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脚踩污泥 胸怀天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3月 -> 脚踩污泥 胸怀天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鹤 谈宣 1965-03-30 00:00

脚踩污泥 胸怀天下

第2版()
专栏:生产新高潮中的贫农下中农

脚踩污泥 胸怀天下
最近,我们跟着县委负责同志在马棚公社陈桥大队蹲点。这个大队是中共高邮县委的基点队之一,冬季生产搞得比较出色。一千多亩夏熟作物,已经施过了腊肥,盖上了河泥;去冬今春计划兴修的农田水利已经竣工,挖了三十四条导渗沟,全长一万米左右,基本上可以雨住水除。现在,他们又在马不停蹄地开展备耕活动,整理和开挖草粪塘,积造秋熟作物基肥,植树造林,选换良种,整修大小型农具等等。这个大队的生产搞得这样好,贫农下中农在里面起了很大作用,他们的高贵的革命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勤劳的一家
下乡的头一天,我们住在第一生产队贫农黄天明老爹的家里。一觉醒来,我们想披衣起身,又怕惊醒了在西头房睡着的黄天明老夫妻俩,先摒着气听听动静,听到房里有螃蟹吐沫的声音。拿起电筒一照,嘿,不知什么时候,黄天明的老伴郭金英已将早饭煮好了。我们起身一看,屋里屋外,扫得亮日针光的,猪圈里添了一堆垃圾。转过头来远望,黄天明老爹正挑着一担草渣子往回走着。
原来在这队工作的老周同志告诉我们说:这家人的思想觉悟高,上工在人前,收工在人后。在突击追麦肥的日子里,他家大女儿黄子英,二女儿黄子香,天天带头起早下田,有少数社员忙得不太乐意,对她们说:嗬,又不是种你家的地,干嘛那么睡不着。她们姊妹俩听了这话,一点不动摇,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正因为是为集体干活,我们才睡不着!她们还是一个劲地干。由于她们这样带头坚持,现在起早带晚干活已成为大家的习惯了。
夜会葛家圩
陈桥大队各个生产队追施三麦腊肥是一个看一个,一个比一个,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第七生产队由于船只少,积肥跟不上追肥的需要,影响追肥任务的按期完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队长在去年十二月十二日晚上,召开队委和贫农下中农小组联席会议研究。可是研究来研究去,也没有想出好办法。
这天晚上,月光如昼,贫农吴庆兵和闵育林往家走着,忽然发现河边系着邻队的两条船,触动了心机,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我们不能向邻队借船带夜罱泥吗?说完了他们就上船试验,试验结果,月光下面罱泥和白天一样,只不过天冷,人辛苦一点。他们把两船泥运到葛家圩,正在这个时候,老贫农闵育全运一船河泥来了,郭恒寿也拖一船河泥来了。这四个人,无意中在葛家圩会合了。
从此,第七生产队每天晚上都有六至八条船罱泥,改变了积肥进度不快的情况。
陈桥的“李双双”
第五生产队,过去样样工作走在前头。可是这次追施腊肥工作,却比别的队慢了一步。为什么呢?说来这也不怪社员干劲不高,是怪干部没有领导经验,只图节约劳力,少开了几个泥坞子,把四百八十多船河泥全部集中在一个大塘里面。
追肥工作开始了,他们塘里的河泥等了半个月还是没有干,既不能用锹挖,又不能用担子挑。社员看兄弟队追肥已追四五十亩了,自己的追肥工作还没有开始。从干部到社员个个着急,但最着急的要数共产党员、贫农社员闵育高和他的爱人陈桥的“李双双”张善鸾。他们想了不少追肥的办法。张善鸾早就建议,用桶把河泥抬到田里去泼浇。可是,有人说:“麦有钻山之力,怕的烂泥糊头,怎么能把烂泥泼到麦苗上呢?”这样,张善鸾的建议被搁置起来了。张善鸾夫妻俩并不灰心,还是继续想办法。一天,闵育高到锅上去铲饭,看到锅粑翘起来了。锅粑炕干了翘起来,河泥干了就不会翘起来吗?张善鸾认为有道理。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去找郭金凤等几个要好的人,带着粪桶、戽锨、铜勺等下田去搞试验。河泥泼浇以后,经日晒夜冻,过了两天,变得象冻豆腐一样盖在麦苗上,揭开一看,麦苗可好哩。实践证明,泼浇烂河泥,比施干河泥的效果还要好些,不仅可以起到追肥作用,同时还可以防冻,在久干不雨的情况下,又可以起抗旱的作用。
第五生产队的一百多亩田的追肥工作已经结束了。他们在追肥的时间上,虽然慢了一步,但从追肥的效果上看来,却胜其他生产队一筹。
让肥和让路
陈桥大队第三生产队和第一生产队交界的地方有一条河,叫姚家大河。这条河靠近庄基,污泥多,肥力大。过去每年这两个队都从里面罱起四百到五百船泥来。也正因为这样,在旧社会里,这条河是罱泥手们必争之地。
一九六四年,第三生产队秋播结束以后,社员们照例来这里罱泥了。带队的贫农社员尤国江上岸一看,第一生产队还有四十多亩麦子没有种下,积肥还没有开始。这时候,如果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一定很高兴。可是,尤国江楞住了。他想起:一个先进的贫农下中农,应该有全局观念。他反复权衡:一队的秋种还没有结束,如果把这条河里的肥料全罱走,一队今后到什么地方去找肥源呢?就是其他地方有肥源,再等积好运回来,时间也来不及,要耽误追肥季节,影响来年产量。他又分析了自己队里的情况:秋播结束得早,苗脚长得好;积肥动手早,已经积好三十多亩田肥料,打了底子。到远处去找肥源,尽管费些时间,花些劳力,还可以抓住季节。想到这里,他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同来的罱泥手,同来的两个人也同意尤国江的看法,他们认为应该把方便让给一队。他们征得队长的同意以后,把泥留给了一队,自己撑着空船出去另找肥源了。
三队让肥源给一队的消息,象长了翅膀一样,飞快传遍了各个生产队,人人都受到感动,也感动了第五队的干部和社员。这里有一段故事:二年前,三队社员想挖一条河通向大灌溉渠,扩大肥源。但是,开这条河需要经过五队,占用五队二亩田。三队派人来同五队协商,五队干部没有同意,不肯让路,三队的河就没有开成。现在五队社员听到三队社员主动让肥的事,怎么不感动呢?他们碰头一研究,决定学习三队的革命风格。他们派代表闵玉高通知三队,建议他们开河。
识大体,顾大局,脚踩污泥,胸怀天下——先进的贫农下中农就是这样的人。
江苏高邮 王鹤 谈宣


查看完整版本: [-- 脚踩污泥 胸怀天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