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历史研究》发表文章 对《〈急就篇〉研究》提出批评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1月 -> 《历史研究》发表文章 对《〈急就篇〉研究》提出批评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5-01-31 00:00

《历史研究》发表文章 对《〈急就篇〉研究》提出批评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历史研究》发表文章
对《〈急就篇〉研究》提出批评
《历史研究》一九六四年第五、六期合刊,发表了孙淼的《评〈《急就篇》研究〉》一文。这篇文章从阶级观点和研究方法方面,对沈元的《〈急就篇〉研究》(载《历史研究》一九六二年第三期)一文提出了批评。
文章的第一部分,分析了《〈急就篇〉研究》一文的阶级观点。作者认为,《急就篇》是一本按照封建统治者的意图编订的启蒙教材,其中渗透着地主阶级的观点和感情,因此在研究《急就篇》时,对这类内容必须给以应有的批判。然而沈元在《〈急就篇〉研究》中,却竭力推崇这类内容,这就势必涉及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究竟应该批判什么、赞美什么的问题。接着,作者对《急就篇》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作者以“叙诸物”部分所描绘的地主、贵族吃、穿、玩、乐的景象为例认为,《急就篇》的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描绘,宣扬地主阶级赞美享乐生活的感情,因此在研究《急就篇》的思想倾向时,应该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对此给以应有的批判。然而沈元在《〈急就篇〉研究》中,却以赞赏的笔调美化这种感情,认为其中“充满着新鲜活泼的气息,洋溢着充沛的生命力”。作者指出,“这种做法,无论自觉或不自觉,实际上是站在为剥削阶级思想辩护的立场上,起着使读者不能正确认识这种思想感情实质的蒙蔽作用”。
这篇文章对《急就篇》所提倡的学习目的也作了分析。作者认为,“学习目的问题,是各阶级的世界观在教育领域中的表现”。《急就篇》“把读书求学看作是攫取功名利禄的进身之阶,这样的学习目的,正是剥削阶级个人名利地位思想的表现,宣扬这样的思想,毫无疑问,是《急就篇》中的封建糟粕”。然而沈元在《〈急就篇〉研究》中,却对此加以推崇,认为其中提出了“不要依恃渺茫的鬼神”,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的努力”,“积极地谋取政治上的地位”。作者指出,这种思想无论是“依恃渺茫的鬼神”,还是“依靠自己的努力”,都不是什么值得肯定的东西,而是一种封建毒素。《〈急就篇〉研究》一文,竟把这种封建毒素当做“积极”的东西加以鼓吹,是极其有害的。
文章的第二、三部分,分析了《〈急就篇〉研究》一文的研究方法。作者列举了一些事实说明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是主观臆断、牵强附会的。例如,沈元在研究汉代的豪强地主问题时,只是根据《急就篇》中的一个“姓名表”,但是,这个“姓名表”不仅不是专门辑录地主豪强、巨族大姓,而且其中的人名全部是虚构的。沈元根据《急就篇》中“奴婢私隶枕床杠”七个字,推论出汉代奴婢的特点是:“第一,奴婢是物而不是人;第二,奴婢是生活资料而不是生产资料”。作者认为,这项研究也值得商榷。首先,这个看法是史学界早已提出的见解,沈元只不过把旁人的论点作了一个不确切的概括而已。其次,这个推论也有问题,因为原文中说:“妻妇聘嫁齎媵僮,奴婢私隶枕床杠”,这只是指当时的地主、贵族在“妻妇聘嫁”之时,陪送了“奴婢私隶”和“枕床杠”等物品,这是长期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通常现象,以此来确定两汉奴婢的特点是不妥当的。不仅如此,沈元还对上述史料作了异乎寻常的推崇,他说:“这种当代人的概括性说明,看来要比我们今天任何学者的徒劳的‘统计’权威多了”。作者指出,研究古史资料,不能颂古非今,如果抓住古人一句话就奉若金科玉律、当作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而用以作为诋毁今天学者的依据,这样的观点和方法,完全是错误的”。
此外,作者对沈元关于汉代教育思想的研究,关于《千字文》、《三字经》的评价等问题,也都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提出了意见。


查看完整版本: [-- 《历史研究》发表文章 对《〈急就篇〉研究》提出批评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