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革命的养牛专家——再论革命和养牛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6月 -> 革命的养牛专家——再论革命和养牛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本报评论员 1965-06-21 00:00

革命的养牛专家——再论革命和养牛

第2版()
专栏:

  革命的养牛专家
  ——再论革命和养牛
  本报评论员
“养牛也是革命”。山西临猗县城西公社好义大队饲养员王传河同志是这样看、这样做的。江苏阜宁县益林公社大余大队饲养员王志文同志也是这样看、这样做的。
几千年的私有制度,在人们的思想上留下了不少陈旧的烙印。“合船漏,合马瘦”的说法,就是这种陈旧思想的一种反映。在有些人看来,要把集体的耕牛养好,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大余大队第四生产队原来的一些饲养员,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把集体的耕牛养得病的病、弱的弱,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难道集体的耕牛真的就不能养好吗?正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时候,贫农社员王志文挺身而出,接过牛绳,自觉地挑起了养好弱牛的重担,决心为集体作出贡献。
王志文为什么敢于挑起这样的重担,是他有丰富的饲养经验吗?是已经有了好的饲养条件吗?都不是。当他刚刚接过牛绳的时候,对于怎样才能饲养好集体的耕牛,经验是不足的;当他走进畜棚的时候,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但是,他有一颗为集体、为革命的红心,他认为养牛就是革命,他坚定地相信:“心里有集体,就能养好牛!”
“心里有集体,就能养好牛!”这话说得很好!这确切地说明了政治思想和工作能力的关系。一个人把自己的全付精力献给集体事业,献给革命,不但能够有最大的勇气,而且能够有最大的智慧。从革命的集体中可以吸取的力量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革命事业是最伟大的最富于创造性的事业,一心为革命的人也必然是富于创造性的人。
喂养集体的合槽的牛,同一家一户各自养牛的确不同,这里面有新学问。王志文没有受旧思想的束缚,也没有受旧的养牛方法的束缚。他没有在新事物面前退缩,而是用革命精神在实践中摸索新办法。为了给集体的牛创造比较合乎卫生要求的条件,他不怕麻烦,勤于做细小的工作。他既有猛冲猛打的勇气,又有精雕细刻的耐心。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养好集体的牛也有它的规律。王志文在长期的饲养工作中,经过精心研究,细心观察,终于摸到了牛的脾气,掌握了养牛的自由,在喂养和繁殖耕牛方面有所创造。
为革命养牛,为集体养牛,当然首先要把养牛这份工作做好。但是,真是为革命、为集体,就不能到此为止。除了在喂养和繁殖耕牛方面有所创造以外,王志文还操了更多的心,把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工作也带动起来了。事物之间是互相牵连的,喂壮了耕畜是为了使役,要使耕畜健壮,光是饲养员经心还不行,还得使大家都经心,尤其是要使用牛的人都爱护耕畜。王志文从牛身上的鞭花,看到了自己的更大的责任:要把牛养好、用好,还得和用牛的人通气。不但要了解牛的脾气,还要了解人的脾气。为了进一步把耕畜养好,他不仅经常向用牛人宣传必须热爱集体耕牛,还介绍每个牛的脾气;他还进一步同干部和社员商量,总结出了一套饲养、管理和使用耕牛的比较完善的办法。
七年的时间,王志文由一个普通的社员,变成了一个革命的养牛专家。王志文的模范事迹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革命的意志和科学的头脑是必须密切结合的,红和专是必须密切结合的。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做什么工作,要做到有所创造,先要有革命精神;而革命精神又一定要落实在刻苦地顽强地探寻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上。以革命的精神养牛,就能够在平凡的养牛工作中有新的创造;以革命的精神做其他任何工作,也一定能够有新的创造。


查看完整版本: [-- 革命的养牛专家——再论革命和养牛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