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学会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再论“三定一顶”的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5月 -> 学会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再论“三定一顶”的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5-05-26 00:00

学会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再论“三定一顶”的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

第1版()
专栏:社论

  学会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
  ——再论“三定一顶”的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
去年九月二十二日,本报为重庆水轮机厂实行“三定一顶”的干部参加劳动制度,发表了一篇题为《象普通劳动者那样真正劳动》的社论。现在,这个制度已经在四川省普遍推广,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全国很多地方也在逐步推广,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表明,“三定一顶”的制度,是保证企业干部参加劳动能够经常化的一个好制度,也是保证企业干部能够领导好企业的三大革命运动的好制度。今天,本报发表的重庆钢铁公司干部坚持“三定一顶”制度的两篇报道,就是有力的证明。
企业管理的问题,首先是个企业管理者同劳动者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企业同资本主义企业有本质的不同,这种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管理者同企业劳动者的关系不同。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者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是“治人”的人,他们不仅不从事体力劳动,很多人甚至连脑力劳动也不作,他们是不劳而食的剥削者和压迫者,他们同“治于人”的体力劳动者,即企业的工人群众是根本对立的。而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者则是工人阶级的代表,他们不仅应该为劳动人民服务而从事脑力劳动,而且还应当象普通劳动者那样参加体力劳动;这样,才能同工人群众真正打成一片;如果脱离了体力劳动,最终就可能脱离工人阶级的广大群众。我们说干部参加劳动,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就是因为它解决的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即干部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三定一顶”制度,就是把企业干部参加劳动具体化经常化的制度,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管理者同劳动者的关系问题的制度。企业干部参加劳动,只要真正做到定时间、定岗位、定职责,特别是真正做到顶班劳动,企业管理者就能真正象一个普通劳动者那样参加劳动了,企业管理者就同工人群众真正打成一片了。而要能顶班劳动,就必须学会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
当然,我们企业的干部要学会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要象普通劳动者那样参加劳动,其目的,并不是仅仅懂得一些技术,仅仅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对于企业干部来说,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和做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是统一的,只有作为一个很好的普通劳动者,懂得一些生产技术,才便于懂得企业的各种规律,才能作为一个很好的企业管理者。
企业干部只有学会一些生产技能,能够顶班劳动,他在工人的心目中才能变成真正的普通劳动者,才能成为工人群众的知心人;工人群众也信得过这样的干部,才愿意对他们讲知心话。
企业干部只有成为工人群众的知心人,能够听到工人群众的知心话,自己的耳才能聪,目才能明,头脑才能清醒,才能真正了解企业各种各样的人的状况,各种各样的思想状况,才能真正抓住各种各样的活思想,及时地用无产阶级的思想,去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重庆钢铁公司大平炉炼钢车间炉后浇钢工段,少数工人曾经存在着为了“提高”质量而隐瞒废品的弄虚作假现象,这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思想同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但是,如此重要的活思想,领导上却很久没有发现,直到这个工段的党总支副书记顶班劳动以后,才发现和抓住了这个活思想,启发和帮助工人群众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这种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如果企业干部不能顶班劳动,同普通工人在思想感情上隔了一层,只是知人知面却不能知心,就会妨害自己对企业中各种人的状况和各种思想状况的了解。这样,企业干部如何能抓着活的思想、对人进行思想工作呢?如何能实行四个第一呢?如何能很好领导企业内的阶级斗争呢?
企业中工人群众的思想问题,常常同生产、同技术、同操作有密切关系,企业干部如果不掌握操作技术,不懂得生产业务,就很难深入地了解和正确地解决这些思想问题。重庆钢铁公司小平炉炼钢车间的党总支副书记就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过去,这个车间的炉前工和炉后工为了回收残余钢渣的问题,长期闹不团结。总支和支部由于不了解回收残余钢渣的具体操作状况,就各打五十大板,到炉前批评炉前工人有“老大”思想,到炉后又批评炉后工人缺乏协作精神,结果互相都不服气,既没有解决思想问题,也没有解决回收残余钢渣的问题。以后,这个副书记同志亲自到出钢槽当二副手,才懂得炉前工回收钢渣确有困难,他就向炉后工人说明情况,炉后工人在了解了炉前工回收操作的困难以后,就把回收残余钢渣的任务担当起来了。干部顶班劳动以前很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顶班劳动、学会一些技术、懂得一些业务以后,这类思想问题也就很快解决了。
“政治家要懂些业务。懂得太多有困难,懂得太少也不行,一定要懂得一些。不懂得实际的是假红,是空头政治家。”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是对管理各个企业的党的领导干部而说的。既然管理各个企业的党的领导干部都要“懂些业务”,不懂就是假红,企业本身的管理干部不是应该懂得更多的业务,如果不懂,不更是假红吗?如果企业干部,只懂一些政治,只懂一些党的方针政策,却不大懂得本企业的技术和业务,不能运用无产阶级的政治和党的方针政策来具体解决企业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和业务问题,就不能真正发挥政治统率经济的作用,也就不能从外行变成真正的内行。这不是假红吗?
当然,企业干部学会一些技术,也不一定就能变成内行,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善不善于运用学会的一些技术,去更好地掌握企业中各种业务的规律。只要善于这样做,学会一些技术的确是企业领导干部变成内行的必经的门径。只有入了这个门,才便于升堂入室,精通业务,变成真正的内行。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用学会的一些技术,坚持顶班劳动,在劳动中同工人群众不仅成为思想政治上的知心朋友,而且成为生产技术上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要运用学会的一些技术,在成为知心朋友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去了解更多的技术问题和业务问题。这样,技术问题和业务问题懂得越来越多,运用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解决企业生产和技术中的问题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把握,才算真正的内行,这才算真红。重庆钢铁公司小平炉炼钢车间主任,在掌握了浇钢操作技术以后解决了这个车间的一个老关键问题,就可以说明,学会一些技术,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就能做一个更称职的企业领导者的道理。这个车间的炉后浇钢常常发生漏钢、跑火现象,过去虽然开过多次会议作过多次决定,始终没有解决。车间主任在掌握了浇钢的全套操作技术以后,在现场观察和亲身操作实践中,终于发现了漏钢、跑火的症结所在,同工人一起研究,最后解决了这个长期不得解决的生产上的关键问题。这个车间主任在学会一些技术以后比以前不是更内行一些吗?不是更象一个称职的车间领导者吗?
孟子曾经讽刺当时那些自己糊里糊涂却想教训别人的人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我们领导企业的干部自己对企业中的业务问题似懂非懂,对企业中的技术问题一窍不通,却要领导别人解决企业中的业务问题和技术问题,这不也有点象“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吗?这怎么行呢?重庆钢铁公司的干部过去由于不大懂得生产还要指挥生产,结果说了不少“白话”,开了不少“黄腔”,不就证明这样是万万不行的吗?
从更深远的意义来说,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就要逐步消灭工人和农民的差别,城市和乡村的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实现共产主义虽然是遥远的将来的事,要五代、十代以至更长时期以后才能办到,消灭三个差别的大事是不是就可以慢慢来呢?何必现在就着急呢?应该懂得,这三个差别是不可能维持现状的。不去缩小就会扩大,如果“不着急”去缩小,必然会“慢慢”扩大,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的理想,是要消灭这种差别,而我们的行动却不是逐步缩小这种差别,为最后消灭这种差别创造条件,这岂不是事与愿违,南辕北辙吗?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是消灭三个差别中特别艰巨的任务。而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是两方面的事,我们的方针就是:“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就企业来说,应该是工人要知识化,干部要劳动化。要完成这两化,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任务,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但是,从思想阻力来看,劳动人民知识化的阻力比较小一些,知识分子劳动化的阻力是很大的,这是因为几千年来形成的轻视体力劳动的习惯势力在作怪。因而,同这种习惯势力进行认真地持久地斗争,在脑力劳动者身上逐步使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结合,逐步从脑力劳动者方面缩小同体力劳动者的差别,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任务,这是脑力劳动者思想意识中兴无灭资的一场严重斗争。企业干部学会一门技术,顶班劳动,把缩小和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亲身加以实践,就是在这方面使得兴无灭资的斗争逐步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每一个企业都应当坚持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应该根据各个企业的不同特点,逐步推行“三定一顶”的制度,不仅固定时间、固定岗位、固定职责,而且要切实帮助那些有条件学会生产技术操作的干部,下决心学会一些技术、懂得一些业务,能够逐步顶替班组成员,真正象一个普通劳动者那样参加劳动。这样,我们工业战线上既懂政治又懂业务的又红又专的干部就会迅速地增加,我们的企业管理水平就会更快地提高,全国工业新高潮也就会更加实实在在地向前发展。


查看完整版本: [-- 学会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再论“三定一顶”的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