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颗红心为农民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7月 -> 一颗红心为农民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黎茜 1965-07-29 00:00

一颗红心为农民

第6版()
专栏:

一颗红心为农民
黎茜
谁能不为这样的事情感动呢?一个贫农的儿子,不慎将大拇指砍伤了,除四分之一的皮肤相连外,骨、关节、血管等全部断离,一位农村巡回医疗队的外科医生,不顾一切困难,千方百计加以治疗。另一个巡回医疗队的医务人员,看到针灸疗法经济简便,对农民有利,便纷纷临时突击学针灸。在学习过程中,一位青年医师,自愿以身体作“标本”,让大家取穴插针。
农村巡回医疗队中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上面提到的不过只是其中的两件而已;然而通过这两件事情,我们不是也可以触摸到面向农村的医务人员颗颗跃动的红心,体察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可贵的革命责任感么?
他们为什么能这样真心诚意地为农民服务?原因就在于: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指引下,他们走上了与农民群众相结合的革命化的道路。
城市医务工作者下农村后,接触到广大贫下中农,了解到许多农民的病史,都包含着悲惨辛酸的阶级压迫史,从中受到了活生生的阶级教育;同时,也亲眼看到了贫下中农身上所具备的吃苦耐劳、淳厚朴实等优良品德。在跟农民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了与他们甘苦与共、休戚相关的思想感情,排除了许多个人杂念,加强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生产服务和为劳动人民健康服务的信心。
为什么那位外科医生能够毫不犹豫地给病人做断指缝合手术呢?因为在这相当严重的困难面前,他考虑的不是个人得失,不是怕做不好手术有失“威信”;而是想到:孩子长大了,要靠这个手指在劳动中起重要作用。为什么那些医务人员乐于临时“改行”学针灸呢?就是他们觉得个人的得失算不得什么,而一心要把方便给予农民,要把一颗红心献给农村。一句话,在深入农民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感情起了变化。正是由于这个根本性的变化,才促进了医疗作风、医疗业务上一系列的变化。主观世界得到改造,思想、办法、行动也才能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在工作中,就能够处处从农村具体情况出发,大胆地打破不少旧框框,采取一些适合农村需要、符合农村条件的医疗措施,创造了一些简便有效而又省钱的治疗方法。
城市医务工作者勇敢地迈开自己的脚步,深入农村,为农民服务,在巡回医疗实践中,锻炼并提高了自己。他们的收获,充分表明了为工农兵服务与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全心全意为工农兵服务,密切地同工农兵结合,才有可能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而世界观改造得愈好,医疗作风和医疗业务会提高得愈快,为工农兵服务得也会愈好。


查看完整版本: [-- 一颗红心为农民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