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辈一辈地把毛泽东思想接过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2月 -> 一辈一辈地把毛泽东思想接过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白水 王聚宝 1965-02-28 00:00

一辈一辈地把毛泽东思想接过来

第5版()
专栏:剧评

一辈一辈地把毛泽东思想接过来
白水
看完了华北区话剧歌剧观摩演出会上北京部队战友文工团话剧团演出的《代代红》之后,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一路上千头万绪,百感交集。真的,看了一个好戏,从剧中最感人的英雄形象那里受到了教育和鼓舞,都必然会联想到许多问题,要到剧中去寻找答案。现在,这个戏里的张永奎一家为什么能够代代红?就是我想得最多、感受最深的问题。
剧中的老顺爷爷、张永奎夫妇、杨团长,都是长期在党的领导教育下,在严酷的阶级斗争的风浪中,用一颗对党、对人民的赤诚的心,写下了自己鲜红的历史的老革命。但是,是不是因为“老子英雄”就必然“儿好汉”呢?这里,用什么思想教育后代是问题的关键。剧作者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抓住了最基本的东西:用毛泽东思想,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教育了下一代,也教育了广大观众。这是话剧《代代红》最发人深思之处,也是剧作者成功的地方。
志成参军要离家了,按一般习惯,子女要出远门,做父母的总是要想方设法给孩子弄点好吃的。可是张永奎却想起了解放前他在长辛店当搬运工人时的苦难生活,要老伴给志成做了一顿多少年不吃了的糠菜窝窝。当然,问题不是说谁要是在这时吃好一点,就会表现“旧习惯”,重要的是他结合了具体情况,对志成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教育。他想的是:“志成是吃糠菜窝窝长大的,多少年没吃了,光过好日子就容易过糊涂了”,吃了糠菜窝窝就可以“长穷人的志气,扛起枪来,心眼儿亮堂!”这个“农变工、工变农”的老革命,时刻记着毛主席的教导,深深地知道应该用什么思想来教育自己的后代。他用切合自身情况的办法,教育自己的儿子不忘阶级苦,记住幸福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新生活,热爱党;知道枪杆子的分量,知道为谁当兵,为谁扛枪,把枪杆子握得更紧。他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考虑到“不能光想自己过好日子……天下的受苦人正盼着解放哪!”
张永奎夫妇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杨团长也这样教育自己的战士。他要求张大娘多做些糠菜窝窝,目的是让“年轻人也尝尝过去的味道”。不论是从苦水里熬出来的老一辈,或者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年轻人,都应该从这个戏中吸取到深深的教益。
张志成接受了老一辈的教育,一把破雨伞,破了补,补了破,一直用了五年,又被张志成补好,准备再用五年。可是志林却嫌它破,不愿意接。张志成想的是“公家的东西,能省就省点儿”,志林想的却是“按规定一年一把”,该换新的了。按理说,用了五年的破雨伞换新的也不为过。可是志成舍不得丢掉它,舍不得丢掉革命人民艰苦奋斗的老传统。有了这个传统,在疾风骤雨中能站得稳、挺得住;丢掉它,就可能在大风浪中畏缩不前。他和那把破雨伞,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了。
几个糠菜窝窝,一把破雨伞,向观众寄予深情:年轻人不是不可以吃一点好东西,也不是不可以用新雨伞,重要的是无论在什么环境之下,都要记住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艰苦朴素的老传统;老一辈的应该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下一代,把他们引上正路。
张永奎说得好:“小树杈要勤砍,年轻人要严管”,这位革命的长者真是语重心长啊!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是这个道理。张永奎对待下一代就象老园工对待树木的幼苗一样,煞费苦心地把它扶正,不断地修剪那些可能使树木变形的小树杈,让它天天向上,成木成材,不致节外生枝。
走上革命这条路,并不等于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如果思想根子扎不正,难免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还会感到歧路徬徨的。志林生在革命家庭,长在新社会,可是初中毕业,竟忘了劳动人民的根本:“我是初中毕业生,为什么让我去放羊?”他以为自己有点儿文化了,拿放羊鞭子是大材小用了。这是受了剥削阶级思想和旧习惯势力的影响轻视劳动的表现。张永奎抓住了这个苗头,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做了正确的处理,使志林受到了教育。志成虽然是个好青年,可是没有经过艰苦的革命斗争的锻炼,父母送他参军,就是为了让他在部队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炼成有用的钢。到了部队,领导上先是分配他当二炮手,以后又叫他去喂马,这是革命工作需要,也是部队领导上有意识地把他放到各种环境中去锻炼,让他永远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可是,地主分子却别有用心地侮辱他是“马刷子”,个别被蒙蔽的群众也随声附和,什么当“马倌”、“没出息”、“没志气”呀等等。这些话,就连一向表现刚强的玉兰也有些沉不住气了。张志成不愧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他不负父辈的期望,牢记毛主席的教导,认定了干什么都是革命工作,脑子里只想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说:“喂马是党交给我的革命工作,我现在喂马,复员回来喂羊;如果发生战争,回到部队还喂马。只要祖国需要,我就喂一辈子马。”他的话句句如金石作响,字字象明珠闪光。在同旧势力作斗争中思想过得硬,真是一个有出息、有志气的青年。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栓柱觉悟了,志林进步了。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到处可以看到忘我的英雄行为和感人的先进事迹,只要肯进步,随时都可以找到进步的动力。张志成入伍后,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赵指导员虽然是个战斗英雄,但是自己从来也没有讲过”。志成意识到指导员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他就是自己学习的活榜样,而且表现在行动中:在部队被评为爱马标兵,回家后一字不提,又默默地缝补起那把破雨伞来了。他学了黄继光、董存瑞等烈士的英雄事迹,便立志象英雄那样,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当人民遭到危难时,他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直到献出了他青春的生命。
张志成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动力在哪里?就在于有老一辈人用正确的思想对他的教育和影响,以及他本人自觉革命的精神。但是,千条万条,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条。老一辈的从革命实践中学到了毛泽东思想,又用这种思想教育了他,使他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不断进步,健康地成长起来。志成参军离家前向父亲要毛主席的书时,做父亲的张永奎虽然专门为儿子买了几本,却不是轻易地就给了他,他向志成问起过去的生活,当志成回答以后才给他书,并且叮嘱他好好学习,好好为人民服务!要他记住,当兵是咱们的本份。当的不仅是义务兵,也是志愿兵,若不把当兵看成是自己的志愿,这个兵就当不好。
张永奎为什么在这时候问起过去的生活遭遇呢?就是为了让孩子明白:穷人翻身靠革命,革命胜利靠的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还将指导我们一直把革命进行到底。张志成就是在父亲的教导下,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把毛主席著作当做自己革命生活中一时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认真学习,联系实际,用毛泽东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教育青年是我们全党、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员。这种教育往往是不知不觉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着,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子女有直接的影响。但是,父母是共产党员、是老革命,只是给子女提供了一个革命的环境,健康成长的条件,并不赋予子女先天的革命性。革命还得靠自觉,要不断地到斗争实践中去锻炼、改造、提高自己。否则,社会上的旧思想,习惯势力就将千方百计地引诱你走入歧路旁门。张志成生在革命家庭,又有自觉的革命精神,这是他最后完成英雄业绩的两个重要因素。前者是外因,是促使其进步的客观条件;后者是内因,是决定他进步的主观根据。
《代代红》这个戏形象地告诉我们:不论老一辈的,还是年青一代,都应该认真地学习、掌握毛泽东思想。老一辈的要用毛泽东思想交班,年轻人要把毛泽东思想接过来,还要准备象老一辈的一样把毛泽东思想永远传下去!
《代代红》的演出激动人心,一开幕就把观众带到剧本所描绘的真实环境中,让我们和剧中人同欢笑、共艰苦、一齐参加战斗。舞台上的张志成、张永奎、老顺爷爷、杨团长、老倔巴等,都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戏的导演处理,演员的表演,舞台美术设计和音乐的运用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体现了剧本的思想,产生了动人心弦的力量。(附图片)
上图:志林紧握着他哥哥志成用过的枪说:“团长,把这支枪交给我吧。”
〔本报记者 王聚宝摄〕


查看完整版本: [-- 一辈一辈地把毛泽东思想接过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