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孙乐义的“大”“小”观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6月 -> 孙乐义的“大”“小”观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在湘 1965-06-16 00:00

孙乐义的“大”“小”观

第6版()
专栏:

孙乐义的“大”“小”观
张在湘
看了解放军红色管家人孙乐义的事迹,对应该怎样对待“大”和“小”,很有一些启发。
为查对一分钱,孙乐义熬一个通宵,小小一分钱添上不就完了,值得吗?可他想到:“添上一分钱就是给革命掺上一分假”。
为省煤他和炊事员改灶一二百次,值得这样“小题大作”吗?可他心里想的是:“浪费一两煤就是给国家浪费一分力量”。
他写家信,宁肯跑几里远去买信纸也不动用公家一张纸笺,因为他想到:“一张纸容易养成公私不分的习惯”。
事都很小,可他想到“大”,和大联系起来看,这一联系“小事”就是“大事”了。所以他对待革命事业,无论大事小事都是高度负责,一丝不苟。
小想到大,对大事高度负责,对小事也一丝不苟,这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对待革命事业应抱的态度。因为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小”不是孤立的,“小”和“大”是辩证的关系,“小”联系着“大”,“小”可以变“大”。一两粮可谓小,可要想到一个人一天节约一两,全国一年就节约二百一十多亿斤。劈山一銿可谓小吧,然而一銿一銿可以使山河易色。看!小吗?不小。这是何等之大。常言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遇小思大,一丝不苟,是孙乐义对待“小”的态度。反过来对“大”他又能落实到“小”上去抓。管全连队的生活这件大事,他是从最细微处抓“小”,一点一滴的干。他亲自做豆腐、生豆芽、烧姜汤。发现大豆出豆腐少,他想点子磨两遍,使一斤豆子出四斤豆腐。甚至连战士野营训练鞋破了,他都自己买上工具为战士缝;炒菜时,发现茄子“把”切长了他都重切一遍。这样抓一个小事又一个小事,“积跬步”、“成千里”,做到了生活管的“称百人心”,成了后勤战线上的红旗。
孙乐义这样抓了,工作上胜利了,为什么?因为他的作法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常言说:“合抱之木,起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楼要一砖一瓦地盖,地要一犁一犁地耕,事都一点一滴地做,“小”抓不好则大事不成。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抓、从小处干,在这里就是“实干精神”,就是“踏踏实实”,就是“埋头作‘笨’工作”,就是“深下去作细致的工作”,这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好作风。人们搞生产,作工作、学习,直至办一切事情,离开这一条就一事难成。
正确对待“大”和“小”,要说也不难,孙乐义用事实回答我们:根本的就是学习毛主席思想,心里有个革命,凡事用革命这个尺子去衡量衡量。


查看完整版本: [-- 孙乐义的“大”“小”观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