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革命人爱看革命戏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4年07月 -> 革命人爱看革命戏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德明 朱宝蓁 1964-07-30 00:00

革命人爱看革命戏

第3版()
专栏:

革命人爱看革命戏
本报记者 姜德明 朱宝蓁
一个多月以来,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首都人民文化生活中引起了巨大的浪潮。人们到处议论纷纷,兴高采烈,真是“满城争说现代戏”。在首都和各地的报刊上发表了很多观众的来信和反应。广大工农兵观众衷心地欢迎京剧现代戏,欢呼这个古老的剧种在这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中得到了新生,发出灿烂的艺术光彩。京剧现代戏的演出,使长期统治京剧舞台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一变而为革命的工农兵群众,古老的京剧艺术迈开了新的步伐,为广大的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了。
在京剧现代戏演出以来,每当海报贴出,五个剧场和售票亭前便挤满了争购戏票的观众,许多从郊区工厂、学校、机关和部队来的,甚至赶了头班公共汽车进城。这种盛况,在过去演出传统剧目的时候是很少见的。
一看就爱上了
最近,我们访问了石景山钢铁厂。京剧现代戏的演出在这儿也引起了广大职工的兴趣。有的职工下了班,特意带上干粮赶到城里去看戏;每逢电视机里播放京剧现代戏的时候,每个电视机旁都会挤满观众。在工人宿舍里,差不多每家都有一架收音机,只要电台一播送京剧现代戏,人们就打开了收音机,围坐收听。很多工人说:“过去我们下了班一回到家里,收音机里唱的尽是《李慧娘》《秦香莲》,要不就是《三不愿意》《柜中缘》,我们上班时炼钢,搞的是社会主义建设,学的是雷锋,下了班听的尽是封建的玩艺儿,不是皇上娘娘,就是公子小姐,要不就是鬼神,太不相称了!”
前些日子,有的剧团到石景山演出了京剧现代戏《芦荡火种》和昆曲现代戏《红霞》、《飞夺泸定桥》等,场场挤满观众。过去演旧戏都不敢在家属区露天剧场演,怕人太少,这次在露天剧场演现代戏,观众足有二千多人。
王府井百货大楼的电视机前,过去放京剧,稀稀拉拉地就是几个“戏迷”看,最近一个多月以来,青年职工看电视的比过去增加了两倍。
在连队里,也出现了许多新的京剧观众。公安部队某部三连副指导员张德增同志说,过去部队遇到看京剧时,大家都不乐意去,因为去了连词都听不懂,便没有兴趣了。这次他去看《洪湖赤卫队》,本来担心听不懂,可是一看便坐住了。他还问一起看戏的战士们能不能听懂,战士们回答:“听得懂,特别清楚,不看幻灯字幕也能听懂。”
著名劳动模范、北京四季青公社副主任李墨林很喜欢京剧,但是他也觉得总是在几出老戏里打圈子不够劲。“现在京剧演现代戏,我们社员是鼓掌欢迎。这一来,京剧的观众面就大大扩大了。”
老“戏迷”的新感受
石景山钢铁公司生产处一位调度值班主任田良,是一位老京剧爱好者,京剧现代戏演出以来,大部分戏他都看了。星期日骑车走四十多里路进城看戏,平时在电视机和收音机旁又看又听。他说过去爱好京戏不管剧情,只是听演员的唱腔和“味”儿,现在是欣赏艺术,更重要的是受到革命教育。工人出身的安全处处长蔡毓礼也是一位老“戏迷”,他说现在很多平时爱哼两口京剧的京剧爱好者们,也被现代戏里的新腔吸引了,例如《芦荡火种》里“我是本乡生来本乡长……”一段,《箭杆河边》老庆奎劝二赖子一段,《黛婼》里唱的“山下学习一月整,眼又亮来心又明……”等等,很多人都会哼了!这次他参加《石景山旁》的演出,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起初他排演剧中的老工人时,由于长期演帝王将相的原因总也演不象,有的工人便说,他是不是工人出身呵!蔡毓礼听了十分受刺激,觉得自己当了几十年的工人,如今连这个观众都怀疑起来了。这样就更进一步促进他认真地排演现代戏,关心工人生活了。工会生产部的杨绍彭,也是一位老“戏迷”了,过去参加业余京剧团演小生,虽然自己是位工人,演的角色却多是书生、公子哥儿,他爱人一直不赞成他演,说他纯粹是为了贪“玩”,他当时还反驳爱人说,参加业余京剧团演戏是给工人服务,也是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怎么能说是为了“玩”呢!但是始终也没能说服爱人。这次他参加演出京剧现代戏,爱人才同意他的看法,说:“这回你可不是单纯地‘玩’了,是真的为工人同志服务了;这才是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呢!”
京剧演革命现代戏的浪潮,也冲击着群众业余艺术活动。石景山钢铁厂有一个业余京剧团,最近他们自己编演了反映本厂斗争历史的《石景山旁》,在厂内一共演了三场,至今不能满足职工的要求,大家一再要求重演。许多老工人看了戏引起了对新旧社会的回忆对比,许多青年工人受到了生动的阶级教育。广大职工都欢迎和关心京剧现代戏的演出,例如老工人出身的机械厂的一位党支部书记武春茂、修理厂厂长王玉章,他们看了三次《石景山旁》,每次都对演出提了极为详细的意见。
既受教育,又欣赏艺术
京剧演旧戏,演鬼戏,观众越来越少,一演革命的现代戏,万人争看,根本的原因在哪里?我们问接触到的一些京剧现代戏的新老观众,得到的回答是一致的:“老戏和现实生活隔得太远了,不说看不懂,听不懂,就是能看懂听懂,顶多解解闷,思想上得不到甚么教益;革命的现代戏就不一样,演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一看就懂,一听就懂,既能受教育,又欣赏了艺术。”
石景山钢铁公司炼钢厂的值班长范继宗同志和我们谈起他最近看了现代戏的心情。范继宗同志是公司业余京剧团的演员,不消说,是个“京戏迷”。可是在以前,不管是自己演给别人看,或是看别人演传统戏,演完,看完,也就完了;这次看了《芦荡火种》《革命自有后来人》等现代戏以后,心里总也平静不下来。阿庆嫂、李玉和,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老在脑子里盘旋,想到阿庆嫂冒着生命危险单枪匹马地在敌人的心窝里活动,想到隐蔽在芦荡里的十八个伤病员,在那样艰险困苦的情形下,依旧充满乐观主义的精神;想到李玉和从容就义,英勇不屈的气概,心里立刻涌起一股劲,工作上有天大的困难,也有勇气去克服。
范继宗同志的心情,也正是广大京剧现代戏观众的心情。在会演期间,我们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往常剧院演出传统戏,很少听到观众议论戏的思想内容,这次现代戏会演,情况大不一样,不论是在休息的片刻,或是散了戏回家的电车上、汽车上,都可以听到观众们兴奋、激动地谈论剧中的英雄人物。还有许多同志给报社编辑部寄来了热情洋溢的信,诉说他们从现代戏里所受到的启发和教育,表示要向戏里的英雄人物学习。
搬运工人张荫宗,是北京市西城区的人民代表,看了《六号门》,回想起旧社会搬运工人苦难的生活,对照今天的幸福,很受感动,说台上演一个胡二,教育了台下千百个胡二,戏教育人们不能忘记那“货重腹空路难行,灶头十日九无烟”的日子,教育人们一定要掌握好刀把子,决不能让马金龙那帮坏蛋再来喝工人的血汗,教育人们为了劳动人民将来更加幸福的生活,为了共产主义早日实现,一定要鼓足干劲,把工作做得更好。
黄土岗公社草桥大队会计?春瑞看了《红管家》,十分称赞聂小江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处处注意节约的好品德,表示要好好向聂小江学习。
老职工、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张秉贵看了《柜台》以后,感慨地说,我站了二十八年的柜台,在旧社会,店员工人受的苦,恐怕青年职工是想象不到的。他还说,我们老一辈有责任用自己过去的亲身经历,教育青年职工,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又红又专的接班人。
北京四中应届毕业生孙承重、郝洪,看了《耕耘初记》,感到特别亲切。说:剧中主人公田志耕所走的道路正是我们面临的道路;她所遇到的问题,甚至很多思想活动,也是我们所具有的。他们决心在学校领导下,作好“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打算。若是就业,就坚决学习田志耕做个新式农民。
工农兵登上舞台
石钢党委宣传部曹洪森同志说:“我十二岁开始做工,到解放前二十一岁那年,大概是一九四八年,才头一回看到了京剧,然而刚挤到了前边看了一眼,特务们在台上便拿着鞭子、竹竿子打挤在台前的工人们,我戏没看成却挨了一顿揍,从那以后再也不想看京剧了,那年月没有工人看戏的份儿!再说,既便能看的话,台上演的戏跟我们工人的生活也是两码事,没有心情看!现在京剧舞台上演工农兵,我们工人双手欢迎,现在在厂内一碰到工人同志就都找我要票,想尽办法要看京剧现代戏。广大观众欢迎京剧现代戏,只有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才破口大骂,激烈反对,他们根本不欢迎我们工农兵登上戏剧舞台,而让他们喜欢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继续霸占着,但是,我们革命的工农兵大众不答应!”
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将要胜利闭幕了,现在许多剧团还留在首都公演,一批批热爱京剧艺术的观众又涌进了剧场,为京剧舞台上出现的我们时代的主人而鼓掌,为京剧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开拓了新的广阔的前途而欢呼。


查看完整版本: [-- 革命人爱看革命戏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