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两代人的启示——谈影片《家庭问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4年10月 -> 两代人的启示——谈影片《家庭问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文向东 1964-10-29 00:00

两代人的启示——谈影片《家庭问题》

第6版()
专栏:

两代人的启示
——谈影片《家庭问题》
文向东
根据工人作家胡万春同志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家庭问题》,敏锐地提出了当前社会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里,我们究竟需要培养一种什么样的革命接班人,究竟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影片通过老工人杜兴华对他小儿子福民的教育与帮助,以及围绕着这个家庭而展开的种种矛盾和斗争,形象地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答。并且,作者把家长们应该如何教育子女、老一辈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第二代,同培养革命接班人这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战略任务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这就更加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
影片里的青年主角福民,是在新社会的幸福生活中长大的。解放了,才使他获得了读书上学的条件。可是,他却自恃自己聪敏、年纪轻、出身好,单纯地追求技术,放松了思想改造。同时,由于他没有经受过严格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锻炼,使得他在旧的习惯势力的侵蚀和影响下,渐渐地沾染上了那些好逸恶劳、轻视劳动、脱离实际等等不良的旧意识、坏习气。
影片从一开始,便尖锐地提出了问题:象福民这样的青年,能不能成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一个好的接班人,一个可靠的接班人?
对于这一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答案。
按照福民的母亲及其大姨妈之类带有比较浓厚旧思想意识的人们看来,既然福民是个“这么聪敏的孩子,又是一肚子的学问”,就应该不再做工,去当现成的技术员;至于干活只干轻快的,又“成不了资产阶级”,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象杜师傅那样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工人却认为,即使福民有再大的
“学问”,如果不彻底清除掉那些好逸恶劳、鄙视劳动的思想影响,便很难说他能与工农群众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全心全意为工农群众服务,也很难保证他能永远革命,永不变质。
前一种答案,代表着旧社会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后一种答案,反映了工人阶级对于革命接班人的要求。
在旧社会,当被压迫和被剥削阶级的广大群众还没有自觉到本身的阶级利益和历史使命的时候,他们往往自发地接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影响和种种习惯与传统。而统治阶级也竭力宣扬这些思想、习惯和传统,使之形成为一股势力,以利于维护其反动统治。例如,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阶级社会里,鄙视劳动就是一种可怕的习惯势力。甚至连某些劳动者本身也瞧不起自己的劳动。这种旧的习惯势力,对于新的社会制度和新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为消极保守的力量,是资产阶级利用它来侵蚀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以达其复辟目的的重要工具,也是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争夺青年的重要手段。福民的母亲认为,干活干轻快的,有技术就当技术员,这可
“成不了资产阶级”。毫无疑问,在她的思想里有着较深的旧社会习惯势力的毒素,使她于无意识中把自己的小儿子引向危险的道路上去。
影片通过由福民的母亲和大姨妈等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一次大争论,反映出一场新、旧思想之间的尖锐斗争。这是一场新、旧力量争夺青年的激烈斗争,也是社会的阶级斗争在家庭生活中的一种反映。在这场严肃的斗争里,旧思想、旧的习惯势力不但串连了起来,并且还想利用家族的宗法关系来增强自己的“火力”。当然,同样的事件,在其他的家庭里也许并不常见,但类似性质的或大或小的争论,却恐怕还是在某些家庭里屡见不鲜的。这不也是影片提供给千千万万个家庭值得深思细想的重要问题么?
影片通过这一场严肃而又激烈的斗争,成功地表现了杜师傅这一优秀的工人形象。在他那种一切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坚持原则斗争的行动里,深刻地体现出了一位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本色,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坚定的革命精神的无产阶级战士的可贵品德。
影片不单尖锐地提出了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问题,而且通过福民在参加劳动中不断提高了思想觉悟,改进了作风的过程,有力地表明:劳动化是革命化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无产阶级培养革命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轻视劳动,不劳而获,这是一切剥削者的共同特征,也是一切坏思想、坏事情的最后根源。因此,对社会主义的劳动究竟抱着怎样的态度,便是测量青年有无革命觉悟和觉悟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
从福民开始做工起,影片一步深似一步地描绘了他在劳动中提高思想觉悟的具体过程。
从鄙视劳动到安心劳动,这是福民的第一个很不简单的进步。影片用福民扔掉鎯头和他想要离开家庭等等细节,突出地反映了他内心斗争的激烈程度。但他终于经受住了考验。
不过,如果仅仅满足于能够单纯地埋头于劳动,那还是不够的。福民闭门造车似地不管厂房多高,机器多大,单凭主观想象画出的设计图纸,正充分暴露出了他还存留着比较严重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个人表现等等不良的思想作风。正如杜师傅批评他的那样:“你这个设计,就象你这个人,不踏实”。画设计图纸的教育,使福民又一次接受了锻炼,也使他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可是问题还不仅于此。
如果说,福民在经受前两种锻炼时,基本上还算顺利。而在寻找皮带盘的事件里,却面临的是一次考察其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高低和集体主义精神强弱的更为严峻的考验与锻炼。也许有些观众认为,福民事前并不知道拿走的皮带盘是别人所需要的东西,拿了以后还给别人也就行了,为什么杜师傅在了解这事以后发那么大的火,而批评福民“只顾自己,损害别人,你给工人阶级丢脸”,岂不过分严厉了么?其实不然。尽管福民事前并不知道这是别人需要的皮带盘,但在拿走它以前,也曾象福新一样考虑到这也许是别人放在这里的问题,但他和福新不一样,福新考虑了以后决定到废料堆中另找;而他却“管他哪”,背起皮带盘就走。这种“管他哪”的思想不正是只顾自己损害别人的自私自利思想的严重表现么?自私自利,只顾自己,是与工人阶级的高度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格格不入的。因此,作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老工人,杜师傅责备福民说:“你太不可靠了”,这并不是什么过分的苛求,恰恰相反,这是完全合理,非常自然的。正是在这里,显示出了作为一个有高度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工人,对于培养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的严肃要求。
总之,影片通过福民在劳动中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清晰有力地表明:劳动化是革命化的重要保证。而劳动不仅是创造物质财富、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改造主观世界、保证不断革命的重要条件。只有在劳动中不断改造思想,才能逐步明确地、巩固地树立起革命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才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接班人。
今天,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究竟应该依靠谁?是依靠只专不红的专家、知识分子,还是依靠那些既有文化技术又有高度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无产阶级战士;对于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怎样培养可靠的革命接班人;有志的青年应该通过什么途径促使自己革命化,锻炼自己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等等这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思想上都已有了明确的认识。影片《家庭问题》通过一个老工人对他儿子的严格要求,通过围绕这一家庭的种种矛盾斗争,深刻地揭示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使家长们和年青人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得到了许多引人深思的启示。
这部影片的成功,无疑地是与作者对于政治生活的关心,以及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充沛的革命热情分不开的。同时,影片情节的发展节奏鲜明,描写的笔触比较细腻和富有生活气息等,也是这部作品获得观众欢迎的重要因素。
影片《家庭问题》也还有不足之处,譬如,影片强调了杜师傅对福民的教育,这是应该的,但却比较忽视了其他工人对福民的教育与影响。教育和培养革命接班人,这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家庭教育不能代替社会的教育。又如,影片在次要人物的塑造上还嫌不足,福民的哥哥福新,如果能写得更加丰满一些,他一定会在福民的成长过程中起更大更直接的作用。


查看完整版本: [-- 两代人的启示——谈影片《家庭问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