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4-12-21 00:00 |
炕围画的革命
第6版() 专栏:文艺短评
炕围画的革命 山西省原平县长梁沟公社北峪生产大队党支部,发动并支持回乡知识青年李官义,在炕围上画家史,画阶级斗争,这是炕围画的一场革命,也是农村文化革命的一个新的方面。 炕围画在山西省北部农村有悠久的历史。但是,旧的炕围画绝大部分都是封建迷信的思想内容,根本不能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势,也不能满足今天农民群众新的欣赏要求。炕围画如果要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就一定要破旧立新,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之陈,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新。 本报今天发表了北峪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宽云家炕围上的一套家史画和北峪大队社员对它的反应。这套画真实地记录了李宽云一家解放前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遭遇,也表现了他们一家解放后当家作主的幸福生活。这样的新炕围画,不仅对李宽云的子女起了深刻的教育作用,同时也受到了本村贫下中农的普遍称赞。他们认为“这办法好,叫咱娃娃们天天看,记住过去,咱的印把子才能握得牢靠。”并且有不少人表示也要把自己的家史画在炕围上。崭新的炕围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历史,宣扬无产阶级革命伟大胜利,就代替了那些封建迷信的不健康的旧炕围画,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新炕围画作者、北峪大队的回乡知识青年李官义,敢于破旧立新,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把自己的文化、把自己的才能,贡献于农村的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是很值得农村知识青年们学习和仿效的。 当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突击手,做农村移风易俗的尖兵,是广大回乡知识青年的光荣任务,同时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解放后,我们的农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文化思想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封建主义的旧文化、旧思想和旧风俗在不断铲除,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正在日益扩大。但是,在文化思想领域里的革命,是一场长期复杂而又尖锐的斗争。几千年来遗留在人民头脑中的旧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不可能一下子被清除掉,而且随着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有时它还会借尸还魂。就在这几年,正如戏剧舞台上出现过鬼戏一样,在年画、壁画上,不是也出现了门神吗?在有些农村不是也出现过迷信活动吗?农村文化阵地上渣滓一度浮起的现象,说明了文化思想革命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也说明了农村文化艺术工作者正担负着多么艰巨的任务:在任何一个文化阵地上,如果我们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资产阶级思想甚至封建势力就会去占领。在这场争夺阵地的长期斗争中,我们既要依靠农村广大贫下中农,运用革命的回乡知识青年的力量,也需要文艺工作者(包括专业和业余)的努力,而关键问题,就在于党组织的提倡和支持,就象北峪大队党支部所做的那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