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共同克服重大困难 共同提高医疗水平 上海医务界广泛发扬协作之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4年07月 -> 共同克服重大困难 共同提高医疗水平 上海医务界广泛发扬协作之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4-07-29 00:00

共同克服重大困难 共同提高医疗水平 上海医务界广泛发扬协作之风

第2版()
专栏:

共同克服重大困难 共同提高医疗水平
上海医务界广泛发扬协作之风
据新华社上海二十八日电 团结协作的新风尚在上海医务界得到广泛的发扬。一所医院医疗工作碰到重大困难,兄弟医院就来支援;各医院医务人员经常交流技术经验,共同提高医疗水平。“一切为了病人”的思想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不久以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成功地抢救左臂完全断离、头部重伤的重危病人曹兴龙的事例,又一次生动地体现了这种“一家困难,八方相助”的崇高风格。曹兴龙的断臂接好以后三十多小时,仍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生命十分危险。三所兄弟医院的五位著名外科医生在晚上八点多钟接到告急电话,立刻赶来会诊。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史玉泉仔细检查后,断定病人颅内有血肿。经过各方面专家的缜密研究,决定马上施行开颅手术,并由史玉泉担任指导。他从深夜十一时到凌晨二时半手术完成,一直站在手术台边。以后,病人又几度发生危险,经过兄弟医院神经、精神、创伤、泌尿等科著名医生先后四次会诊,终于脱离险境。
几所医院的医生共同抢救重危病人和诊治疑难病例,在上海并不是个别的。这些参加会诊的医生和专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医院,各有所长,有的是中医,有的是西医,但都象在自己医院里诊治自己负责的病人一样认真,积极把自己的经验和意见贡献出来。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人员较少,施行复杂的深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内直视手术,有时人手不足。中山医院胸外科主任石美鑫就主动提出:“你们需要什么,我们帮助什么。”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每逢第一人民医院施行这种大手术,中山医院胸外科主任或有经验的医生、护士,就前去协助。
毫无保留地介绍自己医疗技术上的新创造、新经验,让原来只是一人或一个医院掌握的新技术,迅速推广开来,这是上海医务界协作风尚的又一个重要特点。陈中伟、钱允庆施行断手再植成功以后,就把经验整理成文,先后三次在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向全市外科医生作了详尽的介绍。许多医院同科室的医务人员,也组织起业务学习协作小组,定期开展病例讨论、文献综述和手术示范等活动,共同提高医疗水平。第一、第二、第六人民医院、长宁区中心医院等十六所医院的病理科医生,从一九五九年初组织了“读片会”。五年来,每星期三上午,这十六所医院的病理科医生,都带了上一个星期内碰到的一些疑难的或有价值的病理切片,前来参加研究活动。据可查的资料统计,仅从一九六二年三月到现在,他们就共同讨论、诊断了一千二百多张病理切片,收集了一百五十多份有价值的资料,并协作写出了五篇学术论文,其中有的曾在全国性病理学术会议上宣读,受到好评。
在医学科学研究中,上海许多医院、医学院的专家和医生,也广泛开展协作活动,共同突破一些重点课题。现在,全市建立了三十个专题研究协作组,有六百多名医学科学研究的技术骨干参加研究工作。他们协作研究的重点题目中,有心血管疾病、肿瘤、血吸虫病防治和中医理论等。近几年来,上海医学科学研究中取得的一些重大成果,几乎都和协作研究分不开。例如,为了突破深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内直视手术的技术难关,全市六所医院的二十几位胸外科医生开展了大协作,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攻克了许多复杂的体外循环和深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内直视手术的“堡垒”,并和医疗器械工厂协作,设计、制造成功了人工心肺机,使我国心脏外科手术迅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上海医务界这种协作风尚,是在一九五八年全市大协作,胜利抢救严重灼伤钢铁工人丘财康以后逐步形成的,不仅推动了医学科学和医疗水平的发展、提高,也使医务人员受到很大教育,帮助他们进一步培养了集体主义思想,克服了个人主义思想。


查看完整版本: [-- 共同克服重大困难 共同提高医疗水平 上海医务界广泛发扬协作之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