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红灯记》是京剧革命化的样板 中国京剧院一团在广州深圳上海演出,受到广大观众极其热烈的欢迎;观众称它是思想上、艺术上的“一盏革命的红灯”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4月 -> 《红灯记》是京剧革命化的样板 中国京剧院一团在广州深圳上海演出,受到广大观众极其热烈的欢迎;观众称它是思想上、艺术上的“一盏革命的红灯”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5-04-30 00:00

《红灯记》是京剧革命化的样板 中国京剧院一团在广州深圳上海演出,受到广大观众极其热烈的欢迎;观众称它是思想上、艺术上的“一盏革命的红灯”

第2版()
专栏:

《红灯记》是京剧革命化的样板
中国京剧院一团在广州深圳上海演出,受到广大观众极其热烈的欢迎;观众称它是思想上、艺术上的“一盏革命的红灯”
新华社二十九日讯 中国京剧院演出的革命现代戏《红灯记》,是一九六四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中的优秀剧目之一。这个戏经过不断的加工、提高以后,最近一个时期在广州、深圳、上海公演,引起了广大观众极其热烈的反响。人们称赞这出戏以高标准为京剧革命化树立了“样板”,说它是思想上和京剧艺术上的“一盏革命的红灯”。
“红楼迷”变成“红灯迷”
中国京剧院一团带着《红灯记》到外地巡回演出三个多月以后,最近回到北京,将在北京继续演出。据广州、上海等地报纸反映,这出戏受到的热烈欢迎,在京剧历史上是空前的。在深圳,前来看戏的港澳同胞住满了招待所,连客厅和走廊里也放上了行军床。在广州和上海,都出现了满城争看《红灯记》的盛况。这出戏在上海人民大舞台演出时,二千七百个座位场场满座。过去一些有名的艺术家在这里演出,最高上座率只达到过百分之九十六左右,可是《红灯记》的上座率一直是百分之百。许多想得到一张退票的观众,宁肯冒着初春的寒风在剧场外等上几个小时。有些人等不到退票,就想得到一张说明书,看看剧照。在广州、上海、深圳,不少人看过多次,有的人连看四次、六次以至十次。有些过去被称做“红楼迷”、“梁祝迷”的老观众,这次变成了“红灯迷”,耐心地加入了等退票的长队。
“让我们从《红灯记》中受到深刻的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革命的红灯接下来!”观众给剧院来信中这句火热的语言,说明了人们为什么这样喜爱《红灯记》。广大观众指出,这出戏里赤胆忠心、威武不屈的革命英雄形象,他们的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教育作用和鼓舞力量,这是在传统戏里根本找不到的。许多观众说,他们看《红灯记》时,忘记了是在看戏,而是同剧中的英雄人物在思想感情上溶成了一片,感到自己也在和他们一起战斗。一位连看六次《红灯记》的京剧老观众说,他看了一辈子京剧,什么名角都看过,从来没流过泪,可是这次却禁不住为《红灯记》中革命英雄的伟大情操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红灯记》在深圳演出时,港澳观众中发出了“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一位香港观众在一篇观后感中指出,《红灯记》里“自始至终有一颗中国人民革命的心在剧烈跳动,中国人民的革命火焰在猛烈燃烧”,“使人热血沸腾,思想上感情上都得到最大的充实”。
十七万人次,几百封来信
这次《红灯记》到外地巡回演出,剧场观众达到十七万五千多人次,更多的观众通过广播和电视欣赏了这出戏。这些观众的绝大部分是过去不喜欢看京剧传统戏的青年工人、农民、战士、学生、干部和儿童。许多人第一次看《红灯记》,就深深爱上了京剧革命现代戏。他们认为,这样的京剧,听得清,看得懂,受教育,开眼界,和自己有共同语言。据上海有关部门统计,仅仅全市一部分先进生产单位中就有近二十万工人要求看《红灯记》,要求看这出戏的青年学生更多。广大的工人、学生、干部一次又一次给剧场、电台、电视台写信,打电话,希望能多演和多转播几场,使他们能从这出戏中受到革命教育。看过这出戏的许多观众,感到浑身是劲,表示一定要学习剧中英雄人物的大无畏精神,不怕困难,不断革命,坚守岗位,做好工作。
广大工农兵观众不仅喜爱《红灯记》,而且以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热情地、细心地栽培这朵革命的艺术新花。中国京剧院在这次演出中收到的几百封来信中,绝大部分都不是一般的赞誉,而是认真提出了十分具体的建议和批评。这种情况也是过去戏剧界很少遇到过的。有的观众在来信中,用几千个工整的蝇头小字详细表述了对剧本和演出的意见;有的工人的建议虽然只不过是改一两个字,但对更好地塑造英雄人物十分重要;有的来信虽然就一个细小动作以至一小段音乐提出修改意见,也是反复论述,不厌其详。这些事实表明,在广大工农兵观众和戏剧工作者中间已经建立起一种新的革命的同志式的关系。这一点是对创作人员们最大的鼓舞和最有力的鞭策。
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传统
《红灯记》在上海、广州等地演出期间,许多省市的剧团组织了观摩组去观摩学习。各地有关报刊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文章,热烈赞扬这出戏的艺术成就和创作上的成功经验。许多戏曲界、文艺界人士以及京剧老观众异口同声地说,京剧革命现代戏的路子走对了,《红灯记》不仅仅内容是革命的,也是真正的京剧,而且扩大和丰富了京剧的表现能力。
许多文章在谈到《红灯记》艺术创作时指出,这出戏集中力量、笔酣墨饱地塑造好李玉和这个典型的当代英雄人物形象,从而鲜明地突出了革命主题,大大加强了这出戏的思想性,这一点是今后革命现代戏创作中应当吸取的一项重要经验。
许多戏曲界人士还认为,《红灯记》所以既有革新,又保持了京剧特色,主要是由于创作人员坚持从革命内容出发,从人物出发,从生活出发,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
不少文章还指出,《红灯记》的艺术实践证明,京剧的传统形式和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不能解决的,而且解决得好,还能收到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收到的效果。香港京剧界一位著名票友原来对京剧革命现代戏有怀疑,可是他看了《红灯记》以后感到很舒服,一点也不别扭。他表示也要搞个现代戏,用事实来说服那些思想保守的人。
京剧《红灯记》原来是根据上海爱华沪剧团的同名剧本改编的,他们曾经向爱华沪剧团学习许多东西。这次爱华沪剧团的人员又吸取了京剧《红灯记》的长处,对自己的剧本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各地同行们表示要学习《红灯记》演员们为革命而演戏的精神,他们特别称赞京剧《红灯记》演员们在演出中,一切服从整体、服从人物,不卖弄个人、不突出自己的新作风。他们指出,正因为《红灯记》的演员为革命而演戏,服从整体,服从人物,才能真正把角色演得“不瘟不火”,恰到好处,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精益求精,再改上十年
《红灯记》全体创作人员从这次巡回演出中受到了很深的教育。他们说,越看到工农兵观众对现代戏的热爱,就越感到做得太少;同行们越是鼓励我们,我们就应该更认真地克服缺点,把工作做得更好。
最近他们在总结《红灯记》的创作经验时,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党的领导、群众的帮助、创作人员的努力,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是这出戏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他们说,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红灯记》;没有党和群众的帮助,《红灯记》也绝对达不到现在的水平。他们还要精益求精,准备对这出戏“再改上十年”。现在,这个戏的全体创作人员正在以更高的政治热情,信心百倍地投到新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去。他们决心更好地同工农兵相结合,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彻底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为演好革命现代戏奋斗到底。


查看完整版本: [-- 《红灯记》是京剧革命化的样板 中国京剧院一团在广州深圳上海演出,受到广大观众极其热烈的欢迎;观众称它是思想上、艺术上的“一盏革命的红灯”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