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红色前哨雷达站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6月 -> 红色前哨雷达站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沈孔轩 1965-06-24 00:00

红色前哨雷达站

第5版()
专栏:

红色前哨雷达站
最近荣获国防部授予“红色前哨雷达站”光荣称号的空军雷达兵某部十一站,在远离大陆的小石岛上,已经战斗、生活了整整十年。
十年间,他们身在小岛,胸怀革命,同兄弟雷达站一起,在祖国辽阔的空域,织起了一道无形的天罗密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十年间,他们还以艰苦为荣,以海岛为家,在荒芜的小石岛上,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勤劳的双手,从大陆运去一把土又一把土,胜利地进行了“海岛家园”的建设,被人们誉为具有顽强革命精神的红色雷达站。
苦练本领建功勋
“红色前哨雷达站”所在的小石岛,周长不到半公里。它突出在祖国海上最前哨,是日日夜夜监视敌人飞贼行踪的祖国警惕的千里眼。无论敌人飞贼什么时候妄图入侵,都休想逃脱他们锐利的眼睛。
一个初冬的暗夜,雷达站的人员,比往日更加警惕地守候在战斗岗位上。突然,传来上级命令:注意观察××方向。聚精会神地守在雷达荧光屏前的操纵员郭树彬、包景蔼立即在纷杂的绿色回波丛中,发现了一道微弱跳动的微波。“这是敌机!抓住它!”他们一秒也不延误地测报出飞贼的高度和航向,并且让无线电员们把敌情报告给了上级指挥所。
敌机在接近陆地以后,施用了曲折多变的转弯动作,妄图逃避我雷达兵的眼睛。敌变我变。雷达操纵员们在站长庄京祯的指挥下,紧紧地盯住飞贼的回波不放,准确而又及时地不断向上级指挥所报告新的情况。几分钟后,捷报传来,入侵飞贼被我兄弟部队击落了。上级表彰了雷达兵们的功绩,庄京祯等五人立了战功。
雷达兵的战斗,往往在分秒瞬间,克敌制胜。他们掌握的情况,差之毫厘,就可能使我军失去战机。他们为了打好每一个瞬间的战斗,在长年战备和日常训练中,付出了多少辛劳啊!
雷达站驻在小岛上,潮汐涨落,对雷达观察有直接影响。落潮时,天线显得高,涨潮时,天线又显得低。怎样摸清潮汐变化的情况,保证观察准确呢?雷达操纵手们先把刻着标记的竹竿插在礁石缝里,记录潮水涨落。竹竿被大浪卷走了,他们就换根铁杆;铁杆也被大浪冲走了,他们就在礁石上刻下潮水涨落的记号。从岛顶到海边有六十多米高,他们每天爬上爬下,坚持观察,细心比较,风雨不误。几年如一日,终于摸清了当地海潮涨落情况和它对判断目标高度的影响,提高了雷达观测的准确性。
海洋气象多变,岛上风多又急。为了保护雷达天线不被狂风吹折,倒竖天线每年都在百次左右。在朔风狂啸的冬季,一夜之间,经常要“三起三落”,一会,风力减弱,得把天线竖起,一会,风势猛增,又得把天线倒下,他们从不延误时间。一天夜间,十级狂风裹着暴雨袭击小岛,已经放倒的雷达天线,仍然有被卷进海里的危险。这时,站长庄京祯带领战勤人员飞快奔赴雷达阵地,在狂风暴雨中,搏斗了三个小时,用八条绳索牢牢地固定住天线。风暴过后,天线又安全升空转动起来。
劈山填石建海岛
小岛上,生活是极其艰苦的。雷达兵们进驻小岛时,岛上全是荒礁乱石,没有一条象样的路,没有一块可供一个班集合的平地。真是住没住处,睡没睡处。面对着这样困难的生活条件,雷达兵们不但不以为苦,相反十分自豪。他们说,祖国人民派我们到这个前哨小岛来,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小岛荒凉算什么,我们要把它建成坚强的“海上堡垒”,美丽的“战士家园”。
一年又一年,他们挥镐劈山填石,清理出一块又一块房基,在岛上盖起了第一批房屋,修起了第一个水库,筑起了宽敞的环岛大道,还开辟了一块长十六米、宽九米的篮球场……。
在建岛中,大家称赞炊事班长方和义是“海岛小愚公”。他在海岛建设中,充分发扬了“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原来,伙房修在山腰悬崖边沿上,房后一步远就是悬崖,下面是二十米深的滚滚波涛。每逢开饭,同志们从这里走过,方和义就怕他们万一失足掉下海去,他决心在悬崖上加宽过道。他拿起铁锤,利用做饭的间隙时间和午睡时间,砸下一块又一块一二百斤的石头,背到悬崖边上垫道,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劳动,在同志们的帮助下,终于在悬崖上用石头和煤渣垫起了一块五米高、三米宽、三十多米长的平场。一九六三年十月,他又趁随国庆观礼代表团参观祖国各地的机会,从革命圣地井冈山上挑选了九棵青松和一棵棕树苗,连根带土挖出来,精心包扎后,带回小岛,种了起来。
小岛上,到处是光秃秃的石头,泥土奇缺。炊事班陈金良要修理伙房的炉灶,不得不从大陆上捎回来一袋土。无线电员徐承米看到了,有一次到大陆有事,回岛也主动带回了一把土。这种一把土一把土地建设海岛的革命精神受到了党支部的表扬,并号召向他们学习。从此,凡是到陆地开会、探家或住院的干部战士,回岛时都要带土。他们将从祖国各地带来的泥土和岛上的风化石土掺和在一起,在岩石上,在小路旁,先后造出了一百多块菜田,小的只有脸盆大,大的也不超过两张床,加起来总共有了三分地。战士们就在这些新造的地上播下了从家乡要来的菜籽。
小岛长菜很不顺利。一场大风,能把菜苗刮得不见踪影,一场大雨,又能连土带根地把菜苗一齐冲到海里去。为了抗风抗雨,保土保苗,战士们又在小小的菜田旁垒起了石墙。每逢刮风下雨,他们就用自己的雨衣把菜苗盖上。经过精心培育,他们终于在从不长瓜菜的小岛上,收获了山东大白菜、河北包心菜、吉林扁豆、湖南辣椒等二十多种蔬菜,揭开了小岛种瓜种菜的新历史。有一年,二排种的西瓜秧,战胜风暴,结了四个西瓜。全站同志一致决议,一个送给日夜并肩守岛的海军战友,一个送给亲切关怀他们的上级首长,一个送给遥远的边防战友,留下一个,在欢度国庆佳节的晚会上,切成小块,每人一片,共享战胜困难、建设海岛的喜悦,共庆“一把土精神”的胜利!
“一把土精神”代代传
十年来,“红色前哨雷达站”的人员,已经换了不少了。但
“一把土精神”却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来自北京的新战士芦永春,初上岛,出门就是海,觉得挺新鲜,三天以后,岛上的礁石爬遍了,仅有的几间房子也串遍了,便觉得岛子太小,生活太枯燥。一个周末的晚上,他一个人闷坐在礁石上,不觉想起了北京。共产党员、班长陈孝德,看透了他的心思,引导他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的有关论述,接着,又把他领进指挥室,指着标图板下军用地图上画着敌机标志的几个黑点点对他说,那就是敌人的空军基地,在这些基地上的美帝国主义和他的走狗蒋介石匪帮的飞贼,时时刻刻在伺机侵犯我国领空,我们不在这里警惕监视他们行吗?芦永春开始明白了:这里不是一般的小岛,而是战斗的前哨。从此,每当他坐在标图桌前,戴上耳机,拿起标图笔,标下美蒋飞机活动航线的时候,就感到是在同国内和国际的阶级敌人作斗争,再也不感到小岛枯燥无味了。
许多新战士都同芦永春一样,从毛主席的教导中,接受了革命真理;从紧张的战斗生活中,意识到了小岛在保卫祖国领空中的重大作用;从老战士一把土一把土地建设海岛的艰苦斗争中,学到了坚强的革命精神。他们决心用这种“一把土精神”,永远战斗在碧海红岩。站长庄京祯等几个领导干部,从一九五七年上岛以来,八年如一日,坚持战斗在小岛上。无线电员黄世远,为了工作,整整四年没下岛。去年入伍的新战士岳文民,听指导员马荣贵讲了“一把土”的事迹,又看了老同志建岛的种种成果,深受教育,提笔给他父亲写信,要求寄一把河南家乡的泥土来,为海岛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今年三月十一日,是“红色前哨雷达站”进驻小岛十周年纪念日。第一任老站长马士庆特地渡海回到小岛。他带来了毛主席著作、一把土和长青的松柏树苗作为礼物。他庆贺战友们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发扬“一把土”革命精神,永远象青松挺立在红色的前哨,为祖国当好千里眼。
《空军报》记者 沈孔轩


查看完整版本: [-- 红色前哨雷达站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