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儿童文学阵地上的业余作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6月 -> 儿童文学阵地上的业余作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5-06-22 00:00

儿童文学阵地上的业余作者

第6版()
专栏:在文艺阵地上

  儿童文学阵地上的业余作者
最新出版的一期《儿童文学》上,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贫农的好儿子》,描写一位刘文学式的少年英雄董云良在保护集体经济中同阶级敌人英勇搏斗的故事。这篇报告文学是北京市西城区业余儿童文学创作小组近几年来发表的优秀作品之一。
这个业余儿童文学创作小组从一九六○年成立到现在,已经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百五十多篇作品和文章。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话剧、曲艺、寓言、历史故事和评论。另外,还出版了十三种儿童读物。其中传记故事《郑师傅的遭遇》、短篇小说《我们楼里的一群少年》、独幕话剧《小马克拣了个钱包》、低年级读物《圈儿圈儿圈儿》等作品,都很受小读者的欢迎。
小组的十七名成员中,有中小学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幼儿园的教养员和少数机关干部。他们经常从生活中提炼出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进行创作。做过多年班主任的中学教师王路遥,看到一个孩子非常自豪地向小伙伴们讲述他看到了人民公社的生活并参加了劳动的情形,把这个事件和平时对孩子的观察联系起来,感到这是新思想在闪光。于是,他写了短篇小说《谁得到了最后胜利》,生动而有趣地描绘了少先队员们热爱劳动的故事。《圈儿圈儿圈儿》这篇作品通过一个爱看书不爱写字的孩子,在听写时把不会写的字都画上圈儿的小镜头,启发小学生认真学写字。小学教师安伟邦,有一次看到一位老师对一个划圈儿代字的学生说:“你念念你写的,好听吗?”他从这里得到启发,经过酝酿,写成了这篇作品。
这批儿童业余作者,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精神食粮,付出了辛勤劳动。有些人的作品,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见缝插针”写出来的。有的人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思想和所见所闻记到本子上,写作时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字技巧反复推敲,写成后先读给孩子们听,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还常常利用业余时间,集体讨论和研究作品。
这个小组的活动受到西城区有关领导部门和本单位领导干部的重视和鼓励。西城区有关负责同志经常给小组成员传达文艺方针政策,介绍各项实际工作的情况,帮助他们了解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一些有条件的业余作者,还到工厂和郊区去访问。所有这些,都为提高他们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有的业余作者原来只是从个人爱好出发来写作;也有些人爱写就写,不爱写就放下了,参加小组以后,不断受到教育,他们的写作责任感增强了,写作态度更加严肃认真,干劲也更大了。他们表示要坚守业余儿童文学阵地,争取成为思想好、工作好、群众关系好、创作责任感强的业余儿童文学写作者。 
         〔新华社〕


查看完整版本: [-- 儿童文学阵地上的业余作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