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水泥船得到的启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4年12月 -> 从水泥船得到的启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林仁广 1964-12-29 00:00

从水泥船得到的启示

第1版()
专栏:

从水泥船得到的启示
“必须放下架子,向工农请教。事实证明,他们在许多方面要比我们高明得多。……”
水泥船已经诞生七年了,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它不仅开辟了一条生产农船的新途径,也给我们船舶设计部门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
我曾经参加了水泥船的设计工作。回顾参加这个工作的前前后后,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汲取。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设计人员应当如何对待群众创造的问题。
一九六○年,江苏无锡船厂试制了第一批钢丝网水泥农船,这批船很笨重,成本高,不宜在农村推广。领导机关要我们和有关单位一起修改水泥船的设计。但我们对这项任务很不热心,顾虑重重,总想往外推。一九六二年时,有一项三千吨浮船坞的设计任务,我们把它视为“大肥肉”,竭力争取过来,组织了庞大的技术队伍投入这个工作;对于土生土长的水泥船却没有兴趣,只派了少数人去“单干”。
党组织及时向我们指出了方向:一定要热情对待水泥船的设计,工作中要坚决依靠群众,彻底打破旧框框。于是,第一次设计开始了。但是,我们没有领会党组织的精神,调查研究只是局限在观察船体本身,没有去向船的使用者——农民请教。我们认为,农民是种田的专家,只有我们才是造船的行家。结果第一次设计收效很差,船体重量降低得很少。同时,出乎我们的意料,农民对船型与布置却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我们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开始认识到要设计好水泥船,必须首先放下架子,向工农请教。事实证明,他们在许多方面要比我们高明得多。比如,我们在设计水泥船的结构时,把大型钢船的设计方法生搬硬套地用到小吨位水泥农船上;在船型方面也没有因地制宜地考虑农民的使用习惯。这些,农民们都给我们指了出来。
以后,我们就带着几种设计方案再次下去调查,到田边和农民一起讨论,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非常赞同大舱内不设肋骨,因为这种结构型式便于操作。这个意见启发了我们,使我们决心跳出钢架结构设计的框框,采取了无肋式薄壳结构型式,从而使水泥船船体自重与用钢量大幅度下降,为水泥船设计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
为了保证这种结构能够顺利施工,我们又多次下厂向工人请教,拜他们为师。他们帮助我们解决了用活动胎架进行壳体施工等几个关键问题。
以后,我们在领导的支持下,又组织了有关科学研究、设计及施工等三方面的大协作,作了多次科学实验,有关单位又不断补充修改了水泥船的设计与工艺,这项新产品的设计任务终于成功地完成了。
水泥船的设计过程告诉我们,群众从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新事物,是最有生命力的,设计人员应当满怀热情地支持群众的创造,使设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交通部船舶设计院 林仁广


查看完整版本: [-- 从水泥船得到的启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