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炉旺心红——记海军某部“节约炊事用煤先进连”的革命精神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4年08月 -> 炉旺心红——记海军某部“节约炊事用煤先进连”的革命精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堵仲伟 顾汉祥 蒋玉清 1964-08-30 00:00

炉旺心红——记海军某部“节约炊事用煤先进连”的革命精神

第2版()
专栏:

  炉旺心红
  ——记海军某部“节约炊事用煤先进连”的革命精神
  堵仲伟 顾汉祥 蒋玉清
人民解放军海军改灶省煤现场会议一次精彩的马蹄形回风灶烧煤技术表演开始了。
担任监督员和记录员的东海和南海部队的代表,称好八斤煤,交给炊事员林国汉和王世明。他们一不拉风箱,二不用吹风机,两个灶同时起火。每隔一分钟左右,林国汉铲起约一两煤送进灶膛,手腕轻轻一抖,将煤均匀地撒进炉心。这时,只见炉火熊熊火苗哧哧上窜,舔着锅底溜溜直转。到三十六分钟,一口锅里的六十七斤大米煮成了熟饭,另一口锅也炒好了大葱肉片和白菜豆腐,烧开了六十八斤水。八斤煤没烧完,还剩下三斤半。参观的代表尝了尝饭菜,饭不生不糊软硬适中,菜也清香可口。
正当大家异口同声赞扬他们“心红炉旺饭菜香”的时候,一个老厨师在旁边提出了疑问:“蒸馒头这个火力够劲吗?”
当晚,炊事班又用这两个灶,蒸了七十八斤面粉做的馒头,炒了五十八斤白菜,烧了五十九斤开水,一共花了一个小时,烧了九斤煤。
老厨师走到笼屜边,拿了一个馒头,边尝边说,行,行,真行!马蹄形回风灶,省煤、省电,卫生,还缩短了做饭的时间。
担任这场表演的就是最近荣获国防部授予“节约炊事用煤先进连”光荣称号的海军某部工兵营三连炊事班。
这个班,以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相结合,经过几十次的科学试验,创造了马蹄形回风灶和一整套省煤的烧煤技术。六年来,按规定标准,为国家节省烧煤十一万一千多斤。在许多单位每人每天平均用煤超过一斤的情况下,他们全连平均每人每天用煤仅五两四钱,节省将近一半。
在六年坚持使用新灶和新式烧煤方法的斗争中,他们还培养了大批优秀战士。十一名炊事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二十五人加入了共青团,三个人成长为排级干部,全班荣立集体一等功,被立为海军的标兵。
海军领导机关对他们这种革新精神给予很高的评价,称赞他们在伙房里进行了一场很有意义的技术革命和思想革命。
伙房里面闹革命
这场革命,是在意气风发的一九五八年揭开序幕的。
那时候,炊事员陈恩德和李志才受到兄弟部队改灶省煤的启发,联想到自己连里炊事用煤超过供给标准将近一半,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他们觉得,全国各条战线都在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技术革新如春花怒放,自己在伙房里也应该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出一把力,在伙房里来番技术革新。从长期的烧煤经验中,他们觉察到,普通炉灶灶膛大,大铲大铲加煤,火不旺,就加个风箱,再加个鼓风机,煤是烧不尽的,浪费很大。他们决心从改革炉灶上入手,从提高煤的燃烧率和热能利用率上下功夫,把炉膛改小成马蹄形。
头一次改灶,他们碰了一个不小的钉子。灶没有改好,烟闷在灶膛里,煤烧不着,把开饭时间倒给耽误了。急得班长气呼呼地说:“别胡搞了,我当了这么多年的炊事班长,就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灶?”
但是,连队领导支持他们的革新精神,党支部专门开会研究他们的改灶方案,号召全连官兵作革命促进派,支持他们的革新。连长姚保成和指导员滕方祥也来到了伙房,批评了炊事班长对改灶泼冷水的态度,并且鼓励陈恩德:“闹革命,就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党的支持和连队领导上的鼓励,煽旺了陈恩德心里的革命烈火。他想:对啊,改灶也是革命,怎能遇到一点困难就犯难呢!
二三月天,天寒地冻,陈恩德和李志才整天整夜围着炉灶转,砌了灶,就烧火试验,不成,分析原因,拆了再砌,再烧。一次又一次。两个穷孩子出身的战士,在几十次反复失败中,互相鼓励着:“只要对国家对人民有利就要干到底。”连长和副连长也不断到伙房和他们一起研究:为什么难生火?为什么火力不匀?为什么烟往灶门外跑?一天又一天,他们终于发现,锅底与马蹄面靠得太近,空气少了,火就着不好。经过一晚不眠的商量,最后确定把马蹄面搞得低一些,沿马蹄面在灶膛搞一条回风槽。
又是一夜奋战,天将亮时,新灶搞好了,马上动手烧早饭。添上木柴,生起火来,煤渐渐着了,再添一点进去,抽力足,火力旺,烟囱直冒白烟,不但煤的燃烧率提高了,而且还充分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加快了做饭的速度。
这一天每人每日耗煤六两,比原先节省了三分之二还多。全连人员喜气洋洋,热烈祝贺党支部领导炊事班把伟大的革命精神变成了物质力量,并且给这种新式炉灶定名为马蹄形回风灶。
紧接着,营里组织其它各连来三连开现场会议,推广这种新式省煤炉灶。
不久,向三连学了新灶的二连每天每人耗煤下降到了四两六。陈恩德、李志才连忙去学习。他们发现二连很注意烧火方法,充分发挥了新灶的优越性。于是,他们连续开了几次“诸葛亮”会,总结新的烧火方法,逐渐的形成了一套“三勤、三快、三白(勤添煤、勤看火、勤打扫灶膛,快添煤、快开门、快关门,烟白、火白、灰白)的烧煤方法。新式炉灶配上新的烧火方法,如鱼得水,创造了每人每天平均耗煤二两三的纪录。
改炉灶先改思想
马蹄形回风灶和新的烧煤方法,冲击着旧的习惯势力。三连炊事班在坚持使用新炉灶的六年间,经受了严重的考验。他们很有体会地说:改灶首先要改造思想,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一两煤,在人们的心目中值不了一厘钱。长时期来,人们总是大手大脚,一锨锨地往灶膛里送,然后?几下了事。三连炊事班用煤却论斤论两,块粒不丢,为节约一两煤而高兴,多烧一两煤而难过。这使新炊事员王世明感到很惊奇。这个在大城市里长大的高中生,过去只知道拣大块的煤烧,从没考虑过烧多烧少。看到伙房烧煤称称掂掂,好次煤分开,大块要砸碎,认为太麻烦,没有多大意思!炊事班副班长跟他谈话时,请他算上一笔账:如果每天把每人的用煤量降低一两,全连一年能够节约多少煤?如果全军以至全国都这样做,那又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王世明头脑豁然开朗了。他从烧煤这个小问题上,看出了自己思想上的弱点,缺乏一个革命战士“站在灶旁,心向全国”的伟大胸怀。
新的炉灶要求烧火的人不离灶,破除大铲加煤的旧习,树立小铲加煤、勤看火候勤添煤的新风,一点马虎不得。三连炊事员说:“新灶是烧思想烧干劲的。要烧掉旧思想和旧作风,炼出新思想和新作风来,懒人是没法发挥新灶优越性的。”炊事员夏英云,乍到炊事班烧火,虽然也学了新的烧煤方法,但总觉得麻烦,添煤时漫不经心,有时候就多加点,想出去蹓跶蹓跶,每次烧火都比别人费。他是技术不熟练吗?炊事班长陈宝山不认为这是他的主要问题。他对夏英云说:“勤俭是劳动人民的本色,是我们人民军队的传统,怕麻烦,图省事,慢慢地懒惯了,就会忘本变质。”夏英云听了受到很大的教育。
三连是工兵连,要不断转移工地。六年来,翻山越海,搬了十一次家。搬到哪里,就在哪里改灶,就把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带到哪里。有一次,他们搬到一个地方去执行一个多月的施工任务,这是最近九个月内的第三次搬家了。他们借住在一个学校里,学校里有现成的锅灶。做饭时,鼓风机一开,加几铲煤就不用管了,很省事。要不要改新灶呢?有的炊事员嘀咕开了:在这只有个把月的时间,干脆用学校的旧灶得了。
年青的共产党员陈宝山,把班里的情况告诉了指导员胡杭,觉得搬一次家改一次灶有困难。胡杭说:“是啊,确是困难。但是,你想想,抗美援朝时,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冰雪地里打坑道,敌人飞机炸,大炮轰,连饭都送不上来,这困难比起你们现在的困难小吗?”陈宝山深深受了感动,他向指导员作了保证,回到班里就召开班务会,传达了指导员的话,又组织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勤俭节约的论述,用毛主席的话对照自己的思想行动。大家反复细嚼毛主席这几句话,“……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他们终于又在新的地方把新灶改造起来了。
就这样,他们在六年中,不断地坚持烧新灶,树新风,帮助兄弟部队、学校、人民公社修建了马蹄形回风灶一百多个。
革命精神代代传
在改造炉灶的同时,也改造着人们的思想作风,使革命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六年,炊事班换了四任班长,三十个炊事员。工兵三连的领导干部也更换了几次。但站在灶旁,心向全国的革命精神,却象火炬接力一样,一班班地传了下来,成了连队永不失传的“传家宝”,照耀着战士们的奋发前进的光辉途程。
每一个干部和炊事员调离三连之前,党支部都要求他们交好班。不但交烧煤技术的班,而且更重要的是交革命思想的班,交勤俭作风的班。首次创造马蹄形回风灶的陈恩德和李志才,在离开连队以前,党支部就抽了几个优秀战士,开了个小“训练班”,让陈恩德当老师,传思想、传作风、传技术。
每一个新干部调到三连,原来的干部都要向他介绍本连如何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养成改灶省煤、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传统作风的经历。每一批新战士来到连队,党支部也总要指定专人,向他们介绍连队的战史和炊事班的光荣事迹,勉励他们远学一等功臣张传新,负伤不下火线;近学炊事人员陈恩德,改灶省煤为革命。
有的战士初当炊事员,把省煤不放在眼里。对于连队的一套省煤制度,例如每天称煤烧火,伙房墙上贴一张烧煤升降表,注明烧火人,吃饭人数,烧煤量,每人平均耗煤几两几钱;谁烧煤多了,班里马上帮他找原因;谁烧煤少了,班里马上帮他总结经验,要他谈谈体会等等,总觉得太认真了些。党支部就组织大家谈血泪家史,提高阶级觉悟。煤矿工人出身的炊事员萧云秀介绍的他的老师傅几十年给资本家当牛当马背煤,煤末嵌进皮肉,至今背上还留下一道道煤印子的悲惨遭遇,激起了全班人对旧社会的痛恨,对新社会的热爱。有的炊事员还从一两煤想到我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能省一铲省一铲,决不多加一两煤。又想到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民没有解放,决心多节约一点,加快祖国建设,支援世界革命。
这种把节约每一两煤同整个国家建设和世界革命利益联系起来的胸怀,不光使他们在节约用煤上表现了高度的自觉,而且养成了勤俭的新风,时时刻刻,身在灶旁,想着国家。林国汉加煤,煤门口掉几颗米粒大的煤,也要用手轻轻抹到小铲子上,送回煤堆。他们说,我们一人为国家省一点,看起来很有限,如果全国每人都为国家省一点,这个力量就大得可观了。
(据新华社沈阳电)


查看完整版本: [-- 炉旺心红——记海军某部“节约炊事用煤先进连”的革命精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