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奋发图强创新业——访问阿尔巴尼亚记实(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6月 -> 奋发图强创新业——访问阿尔巴尼亚记实(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 1965-06-21 00:00

奋发图强创新业——访问阿尔巴尼亚记实(二)

第4版()
专栏:

  奋发图强创新业
  ——访问阿尔巴尼亚记实(二)
  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
巨大的变化
我们和阿尔巴尼亚同志谈到工业建设问题时,他们总是特别为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而激动。
他们表现的这种强烈感情是不难理解的。
解放以前的阿尔巴尼亚,由于长期遭受外国侵略者的奴役、掠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榨,全国没有一家象样的工厂。帝国主义侵占阿尔巴尼亚期间,曾经办了一些小型工厂,如火力发电、酿酒、水泥等,但那只是侵略者掠夺阿尔巴尼亚资源为自己需要服务的企业,阿尔巴尼亚人自己要用一根钉子、一把小刀,都得从外国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占阿尔巴尼亚的意、德法西斯强盗又进行了大破坏,许多市镇变成了废墟。因此,解放以后,阿尔巴尼亚人民完全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动手建设社会主义工业的。
一九六○年,正当阿尔巴尼亚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克服了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利条件,不顾帝国主义、南斯拉夫铁托集团的破坏,胜利地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的时候,由于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背信弃义,撤退专家,停止援助,断绝两国关系,这个年青的社会主义国家又碰到了新的严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英勇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半步也没有后退!他们在劳动党的正确领导下,更加励精图强,艰苦奋斗,突破重重困难,继续执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三个五年计划。
到一九六四年,也就是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四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建设,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后,取得了巨大的新成就。在美丽的阿尔巴尼亚大地上,犹如春天的百花园,到处怒放出许多现代化新工业的鲜艳花朵。首都地拉那固然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北方的斯库台,一个新的工业区也在近郊形成,那里兴建起现代化的水泥袋纸厂、电线电缆厂、肥皂厂、冷藏厂;在“英雄城”发罗拉,面向亚得里亚海的荒滩上,正在建筑主厂房高达四十米的化学制碱厂;在中部名城培拉特,新型的毛泽东纺织联合工厂第一期工程将在今年完成;爱尔巴桑的轧钢厂、炼钢厂竣工后,将使这个国家拥有自己的冶金工业。其他如吉诺卡斯特的日用五金工厂、斯大林石油城的沥青焦化厂,等等,都将为阿尔巴尼亚的工业发展史掀开新的一页。
在这些日子里,经过斗争,许多老厂也添注了新的生命力,无论是产量质量或是工厂的规模,都有了更大的扩展。
到一九六四年为止,阿尔巴尼亚的工业比解放前增加了三十二点七倍,与一九六○年比,则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一。现在,仅仅十一天的工业产值,就等于一九三八年全年的产值。
面对着这样一个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作为这个国家的人民,并且是亲身参与了实现这个变化的人们,怎能不感到自豪和激动呢?
艰苦奋斗 战胜困难
阿尔巴尼亚人民在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过程中,为了战胜现代修正主义所造成的困难,进行了令人钦佩的创造性劳动。
在“英雄城”发罗拉,刚刚庆祝过建厂十周年的“列宁”水泥厂,厂长指着那轰隆隆地滚动着的巨型旋窑告诉我们,现代修正主义的撤退专家、停止援助,曾经使这个厂一度中断了机器备件的来源。但是,工人们明白,国家的建设十分需要越来越大量的水泥,工厂一秒钟也不应该停止生产,于是在全厂发动了劳动竞赛,开展了技术革新的群众性活动,找到了许多克服困难的途径。原先要进口的器材,现在就自己动手来制造,或者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延长使用年限,尽量地节约物资消耗。锻烧水泥的旋窑,本来三个月检修一次,窑里所用进口的耐火砖也得三个月就换上。工程师、技术人员就和工人们反复琢磨,经过多次试验,在窑中加进了一种本国出产的矿石,结果,延长了耐火砖的寿命,旋窑也就延长到六个月才检修一次。不仅大大地解决了器材缺乏的困难,还为国家增产了大量水泥,节约了费用。旋窑上有一种价值五十万里克的钢管,过去烧裂后就要更换,现在他们打破了技术常规,创造了一种修理方法,修补后可以继续使用下去。锅炉房修理炉子,本来需要二十天,经过工人们想方设法以后,缩短到十三天。节省下来的七天可使国家多得到一千吨水泥。……经过了一场苦干加巧干的斗争,结果,这个厂所需的进口器材,有三百二十多种可以在本厂制造,生产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年复一年地有所发展。大批工人也在斗争中得到锻炼,提高了技术水平。象修配车间工人戈果·乔加,当初只有二级工的程度,由于他刻苦钻研,试制成功了原先要进口的铁斗车,解决了辗磨机齿轮断齿再焊等关键问题,在技术革新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现在虽然他还只有二十六岁,却已是一个出色的六级技工了。
发生在“列宁”水泥厂的这场斗争以及所取得的胜利,在其他各地的许多工厂,也在发生着。
在斯大林石油城,一九六○年有二百五十多名苏联技术人员撤走了,许多器材设备当然也停止了供应。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原先以为,这样一来,这个阿尔巴尼亚最大的石油企业就得全部瘫痪。事实恰恰相反。阿尔巴尼亚政府一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成百上千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从四面八方调集来填补上空缺,同时开办技工学校,培养新生力量。一方面发动工人技术人员向困难斗争,提出了万千件合理化建议,改进设备,提高技术。石油机械修配厂只经过自己六个月的设计,就动工兴建了,厂里的八十多种机器也都是自己设计的。青年工程师罗里,听到一台八吨级起重机由于供货单位的毁约而不能进口了,他就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台五吨级的起重机,保证了生产的需要。现在这家工厂已经能够制造三百种左右的石油机械部件和零件,基本上解决了修配需要。光荣的斯大林石油城终于顶住了修正主义刮来的逆风,在斗争中得到锻炼与发展。新的油源发现了,产量增加了,新建的厂房一幢幢落成,石油产品从原先的五、六个品种,增加到二十五个品种。
爱尔巴桑的“纳柯·斯皮洛”木材加工厂,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自行设计了十五部机器,在一九六一年党的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日建成了刨花板车间。在其他车间里许多陈旧的机器经过修造而得到更新,一些落后的设备经过改装而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工序。现在这个厂除了木材加工,还制造着高级隔热板、胶合板以及各式家具等产品。这个历史较长的老厂同样充满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诸如此类的事例,是记述不完的。现代修正主义的封锁破坏,并没有阻挡住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相反,却成为这个国家人民奋发图强、阔步前进的动力。这恐怕是赫鲁晓夫之流当初万万想不到的吧!
刻苦钻研 舍己为公
在克服困难的创造性劳动中,阿尔巴尼亚人民表现了一种坚韧不拔、刻苦耐劳、勇于自我牺牲的革命精神。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尤其是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由于许多现代化工厂的建成,给大批新踏上工业战线的阿尔巴尼亚人,提出了一个重大的课题,那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会使用那些现代化机器的操作技术。
事情是困难的。但是,困难一碰上有志气有干劲的阿尔巴尼亚人,便很快烟消云散了。我们了解到在吉诺卡斯特日用五金工厂,因为暂时还没有技术书籍可以学习,所以每一个阿尔巴尼亚新工人,身上都备着六本记事本,在专家进行示范操作和讲解技术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把看到的听到的,一字不漏地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练习操作时,他们从不依赖别人把着手腕教,而是第一遍看别人做,第二遍自己动手干,错了重来,直到能够正确地掌握为止。为了学好技术,许多人常常废寝忘食,加班加点,不知疲倦地工作。有的机器需要连续操作,人手换不上,就十小时、十二小时不离开岗位。有个名叫吉玛尔的工人,家住山上,离山下的工厂有十多公里远,可是他常在厂里干到半夜二、三点钟,才冒着寒冷和黑暗,踏着崎岖曲折的山路回家休息,第二天又照常按时上班。经过这样的刻苦钻研,这个厂各个工种的工人,无论是做模具的,还是管热处理的,还是烧锅炉的,一般都只需三、四个月时间,就完全可以独立操作了。二十岁的青年工人福达柯,进厂前原是白铁匠,三个月以后,他就掌握了按常规要一年才能学好的技术,成为一个正式的冲床压模技工。
在斯库台水泥袋纸厂,也是这样。当今年三月二十六日安装好机器试车时,全厂还没有一个阿尔巴尼亚工人能够独立操纵机器,但在四月二十九日正式开工时,每部机器就都由红光满脸、生气勃勃的阿尔巴尼亚新工人来独立操纵了。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我们在爱尔巴桑碰到了一位残废的先进工人纳立亭·霍查,他是汽车修配厂的工人,十八岁时他的双腿不幸被火车轧断了,后来领导上为他装上了假腿。在党的教育下,他用极其顽强的毅力战胜痛苦,学会了用假腿走路,然后回到修配厂工作。他不仅依旧是一个熟练的机械工人,而且决心为社会主义,为打破现代修正主义的封锁而贡献更多的力量,他不断地进行忘我劳动,试制成功了油泵、气煞车、水压器等等关键性机件,凡是祖国需要的,他都干,干起来,不管多少次失败,也不管要花多少精力,从来就不灰心,一直坚持到成功为止。当我们对他的贡献表示十分敬佩时,这个坚强的人只是谦逊地笑道:“我不过尽了我自己的力量而已!”
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有时还得付出生命的代价。可是,阿尔巴尼亚人是怎样对待这种牺牲的呢?在南部萨兰达区的比斯特里察水电站工地上,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那里,有一个来自北方密尔蒂塔地区勒库特村的青年工人,名叫柯勒·尼加,他原是采矿工人,劳动党预备党员,来到这个工程十分艰巨的水电站工地后,一直表现得很英勇,事事抢在前面,把最重最难的活儿担到自己身上。他的觉悟和模范行为赢得了工人们的爱戴。可惜,一九六三年有一天,当他在隧道深处挖进时,因顶上的泥层坍下而牺牲了。当他的尸身运回家乡的时候,他的父亲,一个坚强而英雄的老人,忍住了难言的哀痛,首先打听柯勒在工地上的表现究竟怎样,是否保持了一个阿尔巴尼亚工人的荣誉。当人们告诉他,柯勒确实是劳动党的优秀分子,不愧是人民的英雄后,老人才放下了心。十天以后,老人又把柯勒的弟弟乔纳送到水电站工地,接替他哥哥的战斗岗位。小乔纳继承了哥哥的事业,不久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工人。
英勇的阿尔巴尼亚劳动人民,就是用这种高度的革命精神和顽强战斗,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地开辟走向幸福富强的道路。在这决定性的一九六五年,我们相信,伟大的阿尔巴尼亚人民一定能够胜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指标,作出更加辉煌的成就来!


查看完整版本: [-- 奋发图强创新业——访问阿尔巴尼亚记实(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