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北方种桑养蚕的样板——沁水县端氏公社见闻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6月 -> 北方种桑养蚕的样板——沁水县端氏公社见闻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玉秀 冯东书 1965-06-25 00:00

北方种桑养蚕的样板——沁水县端氏公社见闻记

第2版()
专栏:

  北方种桑养蚕的样板
  ——沁水县端氏公社见闻记
  新华社记者 李玉秀 冯东书
提起栽桑养蚕,人们就会想到我国以栽桑养蚕著称的江、浙。最近我们访问了山西沁水县端氏人民公社,在那里,一些由南方来的蚕桑技术人员和当地养蚕能手、基层干部,用大量的事实向我们说明:北方地区也可以和南方一样大量栽桑养蚕。
我们六月上旬来到端氏人民公社时,正赶上收茧时节。那几天,通往端氏收茧站的大道小路上,到处可见担着大筐大包去交售蚕茧的社员,收茧站里洁白的蚕茧堆成一个个小山。收购员说,今年的蚕茧质量特别好,收购的蚕茧绝大部分都在一级以上,特一级的很多,有不少还达到特二级的质量。
端氏公社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但是大量养蚕是在一九五六年,特别是一九五八年以后。以前,这里只有五万株老桑树,一年只收三万来斤鲜茧,还都是土种,质量很低。现在这里有三十一万株桑树,虽然现在这些桑树还没长大,可是一年的产茧量已经达到七万多斤,而且都是良种茧。
端氏公社现在有那么多桑树,却没有一片桑园。这地方绝大部分耕地是梯田,这里的人们充分利用梯田的地埂来大量栽培桑树。在土质瘦一些的地埂上桑树就栽得密一些,四五尺远一株。在土质肥一些的地埂上,桑树就栽得比较稀一些,六七尺到一丈远一株。层层梯田由于栽上了桑树,就象镶上了条条绿边,把整个田野点缀得十分美丽。这里的群众形容这种景象时这样说:“我们这里的地,从下往上看,是一片好桑园,从上往下看,又是一片粮棉川”。
在梯田地埂上栽桑树的办法,好处很多。首先是不占耕地,也不要特别管理,只要种庄稼的时候,把地耕好,锄好,施上肥料,地埂上的桑树也就长好了。地埂种桑后,对保护农田有利。凡是种上桑树的地埂,塌的很少。据当地社员说,用石头垒起来的梯田地岸上种桑更好,桑树根能把石头紧紧地缠在一起,更结实。梯田有个好地埂,水、肥、土就流失不了,庄稼也就能长好。
地埂种桑,不是要与庄稼争肥夺水抢阳光吗?我们向一些社员和技术干部提出这个问题。他们说,不能说一点影响也没有,但影响不大,地埂栽桑,可以对现有的水、肥、阳光和土地更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这里种的桑树是高杆桑,根扎得深,表土二尺以内,毛根很少。它主要是吸收深土层的肥料和水分来生长。而农作物则是吸收表土层的肥料和水分。每年五月,冬小麦开始抽穗,春播作物出土的时候,也正是养蚕旺季,所有桑树,都是把枝叶一起砍回去,剩下一些当年新发出来的小芽条,对夏收作物的生长并无多大影响。要说有影响,就是这些小芽条到秋天长大了,对秋收作物多少要遮住点阳光。对于这一点,他们通过修枝管理来控制树形向外发展,同时使它的树冠不要长得过大,这样就可以把影响缩小到最小的限度。因此当地人说,地埂栽桑是功大过小。事实上在这个公社,也找不出因为地埂上种了桑树,而使农业减产的大队,相反倒是桑树栽得多的大队,都是农业生产搞得好的大队。端氏大队,每户平均有一百多株桑树,去年他们的粮食亩产达到四百一十五斤、棉花平均亩产达到八十四斤,比起大栽桑树以前,他们的粮棉产量更高了。
北方的气温比较低,对桑、蚕没有影响吗?有的。但是从这里来看是好的影响多、坏的影响少。据端氏收茧站检定,今年这个公社交来的鲜茧,茧色洁白、茧层厚,一般茧层率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茧皮在全茧中所占的比重)。这是气温高、湿度大的地方难以达到的。单位产茧量也比较高。这个公社去年有三十三个养蚕能手每张蚕种产鲜茧百斤以上,并出现了平均每张蚕种产鲜茧一百斤以上的大队。
为什么这里的蚕茧产量高,质量好呢?首先是桑叶好。这里的桑树都是栽在地埂上,通风透光,日照充足,桑叶含水量小;这里的昼夜温差大,桑树白天吸收的营养多,晚上消耗的营养少,因此,积累的营养也就多。桑叶色泽深,叶肉厚,组织充实,质量高。蚕吃了长得好,吐丝量大,吐出来的丝质量也好。再就是气候比较干燥,对蚕的生长也有好处,诱发蚕病的机会也少。
端氏人说起栽桑养蚕的好处说不完。的确,养蚕费时短、投资小、收益大。养春蚕前后一季不超过四十天,一张蚕种只要投资五元,而每张蚕种产茧的收入却达到八九十元,高的达到一百三四十元。去年这个公社共产鲜茧七万多斤,卖给国家,支援了国家建设,得到了七万五千元的收入,全公社每户平均二十元六角。其中每张蚕种产茧在一百斤以上的五龙头大队,蚕茧收入按每户平均在三十一元以上。养蚕收入保证了许多大队能够在夏收预分时给社员分配一部分现金,解决了社员的日常花销问题,同时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资金。除此以外,桑蚕浑身是宝。蚕屎(蚕沙)是牲口的精饲料。蚕吃剩下的干叶渣,也是牲口的好饲草。砍回来的桑条,蚕吃了叶,还能剥桑皮,这是造纸原料。桑树春天砍了条以后,又长出新条来,冬天把干桑叶打下来,又是喂养小羊的好饲草。茧缫了丝后,茧蛹还可以供社员喂猪。
端氏公社的栽桑养蚕事业,还在继续发展。这里还有百分之三十的地埂没栽桑树,路边、渠边也还没有栽桑。这个公社计划逐渐实现地埂桑树化,争取明年达到全公社每户一百株桑树。
栽桑并不困难。端氏公社现在采用三种办法发展桑树,一种是利用当地原有实生桑树嫁接优种桑条。一种是把桑条剪成四、五寸长的小段,进行扦插。这种办法最快最好,一亩地扦插能育出七、八千株苗。还有就是用桑籽播种,培养树苗。
端氏公社在发展栽桑养蚕的事业中,也曾经历过一段曲折和斗争。刚种桑的时候,由于管理不善,桑树遭到破坏。引进的浙江湖桑,因为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第一年把桑条冻死了,后来经过努力,使它渐渐适应了当地气候。为了饲养优种蚕,当地养蚕技术人员,又进行了示范性的试验,用事实使人们认识了江苏优种蚕的好处,这才使优种蚕普及开来。在刚发展栽桑养蚕时,有一段时间,有的大队只顾眼前取叶,不顾桑树将来生长,乱砍一通,结果造成来年缺叶,影响养蚕事业的发展。同时,在养蚕的数量上,也有一段时间只追求发种量,违背了“量叶养蚕”的原则,养的蚕太多了,到后来弄得没有桑叶吃。如此等等。端氏人民公社在这些曲折和斗争中,由于重视不断总结经验,终于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使养蚕事业在全公社范围发展起来。


查看完整版本: [-- 北方种桑养蚕的样板——沁水县端氏公社见闻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