得好,农村自然面貌变化大,一直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
一九五九年,红旗公社农业生产成绩突出,国务院颁发奖状,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单位。
今年二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西北地区农业稳产高产经验交流座谈会,红旗公社的代表光荣地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介绍了发展生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受到了西北局的表扬。
三月间,自治区一届三次党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红旗公社又被树立为自治区的先进公社旗帜,成为自治区公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
这一切,极大地鼓舞了红旗公社的全体干部和社员。
为了保持和更高地举起这面光荣的旗帜,公社党委在今年春耕开始以前,进一步研究了发展农业生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要求全体干部社员防止骄傲自满,虚心向自治区和国内的其它先进单位学习,认真找公社与先进单位的差距,力争先进更先进。


查看完整版本: [--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上——记麦盖提县红旗公社的六年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