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不夜城》歪曲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各地报刊评论综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6月 -> 《不夜城》歪曲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各地报刊评论综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5-06-26 00:00

《不夜城》歪曲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各地报刊评论综述

第6版()
专栏:

  《不夜城》歪曲了阶级和阶级斗争
  ——各地报刊评论综述
影片《不夜城》上映以后,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应。半月以来,《北京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等首都及其他地方报刊,相继发表评论文章,对影片美化资产阶级,丑化工人阶级,宣扬投降主义的错误倾向,提出了尖锐的批判。现将其中的主要论点综述如下。
给资本家贴金
影片《不夜城》宣传资本家不是剥削起家,而是“勤劳起家”的。广大观众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根据自己在旧社会被剥削的血迹斑斑的事实,驳斥了这种荒谬论调。
工人郑楚华在《一棵歌颂资本家的毒草》一文中说:“我十四岁就当学徒……熬过三年学徒期以后,一个月的收入才六斗米价。六斗米价要担负起沉重的家庭负担,试问,怎么能节约出‘资本’来开店开厂?俗话说:‘若要发,穷人头上刮’。资本家的发家,都是从我们身上刮去的血浆。工人的血汗,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才是资本家发家的真正来源。所谓辛劳发家,完全是颠倒黑白的谎话。”
史改之在《张耀堂绝非“勤俭起家”》一文中以同影片中的大光明染织厂十分相似的华丰染织厂的发家史为例,揭穿了“勤俭起家”的谎话。华丰染织厂的资本家,原是个学徒,后来飞黄腾达,成为一个拥有三百万家私的富翁。如果他不剥削,每月靠二十元收入,即使不吃不穿,一钱不花,也要一万二千五百六十七年才积累得起来,而他却只花了二十年。史改之说:“事实证明,他的资本来自对小生产者的掠夺,来自对工人的压榨,来自对广大消费者的欺骗,没有一分钱不是剥削得来的。而和他基本上一模一样的张耀堂,又怎么会是勤俭起家的呢?”
影片不仅以“勤俭起家”为资本家贴金,还把张伯韩描写成和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没有勾结、也没有妥协性的反帝爱国的“英雄”。对于这一点,广大观众也表示强烈的异议。
杨姣明在《〈不夜城〉为资产阶级歌“功”颂“德”》一文中说: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性是有条件的,当爱国不但不影响他们的私利,而且可以赚大钱时,他们的爱国是可以有所表现的;反之,就可能采取动摇妥协的态度,甚至背叛革命。影片表现张伯韩的爱国性,恰恰离开了他的阶级本性;同时拔高了他爱国的一面,掩盖了他动摇妥协的一面。
工人范以德在《恶毒的手法》一文中说:在解放前,民族资产阶级也常常遭到伪官吏的勒索。但当工人群众起来斗争的时候,更普遍、更本质的现象是他们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工人。编导者撇开这一点不写,却有意把伪警备司令部的无理敲诈和工人的合理斗争?在一起,使张伯韩受到“两面夹攻”,这不是抹煞资本家和国民党的联系勾结,给资本家抹粉又是什么呢?
在工人脸上抹灰
影片《不夜城》竭力给资本家贴金,却尽往工人脸上抹灰,对此广大群众表示极大的愤慨。
贺海金在沈阳市总工会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说:电影里写解放以前工人阶级斗争的只有一处,可这一处还被糟蹋得不象样子。几个工人代表无精打彩地坐在资本家的办公室里;外面老瞿头披个麻袋片和一群工人站在雪地里,凄凄惨惨的,哪有个斗争的气势!
工人田桂珍在《不许给工人脸上抹灰》一文中说:“电影《不夜城》里的工人没有一点主人翁的样子,听任资本家的摆布。就拿资本家要加速运转来说,这明明是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银弟明知道这样做不安全,可资本家一反攻,她的腿就软了,就按资本家的话去做了。这是对资产阶级的投降,是丧失立场!”
作家草明在《〈不夜城〉是为谁拍摄的?》一文中说:瞿海生是“十足的……右倾机会主义者,他竟慷工人阶级之慨,在资产阶级面前送礼:把阶级大仇说成是个人私仇,把严重的阶级剥削和阶级迫害降低为个人的恩怨。瞿海生的这一行为,实际上意味着背叛。”因此,“在编导者的笔下,与其说瞿海生是党的干部,不如说他是资本家的代言人和辩护士更恰当一些。”
歪曲和平改造政策和
五反斗争
广大观众根据党的政策和自己亲身的斗争经历,纷纷指出:影片在表现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严重地歪曲了党的政策和当时的斗争实际。
杨姣明在《〈不夜城〉为资产阶级歌“功”颂“德”》一文中指出:五反运动是资产阶级挑起来的一场激烈的斗争,可是影片根本没有反映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整部影片只写了资本家一处“五毒”行为,即张伯韩按小厂成本,提高政府加工订货的价格。就是这一点不良行为,编导者也把它写成是张伯韩为了照顾小厂利益不得已而为之,并非出于他的本意。
张志远等在《是斗争,还是乞求?》一文中说:“‘五反’运动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在党的领导下,工人群众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可是,在影片里,“资本家完全不用斗争,就在资本家的组织——同业公会中,‘自动坦白’了。工人呢……就是几个工会委员到资本家家里去,坐在豪华的客厅里,轻言细语,和平谈判。这哪里有一点点斗争的威势,哪里有一点点领导阶级的气派?完全是乞求、妥协、投降!”
单原在《不能容忍的歪曲》一文中说:在影片里,“五反”斗争的结果如何呢?资产阶级分子毫不悔罪,一个养花,一个玩牌,逍遥自在,而工人代表竟登门求见!我们要问:这场斗争到底是谁胜利了呢?难道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仅仅是让资本家拿出一点“退、补、罚”的钱来吗?
教师陈漱渝、苏厚汾在《对〈不夜城〉的两点批评》一文中说:资产阶级被迫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阶级斗争的力量对比中,工人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占了绝对优势。影片却抛开了这一点,把资本家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写成是超阶级的“骨肉之情”,老瞿和瞿海生的人性感化,资本家的“内心忏悔”和“良心发现”,这是完全错误的。
评论家李健吾在《归根结蒂是立场问题》一文中也指出:“强调父女之爱和良心,是十九世纪以来欧洲资产阶级作家的惯技,实在陈腐不堪。……可是历史却残酷地揭破了这套拙劣的戏法。事实上,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是没有相通的感情的。”
关于影片的结尾,许多文章纷纷指出它是一幅“合二为一”的图画。影片通过资本家们热烈欢庆公私合营、拥护社会主义改造的场面,以及张文琤重新投入父母怀抱的大团圆结局,实际上是宣扬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完全解决,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已不存在,阶级斗争从此熄灭,工人阶级毋须再提高警惕、进行斗争、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
此外,许多文章还指出影片美化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歪曲了团组织和青年团员的形象。
关于影片《不夜城》的讨论,目前正在继续进行中。


查看完整版本: [-- 《不夜城》歪曲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各地报刊评论综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