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国古籍记载的非洲动植物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7月 -> 我国古籍记载的非洲动植物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祖甲 1965-07-02 00:00

我国古籍记载的非洲动植物

第5版()
专栏:

我国古籍记载的非洲动植物
陈祖甲
中国同非洲的友好交往,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我国历代古籍中有许多关于非洲各方面情况的记载。目前所见的我国古籍关于非洲动植物的记载,以唐代杜环的《经行记》和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两书为最早。这两部书对摩邻(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和拨拔力(今索马里的柏培拉)两地的风俗习惯和物产作了一些介绍。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那里有牛、羊、马等常见的牲畜,以及象、鲸、鹘等动物。至于植物,则提到一种莽。
到了宋代,由于海上贸易不断扩大,关于非洲动植物的记载也就随之增多。比如,北宋李石在《续博物志》中写道:拨拔力“有异兽名驼牛,皮似豹,蹄类牛,无峰,项长九尺,身高一丈余”。这是我国对非洲长颈鹿的最早记载。
在宋代记载非洲动植物的古籍中,要算《诸蕃志》最为详尽。该书作者赵汝适是南宋时在福建泉州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吏。他根据外商和水手所谈的材料,并参考了其他有关资料(其书三分之一取材于同代人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写成这本专讲外国情况的书籍。《诸蕃志》弼琶罗(即柏培拉)条中记载:有一“兽名俎蜡,状如骆驼,而大如牛,色黄,前脚高五尺,后低三尺,头高向上,皮厚一寸”。据考证,这也是长颈鹿(阿拉伯语称Zarafa,译音俎蜡发)。赵汝适还写到弼琶罗的另外两种动物。一种是“骆驼鹤,身项长六七尺,有翼能飞,但不甚高”;另一种是“红白黑三色相间,纹如经带”的骡子。从形态特征上看,这是鸵鸟和斑马。至于今索马里的东北海岸,包括索科特拉岛在内,书中称为中理国。赵汝适写道:那里“水出瑇瑁、龙涎”。瑇瑁即属于爬行类脊椎动物的玳瑁。龙涎又称阿末香,为抹香鲸肠内的分泌物,是一种香料。赵汝适更详细地记载了中理国出产的鲸鱼及其用途。
《诸蕃志》中还比较着重于热带特有动物的记载。诸如:勿斯里(即埃及)的江(即尼罗河)中有河马和白犀,它们“时登岸啮[niè聂]草,见人则没入水”;木兰皮(即马格里布)“产胡羊”;默伽腊(当时以摩洛哥为中心的阿尔莫拉维王朝)“海水深十二丈,产珊瑚树”;昆仑层期(即马达加斯加岛和附近的东非海岸)“有大鹏”,等等。
《诸蕃志》中记载的非洲植物则有:木兰皮的麦、瓜、桃、榴、莴苣;弼琶罗的木香、没药;中理国的血竭、芦荟、乳香;层檀(即桑给巴尔)的黄檀香等等。
在宋代,层檀曾有使者来中国,元代的旅行家汪大渊也曾到过层摇罗(即桑给巴尔),因而《宋史·层檀传》及汪大渊《岛夷志略》中关于桑给巴尔的记载,比《诸蕃志》更详尽些。《层檀传》中说,那里“食有鱼,畜有绵羊、山羊、沙牛、水牛、橐驼(即骆驼)、马、犀、象”等。此外,还有稻、麦、粟、木香、血竭、阿魏、没药等植物。《岛夷志略》中说,那里出产“龙涎、象齿”,人民结绳作网,“取禽兽为食”。
明代郑和下西洋,是中非友谊史中辉煌的一页。随从郑和出洋的费信,在《星槎胜览》中记载了一些非洲国家的情况,包括木骨都束(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卜剌哇(今索马里的布腊伐)、竹步(今索马里的朱巴河口附近)和剌撒(有人认为它为索马里泽拉的误译,有人则认为它是在埃塞俄比亚马萨瓦的东南地方)等地。书中所记载的动物除了前面所说的牛、马、羊、骆驼、犀牛、抹香鲸之外,还有狮子、金钱豹、麂、马哈兽、花福禄、驼鸡等等。据考证,其中马哈兽即大羚羊,花福禄即斑马(为索马里语Faro的译音),驼鸡即鸵鸟。费信所记录的这些国家的植物,除了上面已见到的乳香、没药、檀香之外,尚有卜喇哇的葱、蒜等等。
从以上简要介绍中可以看到,随着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中国古籍对非洲的记载也就日见丰富。这些记载增进了当时中国人民对非洲的了解,说明中国同非洲人民之间自古就有情谊和友好往来。


查看完整版本: [-- 我国古籍记载的非洲动植物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