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做革命的乐观主义者——论云南化工部门生产和推广磷肥的成功经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4月 -> 做革命的乐观主义者——论云南化工部门生产和推广磷肥的成功经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5-04-29 00:00

做革命的乐观主义者——论云南化工部门生产和推广磷肥的成功经验

第2版()
专栏:社论

做革命的乐观主义者
——论云南化工部门生产和推广磷肥的成功经验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从来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反复的斗争:同阻碍它成长起来的种种困难作斗争;也同它本身存在的种种缺点作斗争。新生事物在斗争中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逐步壮大,逐步完善,逐步为广大群众认识和接受,逐步成为广大群众自己的行动。现在,工农业生产新高潮正在发展,新生事物大量涌现。怎样正确地对待新生事物?这是一个必须正确解决的问题。云南化工部门生产磷肥和推广磷肥的曲折经过,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生产和使用磷肥,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是一件新事物。根据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增施磷肥就能显著提高产量,这是经过科学实验早已证明了的。可以断定,这是大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事物,是富有生命力的一件新事物。但是,正由于这是一件新事物,在大量生产和使用方面还缺乏经验,就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困难和缺点。云南化工部门初期生产的磷肥,质量是不高的。而且他们既不懂得农业生产,又没有掌握施用磷肥的办法,因此,虽有支援农业的一片好心,却没有得到好结果。在挫折面前,有人劝他们就此罢休,说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没有退缩,认为真正“识时务”就是工业必须坚决支援农业。他们没有悲观失望,坚信磷肥一定会有肥效,同时也承认已经生产的磷肥不受欢迎,是由于没有掌握生产的规律和使用的方法。他们坚持种试验田,向农民学种庄稼,终于摸索到真知识,作出了丰产的样板,得到了成功。经过四年多来的努力,使用磷肥促进农业生产这件新事物,已经在云南广大群众中站稳了脚根。
对新生事物必须全面分析,认真对待,热情支持,大力促进新生事物的成长。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只是一般地支持新生事物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当新生事物的成长遇到困难的时候如何对待,对于新生事物本身的一些缺点又是如何看待?是采取悲观的观点,还是革命的乐观主义观点?有人虽然也表示赞助新生事物,但是一碰到困难,看到缺点,就否定新生事物成长的可能和存在的价值。这样,他们自己就在事实上成为新生事物成长的一种阻力。革命的乐观主义者与此恰恰相反,他们懂得:新生事物在成长过程中有困难、有缺点,这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常规。他们也懂得,克服困难和缺点的斗争,正是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他们敢于正视困难和缺点,也善于在斗争中扶持新生事物。这样,他们就成为促进新生事物成长的一种革命力量。云南化工部门的同志们正是这种新生事物的革命促进派。他们在困难面前采取了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顶住了各式各样悲观论的干扰。这是因为他们看清了磷肥的应用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新事物。他们经过调查研究,认清当地有很好的磷肥资源,有数量很大的严重缺磷的低产田。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改造这种低产田是广大农民的革命要求。当地改造低产田的重要出路之一就是增施磷肥。抓住生产和推广磷肥这件新生事物,也就抓住了改造低产田的矛盾的主导方面,抓住了事物的主流。
如果不是发扬了革命乐观主义,而是在困难面前后退了,犯了悲观论的错误,云南化工部门就会扼杀磷肥成功的可能性。当然,如果只有高度的革命热情而没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就是说如果看不到磷肥生产和使用还没有过关的一面,不去作艰苦踏实的工作使其过关,仅仅把理想当作现实,就会犯盲目乐观的错误,其结果也同样会扼杀磷肥成功的可能性。革命乐观主义和悲观论根本不同,和盲目乐观也根本不同。只有坚定地站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才能有真正的革命乐观主义。盲目乐观的观点同革命乐观主义完全相反,是以主观臆断为基础,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盲目乐观必然要跌跤的,结果也就为悲观的论点提供了资本。云南化工部门的同志既不是悲观论者,又不是盲目乐观论者,而是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密切地结合起来了。云南化工部门在支持生产磷肥和使用磷肥这件新生事物的时候,不是仅仅作一般的政治动员和号召,不是热中于形式主义地造声势,而是用革命的乐观主义引导人们去做具体工作,去同农民群众一起坚持进行科学实验,去克服自己不了解农业生产的弱点。他们花了四年时间为推广磷肥而反复实践、反复调查研究,终于在原先没有路的地方踏出了越来越宽广的道路。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科学实验必须有步骤地进行,不能主观主义地急于求成,一味贪大贪快。他们从一点实验逐步到多点实验,从小片实验到大片实验,从向农民进行示范性的实验到帮助农民自己去实验,从实验性的生产到大面积的正式生产。实验的成功也就为普遍推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这个基础上,云南省很快地出现了生产磷肥和推广磷肥的高潮。
为新生事物成长创造条件,种试验田是个好办法。云南化工部门能够取得较大的成就,是同他们实行群众、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三结合,坚持种试验田分不开的。但是,也不能以为任何一种种试验田的方法都是好的。云南的经验告诉我们,种试验田有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和作法:一种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闭门造车的作法,他们开始的时候是这样作的,结果,施磷肥的试验田反而比不施磷肥的产量低。另一种作法是他们在接受教训后坚持实行的,就是同低产区农民摘掉低产帽子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到农村去向农民学习,向实际作调查研究,结果,找到了使用磷肥的成功经验,找到了“面向瘦田”的正确方针。这种作法好处很多:一是从人民的革命要求出发,为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革命运动服务,目标明确,旗帜鲜明,方向对头;二是走群众路线,做了群众工作,找到了在群众中推广磷肥的好方法;三是改造了科学人员和机关干部的思想,丰富了科学实验的内容,把实验、示范和推广结合起来。这样的作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有了这样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试验田才可能种得成功。
磷肥在云南从冷货变成了热货。生产大发展,产品供不应求,农民排队买磷肥。在这样的成功面前,是满足于现状呢,还是应该继续前进呢?正确的态度当然是后者。对于成功,也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看。要肯定成绩,同时,更要认识事物发展无止境,在成功的另一方面还有许多不成功的地方。譬如,云南化工部门认为,当前生产的磷肥成本高,价格贵,产量还不能适应需要,为节约运输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生产高效磷肥,推广磷肥的工作还不平衡,磷肥的使用方法也还需要再加改进,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同样要发扬革命的乐观主义,敢于继续斗争,敢于争取更大的胜利。一切新生事物都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我们不能用绝对的、静止的、孤立的眼光去看问题,而要以辩证的观点去促使新生事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不能正确地对待困难,固然可以使人不敢有所作为,作了悲观论的俘虏。不能正确地对待成功,也有可能使人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安于现状,故步自封,不愿更多有所作为,这样在实际上也是一种悲观论。革命乐观主义就是要人不作懦夫、不作懒汉,而作改天换地的英雄。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对头,就要真干、实干、苦干、坚持干,一定要干出结果来;干出一些结果来以后,还要干出更多更好的结果来,真正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云南化工部门提出“跟到底”的口号,决心克服现有磷肥的缺点,同时向着生产高效、低价磷肥的方向继续前进。这种前进不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值得学习的。用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就会使自己的精神状态更好地同工农业生产新高潮相适应,就会在大好形势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查看完整版本: [-- 做革命的乐观主义者——论云南化工部门生产和推广磷肥的成功经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