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抓生产工具革命,促农业不断增产——开鲁县推广半机械化农机具的经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08月 -> 抓生产工具革命,促农业不断增产——开鲁县推广半机械化农机具的经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中共开鲁县委员会 开鲁县人民委员会 1965-08-31 00:00

抓生产工具革命,促农业不断增产——开鲁县推广半机械化农机具的经验

第2版()
专栏:

抓生产工具革命,促农业不断增产
——开鲁县推广半机械化农机具的经验
中共开鲁县委员会 开鲁县人民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地区。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粮食生产获得了比较稳定的发展。粮油产量如以一九四九年为一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每年平均为一百七十八点三五,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每年平均为二百三十四点五;一九六四年又比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二十五点四。由于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历年来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也随之增加。
开鲁县粮食生产所以能够较稳定地发展,主要是认真贯彻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调动了群众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并且因地制宜地贯彻执行了农业增产措施,同时,推广和使用半机械化农机具,也起了显著的作用。
这里的农业生产,过去都是使用旧式的农具耕作。解放以后,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一九五三年开始推广使用半机械化农机具,到现在已推广各种半机械化农机具二十多种、一万八千多台(部);农牧业用井基本上实现了提水半机械化;动力机械和运输工具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如双轮双铧犁,从一九五四年试验、一九五五年推广以后,全县秋翻地面积逐年增加,由一九五四年的八千亩上升到三十万亩,改变了过去不翻地的习惯。畜力播种机,也是从一九五四年推广使用。当时主要用于小麦平播,经过逐步总结经验,改革部件,用大犁开沟,马拉机播种,发展到播种高粱、谷子、大豆、玉米等早田作物。三齿轻便耘锄和铲趟机从一九五七年大量推广使用,已成为中耕锄草趟地不可缺少的农具。现在全县早田作物都能作到三铲两趟,有的达到四铲两趟,其中机具铲趟占二至三遍。玉米脱粒机是一九五七年试验、一九六○年推广的,现在生产队已普遍使用。手摇、畜力、动力三种铡草机,也已逐步在农村推广使用。
开鲁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推广和使用半机械化农机具,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适时耕作,提高农活质量,促进农业增产等等,都有显著效果。据试验,用畜力播种机播种,能够抗旱保墒,抓苗增产。一九六四年全县由于使用畜力播种机播种和玉米脱粒机脱粒,仅这两项就增产和减少损失粮食一千二百五十万斤,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五。从节约人力来看,据现有畜力播种机、玉米脱粒机、耘锄、双铧犁、铡草机、碾米机等几种农机具计算,全县全年能够节省人工日五十八万四千个,相当于一年增加了三千名劳动力。这样不仅缓和了劳力不足的矛盾,保证了当年增产,也为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农业半机械化的发展,对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也起了一定作用。通过生产实践,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认识到半机械化农机具的优越性,逐步克服保守思想,改变旧的习惯,坚定了走半机械化、机械化道路的决心,并且由推广使用到敢于革新、敢于创造发明,为今后半机械化农具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几年来,我县推广使用半机械化农机具的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验: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具体领导。中央提出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并举,以半机械化为主的方针,完全符合我县现阶段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我县人少地多,耕作粗放的情况下,要想加速农业生产的发展,就必须走机械化、半机械化道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根据我县自然条件,耕作特点,经济基础,技术水平,我们突出地抓了节省劳力最多、增产效果显著,质量好,效果高,使用方便,修理容易,价格便宜的整地、播种、中耕、植物保护、脱粒、铡草、浇水、运输等方面的半机械化机具的推广和使用。在半机械化农具推广使用工作中,县委、县人委都加强了具体领导,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对半机械化发展规划,特别是大中型、关键性农机具的推广,以及工作中存在问题,都及时加以研究,并做出决议贯彻执行。随着半机械化农机具的发展,一九五八年以来,建立健全了工具改革办公室,加强了统一领导,发扬了各个部门密切配合的作用。县委选择了不同类型的五个大队,建立了半机械化农具推广使用工作基点,并派专人蹲点,帮助工作,总结经验,指导全面。领导干部也亲身参加农具创制革新、试验示范的工作。对技术性较强的农机具的使用,还组织有关部门抽调力量进行技术指导和维修。
二、加强思想教育,以点带面,反复试验,逐步推广。新式农具推广,同其它新的事物一样,都要经过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新式农具推广过程中,本着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坚持了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反复试验,逐步推广的方法。
在畜力播种机的推广使用上就经历了一个试验、推广、再试验、再推广的反复过程。和平公社炬兴大队一九五九年购置了播种机,当时群众听说使用“机器”种地,都很欢迎。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技术指导,不分作物一律平播,因而效果不好。后来就干脆扔在一旁,三年没有使用。还给它加上了所谓不保墒、播得浅、施肥不集中、不保苗、苗眼死、浪费劳畜力、不便铲趟、不增产等八大“罪状”。可是,东风公社宋家店大队经过总结经验,一直坚持使用畜力播种机,不仅用于平播小麦,还发展到高粱、谷子、玉米等大田作物。由于机播适时,接墒抓全苗,保苗率比人工点种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保证了粮食增产。一九六三年春播前,县委、县人委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议,全面地总结和交流了经验,到会的公社和大队干部受到很大启发。大家一致认为,过去的失败不在于播种机本身,而是掌握技术上有缺点。炬兴大队干部回去以后,按照宋家店大队的经验,播种了二百五十亩大田作物,结果当年获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在同等条件下,高粱每亩比大犁播种平均增产五十斤,谷子增产六十斤。由于全体社员干部在事实面前受到了教育,就自动给播种机恢复了名誉,勾销了八大“罪状”。同时总结了抗旱保墒抓全苗、风大风小都能播、下种均匀、行距一致、节省种子、节省人工、进度快、便于集中施肥、苗全苗匀、能够增产等十大优点。一九六四年县领导通过网点活动,组织现场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的认识,畜力播种机由二百五十三台增加到六百台,共播种高粱、谷子、玉米等作物二十万亩,比一九六三年扩大十倍。经过大面积的推广实践,又一次证明了机播增产的显著效能,因此,一九六五年播种机一跃发展到七百台,机播面积发展到四十多万亩。
对双铧犁、三齿轻便耘锄、玉米脱粒机的推广使用,也都是由农技站在重点大队进行试验,总结经验,典型示范,传授技术,然后逐步推广的。
三、敢于革命,敢于改革和创制,不断使农机具适用于本地区生产需要。我们在推广使用半机械化农具的过程中,并没有单纯依靠国家,坐等机械化,而是发扬广大群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对半机械化农具积极地进行了改革和创制,让机具不断地适用于本地区生产需要。畜力播种机是国家定型的产品,如不改革,就只能用于播种小麦。为了提高播种机的利用率,就大胆地进行了改革。改革的部位有:改平播为垄作;改十行为三行;改单苗眼为双苗眼(种谷子),卸掉前导轮和三角架,安装了辕架;把原固定主轮轴加长,使其能调整垄距,等等。这样就由原来只能平播小麦,发展到播种大田。
新华公社和平生产大队为了解决年年修犁费工、费料的问题,他们把几千年以来的古老木犁改革成轻便耐用、价格便宜、群众欢迎的新式铁犁。这个大队一九六四年已经实现了铁犁化,全部淘汰了木犁。目前,全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已经推广使用铁犁。此外,他们还改革了三齿耘锄的扶手,把双把改成了单把,便利了使用(一手扶犁,一手拿鞭),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农具成本。几年来,工业部门根据农民的要求,也积极地创造改革了一些新式农具,自制了植树机、铁木结构的胶车棚、铁裤木杈、铁滚框、解放式水车改成原动机。这些机具推广后,都受到农民欢迎。
在改良农具工作中,主要是采取了工人、农民、领导三结合的方法,由农民提课题,工厂造机器,农民来鉴定,做到了生产者、使用者紧密配合。县农具厂在和平、炬兴等五个大队建立了维修、制造、推广农具的基点。把制造改革的新农具在基点试用成功后,再组织农民参观鉴定,然后再行推广。县农具厂在制造铁犁的过程中,同和平大队搞了厂社挂钩,领导和工人曾经十次下农村,老模范王文焕又十二次进工厂,工农协作多次试验,反复改制,终于制成了合乎农民心意的铁犁。
四、以支援农业为指导思想,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共同负责,各有重点。这是我县几年来生产、推广、销售和修配半机械化农具的有效办法。
产品试制工作,由工业部门负责,实行企业领导、工人与老农相结合的办法。新产品经过反复试验,农民鉴定合格以后,由工厂负责生产。
在推广工作上,每年由农机部门召集有农业、工业、供销等方面人员参加的推广新式农具的工作会议,落实计划,明确分工,共同负责。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发挥了各个部门的主动精神,起到了共同负责,各有重点,互相促进的作用。试制成功的产品和农民需要购进的半机械化农机具,都由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指导站负责推广。
每年冬闲,县、社两级组织短期训练班,给生产队培养农具手,农忙时作巡回辅导。十年来,全县共培养出锅驼机、柴油机手四百多名,播种机农具手一千五百多名,并且下放给生产队机械技术人员五十名,通过他们和县、社流动农具修理组,向农民传授技术,进一步壮大了农村技术队伍。同时对技术复杂的动力机械,固定了专门技术人员掌握和使用。
供销社根据统一计划安排,不但完成了新式农具主机供应任务,而且及时地供应了配件,培养了专门技术人员。他们配合有关部门,管配套安装、管使用、管技术传授、管简单修理。
在农具维修方面,工业部门认真地贯彻执行了“以修为主,修造并举”的方针,并采取了三级修理(县、社、大队),分片包干,厂内维修与厂外维修相结合,定点维修与流动维修相结合的方法,基本上作到了隔季维修,应季使用,随坏随修,不误生产。县级负责没有农具厂的公社,有农具厂的九个公社做到中修不出社,一部分生产大队能够作到小修不出队。
为了延长农机具的寿命,节约生产队的开支,我们在推广半机械化农具的同时,突出地强调了农具的保管工作。县统一制订了半机械化农具的使用管理办法(草案)和排灌动力机械手操作证,组织了农具保管现场参观,推广了通辽保安屯农具保管的先进经验。目前,生产队一般都建立起农具保管仓库,并健全了使用保管责任制度,克服了过去那种乱扔乱放,任农机具风吹雨淋的现象。
我们虽然在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农机具的推广使用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同其他先进兄弟旗县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从全县来看,半机械化程度还不够平衡,农机具的配套还不够,保管维修工作还有一些问题。因此,今后需要进一步做好半机械化农具的生产试制、供应、推广、修配和保管工作,迅速提高农业半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更好地向前发展。
(原载内蒙古日报,本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抓生产工具革命,促农业不断增产——开鲁县推广半机械化农机具的经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