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合二而一”是辩证法的矛盾的同一性,不是形而上学的同一性——与王中、郭佩衡等同志商榷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4年07月 -> “合二而一”是辩证法的矛盾的同一性,不是形而上学的同一性——与王中、郭佩衡等同志商榷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詹彪 1964-07-29 00:00

“合二而一”是辩证法的矛盾的同一性,不是形而上学的同一性——与王中、郭佩衡等同志商榷

第5版()
专栏:

“合二而一”是辩证法的矛盾的同一性,不是形而上学的同一性
——与王中、郭佩衡等同志商榷
詹彪
现在关于“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问题的争论,实质上就是关于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问题的争论。如果说“一分为二”是指统一物分解成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两个对立面,那末“合二而一”也可理解为互相斗争、互相排斥、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两个对立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因此,前者说的是矛盾的斗争性,后者说的是矛盾的同一性。这两句话正好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这个提法,既简明扼要、又通俗易懂,因此,对矛盾统一规律的通俗化是有好处的。当然,这是需要说明的,并且只能用辩证的观点去说明,不能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去解释,否则会引起误解。杨献珍同志关于“合二而一”的某些解释所以是不妥当的,就是因为违反了辩证法,并不是“合二而一”这个概念不正确。
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二四○页)。由此可见,用“一分为二”或“合二而一”来通俗地提矛盾统一规律,并不是不可以的。问题是怎样去理解,怎样去说明,怎样去具体运用。
例如对列宁的这段话“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同一的、是相互转化的……”,(《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一一一页)不懂得辩证法的、具有形而上学观点的人,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矛盾的调和,矛盾双方没有斗争的结成一体,矛盾双方没有转化的一致等等。但是具有辩证观点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知道这种同一是和斗争分不开的,这种转化是斗争的结果。决不会把“一分为二”看做一刀两断,割断任何联系;也不会把“合二而一”看做没有任何斗争的绝对的同一。
毛泽东同志是这样解释这一段话的。他从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矛盾的各方面出发,来说明极不同一、极不统一怎样成为同一或统一的。就是用斗争着的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来说明矛盾同一性的全部意义。就是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相互关系中来说明同一性的。而在说明矛盾的斗争性时,又把矛盾的同一性当做前提。在证明了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以后,又指出绝对的斗争性只能存在于相对的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存在。(以上参阅《矛盾论》)这样就科学地论证和发展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所以,我不同意艾恒武、林青山两同志的“客观事物是‘合二而一’的,认识它的时候要‘一分为二’”的解释。因为这种解释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分裂了。不论在客观事物和主观认识中都是既“合二而一”又“一分为二”的,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不可分离地辩证的统一的。杨献珍同志所说“矛盾的统一,只是说矛盾双方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意思”。“辩证法就是研究对立面是怎样同一的(统一的)。求同存异”(重点是引者加的),当然,也是不对的。这都是离开了矛盾的斗争性来谈同一性的证明。
但是,王中、郭佩衡同志对他们的批评,却是从一个极端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离开了矛盾的同一性来谈矛盾的斗争性。例如他们不是明确论证杨、艾、林三同志离开了矛盾的斗争性谈论同一性的错误观点,不去区别辩证法的同一性和形而上学的同一性,却再三反对“对立面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思想,却再三反对“合二而一”这个概念,说事物的本性只能是“一分为二”,不能是“合二而一”。
其实,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的有些主张,如说“合二而一”是指“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或矛盾构成的”,“对立面的两个东西本来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是没有错的。问题是出在离开了矛盾的斗争性来谈论这些同一性。王中、郭佩衡同志反对这些主张,难道世界上存在着不包含矛盾
(合二而一)的事物吗?难道互相斗争着的对立面可以分离和没有联系吗?
王中、郭佩衡同志说“把不断地相互斗争的对立面的联系说成是‘合二而一’,是错误的。”应该指出,如果不是形而上学地来理解“合二而一”,这里是看不出什么错误的。因为“合二而一”不过是指出了不断相互斗争的对立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罢了。如果说这样概括是错误的,那末把相互联系着的对立面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概括成“一分为二”也是错误的。如果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一分为二”,也可理解为一刀两断,没有任何联系。所以,这里的问题是在于理解,并不在于名词。
他们虽然在口头上也承认“对立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但在引证列宁、毛泽东同志关于“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而对立的互相排除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时,恰恰又忘记了“斗争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
也因此,在两个具体例子上产生了误解。
他们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的趋势“只能是一分为二,而决不能说成是‘合二而一’。如果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统一说成是两个阶级的联系,而不强调它们之间的斗争,如果认为这两个阶级的对立统一‘只是’说的这两个阶级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岂不是就意味着这两个阶级的相互依赖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那不是要让资产阶级永远保存下去吗?”这里说这两个阶级之间只有同一,没有斗争,当然是错误的。但如果说,说这两个阶级“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就会意味着让资产阶级永远保存下去,这也恰恰证明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矛盾的同一性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所以存在绝对的斗争,正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说:“它们不是对敌的,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剩余价值学说史》第三卷,第五六九页)反过来就是说,它们存在敌对的斗争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这正如中国有些俗语叫“不是冤家不聚头”、“相反相成”等都说明这种意思。没有必然的联系,就不存在绝对的斗争。这两个阶级如果不同处于一个社会中,显然是不会有斗争的,也不会相互转化的。所以,毛主席说“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没有无产阶级,也就没有资产阶级”。这就是说,它们确实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毛主席又说“被统治的无产阶级经过革命转化为统治者,原来是统治者的资产阶级却转化为被统治者,转化到对方原来所占的地位。”(以上均见《矛盾论》第五节)由此可见,这种辩证法的同一性(合二而一)决不会让资产阶级永远保存下去,相反这种同一性将促使它从统治地位转化为被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则从被统治地位转化为统治地位。这个现实的例子,正好证明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只存在于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之中。所以只看斗争的绝对性,看不到相对的同一性,那是和只看到同一性而看不到斗争性,同样是错误的。
他们又说:“如果把真理和错误的对立统一说成是‘合二而一’……那岂不是说我们就要让真理和错误和平共处,不要和错误斗争,不要克服错误,和错误分裂……”。这里他们又把矛盾的同一性(合二而一)理解为矛盾的调和或绝对的一致了。用辩证的观点看,应该承认真理和错误确实也是“合二而一”的。毛主席说“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正是说明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没有真理,哪知错误;没有错误,又何识真理。它们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又互相联系,互相转化。这表现在“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多数人承认,只能在斗争中曲折地发展。正确的东西,好的东西,人们一开始常常不承认它们是香花,反而把它们看作毒草。”但是经过斗争,真理会从得不到多数人承认的地位转化为被多数人承认,“当着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意见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从毛主席这段辩证论述中,充分证明了真理和错误的这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这里不仅真理和错误的斗争是以它们的相互联系为条件的,并且它们的地位也是相互转化的(真理从得不到多数人承认转化为得到多数人承认)。这种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就是真理和错误存在矛盾的同一性(合二而一)的证明。但是王中、郭佩衡同志在这里也只看到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会说如果把真理和错误的对立统一说成“合二而一”,就会让它们和平共处,不要斗争,不要克服错误等。
那末,如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真理和错误这样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极不同一、极不统一的对立面怎么会是同一的呢?
毛主席说“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试想一切矛盾着的事物或人们心中矛盾着的概念,任何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存在吗?”他在举了许多不能分离的如生和死,上和下,祸和福,顺利和困难,地主和佃农等等矛盾以后说:“一切对立的成份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一切矛盾的方面都因一定条件具备着不同一性,所以称为矛盾。然而又具备着同一性,所以互相联结。”这就是大家知道的矛盾的同一性的第一种意义,它的第二种意义就是“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毛主席说“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矛盾论》重点是引者加的)由此可见,这种矛盾的同一性是任何事物的矛盾所共有的。它虽然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但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离开了它也是不能存在的。所以,毛主席说“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没有斗争性当然就没有同一性,但绝对的斗争性却又只能存在于相对的同一性之中。这就是辩证法。
由此可见,杨献珍同志说“对立面的统一思想,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的。”“矛盾的统一,只是说矛盾双方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意思。”(重点是引者加的)用这种观点来解释“合二而一”,当然是错误的。因为他离开了矛盾的斗争性孤立地谈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就不是辩证的矛盾的同一性,这样就会把本来是生动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对立的东西,说成是死的、凝固的东西。就会把辩证的同一性,变成形而上学的同一性。当然,我们还没有看到杨献珍同志的全文,因此,在本文中不能作详细的分析。但是就这种提法来看,明显是有问题的。
但王中、郭佩衡同志在纠正这种错误时却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他们主张事物只能一分为二,而不能“合二而一”,只看到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对立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看不见矛盾的斗争性是以同一性为条件的,从而离开了矛盾的同一性来强调矛盾的斗争性。这就是说他们在反对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时,连辩证的同一性也一起反掉了。但这两者是必须加以明确区别的,正如必须把形式逻辑的矛盾律和辩证法的矛盾规律加以明确区分一样。否则就会造成许多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
我反对用形而上学的同一性去解释“合二而一”,赞成用辩证法的矛盾的同一性去解释“合二而一”。我希望通过这次讨论,让“合二而一”和“一分为二”一样来为普及辩证法的任务而服务!


查看完整版本: [-- “合二而一”是辩证法的矛盾的同一性,不是形而上学的同一性——与王中、郭佩衡等同志商榷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