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访射电天文学家克里斯琴森教授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4年08月 -> 访射电天文学家克里斯琴森教授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本报记者 1964-08-30 00:00

访射电天文学家克里斯琴森教授

第3版()
专栏:

  访射电天文学家克里斯琴森教授
  本报记者
一天下午,我们访问了著名的澳大利亚射电天文学家克里斯琴森教授。我们刚走进他的房间外面的走廊,就看见克里斯琴森教授和他的夫人已经站在房门口向我们亲切招呼。
五十一岁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克里斯琴森,早在十多年前就以他创造的干涉仪(一种射电天文望远镜系统)而蜚声国际。之后他又把这个系统发展为被称为克里斯琴森氏十字的射电天文仪器,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目前他又在作进一步研究,设计新的射电天文仪器。
我们的话题转入北京科学讨论会的意义,这位曾经多次参加国际科学会议的科学家说道,我认为北京科学讨论会是一件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有这样多国家的科学家,聚首一堂参加科学讨论会,还是第一次。
克里斯琴森教授说,对于进步的科学家,特别是新解放的国家的科学家来说,十分有必要在一起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以促进各自国家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由于大家都抱着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战胜贫困和落后的崇高目标,因此各国科学家都积极热情地前来参加这次科学讨论会。他特别指出,新兴的国家不能指望从资本主义大国的官方机构得到多少援助,因此它们需要互相支援和互相帮助。当然,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也有许多怀有善意的科学家,迫切希望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同行们交流经验。
教授接着说,这次科学讨论会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它有着许多新兴国家的科学家参加。这个情况本身就说明,世界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谈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各国科学家的团结合作的前景时,克里斯琴森教授认为,由于各国科学家都抱有相互合作的强烈愿望,许多国家的政府也很支持,四大洲科学界的团结合作的前景是十分有利的。甚至于在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之间,科学家也有可能进行交流。例如在不久前,中国的一些科学家访问了澳大利亚,今年澳大利亚科学院将派一个代表团访问中国,然后还希望中国科学家能到澳大利亚去回访。这种友好的交往在其他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的科学家之间也同样是可以办到的。
克里斯琴森教授对这次北京科学讨论会的筹备工作表示赞赏。他说,中国朋友们为会议进行了辛勤而卓有成效的努力。这次国际会议的开法也非常民主、合理,受到各国科学家的一致赞扬。
我们的话题又转到了对会议的展望。克里斯琴森教授以明快爽朗的语调说道,我希望会议获得圆满的成功;我希望这只不过是个开始,今后还要开许许多多这类有各国科学家参加的讨论会,使我们可以长期地合作下去。
克里斯琴森教授去年曾经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北京科学讨论会筹备会议,会后又在我国作了短期的访问和讲学。他说,中国人民在把他们过去十分落后的国家建设成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克服几乎是无法克服的困难,表现了巨大的热情和干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参观过程中发现,中国的射电天文工作者,运用他的原理,正在制造出干涉仪并将运用到研究工作中去,这使他感到格外兴奋。


查看完整版本: [-- 访射电天文学家克里斯琴森教授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