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乌兰牧骑”在井冈山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7月 -> “乌兰牧骑”在井冈山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古平 1965-07-30 00:00

“乌兰牧骑”在井冈山

第2版()
专栏:

“乌兰牧骑”在井冈山
新华社记者 古平
来自内蒙古草原的“乌兰牧骑”巡回演出队,背着简单的服装和道具,怀着激奋的心情,踏上了毛主席亲手创建的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年轻的队员们,在三十多年前红军会师的广场,在当年炮声隆隆吓得敌军连夜遁逃的黄洋界上,在毛主席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文章时所在的八角楼上,流连忘返,不愿离去。他们蹲下身子用双手抚摸着毛主席挑粮走过的山间石板小路,抚摸着毛主席坐过的岩石,他们伏在毛主席工作过的桌子上,激动地写下了访问井冈山的第一篇日记。队员们把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当年红军的艰苦斗争联系在一起,更加亲切地感到革命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对革命摇篮井冈山产生了无比的热爱。
在毛主席住过的地方——茅坪,当年的赤卫队员谢槐福老大爷,给“乌兰牧骑”队员们讲了许多毛主席热爱群众的故事。他告诉同志们,有一年冬天,毛主席身上穿着三件单衣,却把自己的棉衣送给谢槐福穿。谢槐福不肯接受,他说:“毛委员,你身上还是单衣哩,我穿了这件棉衣怎能心安!”毛主席说:“我已习惯了。”谢槐福还是推让,毛主席就亲手给他穿上,给他扣好扣子。谢槐福回到家里,心里怎么也过意不去,就生了一盆火给毛主席送去。毛主席要给炭火钱,谢槐福不肯收,费了很大劲才把火盆留下了。可是过不了几分钟,谢槐福却在另一个老大娘家里发现了这盆火,原来毛主席自己不烤,又把这盆火送给更需要火的老人。
谢槐福讲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队员。听过故事,“乌兰牧骑”在毛主席旧居前为茅坪的老乡们演出。当他们唱到《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支歌时,队员们想到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和谢槐福老人讲的故事,想到自己也应该勤勤恳恳地永远生根在群众中,毕生做一个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红色宣传员时,激动的眼泪便在眼眶里打转,有的人怎么忍也忍不住,竟扑簌簌地流了下来。
在茨坪的光荣敬老院里,队员们又听到了许多难忘的故事。敬老院里最年轻的马大娘,今年六十岁了。她说,一九二七年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党就培养她这个山乡妇女做革命工作,后来,她担任了妇女主任。她说,那时候妇女都组织起来了,有宣传队、担架队、洗衣队等组织。宣传队常常配合红军到前边向白军喊话。说着,她就放开喉咙喊了起来:“穷人不要打穷人!”“不要为土豪卖命!”“到红军这边来一律平等!”……。接着,又唱起了劝敌人投降的歌子:
“白军士兵们!
你们都是穷苦人。
赶快背枪来,
这里官长士兵都一样,
没有人来压迫人。”
红军时代的宣传队这样紧密地为当时的革命斗争服务,这对“乌兰牧骑”是个很大的教育和启发。
在毛主席住过的大井村,“乌兰牧骑”分成几个小组到各家各户去访问,他们帮助烈军属挑水、扫院、洗衣、做饭,跑遍了全村二十多户人家。在这里,队员们又会见了另一位当年的红军宣传员赖发秀。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看到“乌兰牧骑”上了井冈山,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她拉着每一个人仔细端详,夸赞他们是毛主席的好姑娘、好青年。队员们跟她一见便很亲热,要求她讲有关红军宣传员的故事,并且表示决心要做红色宣传员的接班人。
赖大娘更乐了。她意味深长地回忆说,她在和大家一样年轻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当了红军的宣传员,但是,那时候,四面都是白匪,红军在打游击,环境很艰苦。她说:“工作困难得很,可干得挺欢腾,因为这是闹革命嘛!”
原来,赖发秀的父母都是被国民党逼死的,自己有个五岁的女儿也不得不送给人家当童养媳,不闹革命,穷人就没有活路啊!
她说,一开始,自己没文化,只好用嘴巴宣传,后来经过刻苦学习,识了一些字,便拎着石灰水桶到处写标语,还学会唱很多歌子。
她告诉“乌兰牧骑”的同志们,那时候当宣传员,一边做宣传工作,一边帮老乡干活,有时候,还送情报,和红军一起打仗。在一次战斗中,他们用湿棉被裹在身上,背着装炸药的棺材去炸敌人的碉堡,打得白狗子哇哇叫……。她说,解放后,她还常常教年轻人唱红军时代的革命歌曲。有一年,她还到南昌城参加过省里的业余文艺会演。
这一天,“乌兰牧骑”就在毛主席办公旧址的院子里,给大井村的老乡们演出了许多精采的节目。赖发秀老大娘看着、听着,怎么也坐不住了,她和另一位老红军宣传员郭大娘手拉着手一起参加了演出。两位老人拍着大团扇,唱起了三十多年前十分流行的民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又唱《送郎当红军》。一段又一段,唱也唱不完。“乌兰牧骑”的年轻人有的忙着记谱、录词,有的小声地跟着她们唱。两代红色宣传员的歌声,在井冈山上飞扬。
这场有意义的联合演出还没有结束,忽然,观众当中一位红军时代的少先队长邹少垣老汉,带着几个小青年上了山。不一会,他们砍来了两根碧绿碧绿的竹子,送给“乌兰牧骑”作纪念。这井冈山上的竹子,红军曾用它做过杀敌的梭标,毛主席曾用它做过挑粮的扁担。如今,邹少垣把它送到“乌兰牧骑”巡回演出队队长乌国政的手里。队员们个个欢呼跳跃,兴奋极了。乌国政队长不停地抚摸着竹竿感动地说:这是最珍贵的礼物。我们一定要用这井冈山上的竹子做旗杆,高举红旗,在为工农兵服务的大道上不断前进。 (本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乌兰牧骑”在井冈山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