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海河流域特大洪涝史料的研究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7月 -> 海河流域特大洪涝史料的研究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5-07-27 00:00

海河流域特大洪涝史料的研究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海河流域特大洪涝史料的研究
海河流域历来是我国北方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解放以前,海河流域每年有洪涝灾害,其中特大洪涝为害尤其严重。因此,分析和研究这些特大洪涝,对我们今天治理海河是有一定意义的。最近,杨持白在《海河流域解放前二百五十年间特大洪涝史料分析》(载《水利学报》今年第三期)一文中,根据清代档案、民国报刊、地方志及有关专著,对这些特大洪涝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治理海河的一些意见。
作者首先分析了解放前二百五十年中海河流域特大洪涝的情况。他说,从一七○○以后到解放以前,年年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其中特大洪涝计有十三年,平均约二十年一次,灾年的间隔年数有很大的偶然性。受害最重的多达一百三十余州县或五千万亩农田以上。
作者着重地从气候、地理等自然因素方面,论述了这些特大洪涝的成因。他说,海河流域受季候风影响,降雨集中于汛期(六至九月),七八两月尤甚。于是,或因淫雨连绵,或因山洪暴发,或因山洪淫雨并至,造成特大洪涝灾害。海河流域的平原地区,大部分在拔海五十米以下,而环绕其西部和北部的太行、燕山山脉则高达拔海一千米以上,这样便形成了一道屏障,起着抬升气团水汽的作用,因而山麓常出现大强度的暴雨,造成海河的五大支河同时出现洪峰。此外,海河水系各支河长期处于自流状态,其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沿岸堆积,致使海河一再改道,而在一一九四年以前,又多次与黄河交相窜夺,形成了不规则的、纵横交错的条形地带和蝶形淀泊。加上由西北向东南,由西南向东北的倾斜,给防洪除涝造成不利的地形。这也是特大洪涝时灾情特大的原因。
作者还评述了雍正乾隆年间有人提出的一些治河见解。例如:关于泥沙的处理,有人曾主张在海河两岸筑遥堤,遇大水,任浑水径行遥堤之间,以免泥沙入淀。作者认为,此法虽属空谈,未见实施,但表明古人对治理多沙河,首先要适当地安排泥沙,已有较清楚的认识。关于洼淀的利用,有人曾主张不与水争地,禁止在淀泊地区垦殖。作者认为,此论不尽合理,但因海河流域山区与平原相近,如能维持原有淀泊的容蓄量或布置较大的滞洪区,以免山洪径向下游倾注,则是治理海河应予考虑的一个问题。关于河道的整理,有人曾提出利用子牙、大清两河穿运河,分流入海排洪,作者认为这个方案是值得考虑的。
最后作者指出,海河流域的洪水,与各大支河多泥沙是密切关联的。大力开展山区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是治理海河水系的根本措施之一。


查看完整版本: [-- 海河流域特大洪涝史料的研究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