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闯出新的路子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10月 -> 闯出新的路子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黄成贤 1965-10-29 00:00

闯出新的路子来

第5版()
专栏:

  闯出新的路子来
  广东省潮安县江东农业中学教师 黄成贤
  本栏关于半工半读、半农半读教育制度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十五期。在这十五期中,讨论了多快好省地普及教育、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的教学质量、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师劳动化、革命化等问题。通过这次讨论,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能够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教育事业较快地普及,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需要。
  实行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是贯彻执行无产阶级教育方针的重大步骤。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既能当工人做工,当农民种地,又能做科学技术等等工作,是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不仅可以普及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等技术教育,在将来还能逐步普及大学教育。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保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只能普及小学教育或普通中学教育,决不可能也决不愿意普及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只有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培养能文能武、又红又专的新型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才能够逐步普及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更进一步逐步普及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许多教育工作者表示,为了把教育战线上的革命推进一步,实现“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一定要进行自觉革命,努力办好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新型学校。
  许多教育行政工作者和教师认为,要办好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新型学校,必须端正办学思想,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听取广大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并且实行半工半教半农半教,改变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群众的“三脱离”现状,进一步实现劳动化、革命化。
  这个讨论已经告一段落。我们今后准备陆续发表一批办好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小学、农业中学、工农业中等技术学校以及高等院校的文章和通讯,为各地试办这种新型教育事业提供参考,希望有助于教育革命深入一步。编者
我是广东省江东农业中学的农业课教师,几年来在实践过程中我走了不少弯路,在毛泽东思想正确指引下,才开始摆脱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束缚,打破教学上的旧框框,使教学与生产斗争的实际联系起来。下面谈一谈我从一九六一年起,从事教学工作后所走过的一段路程。
老路是走不通的
农业中学的农业课,现在还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书,又没有一套现成的教材,给教师增添了许多困难。对于象我这样的新任课教师,教学的实践经验和生产斗争的实际经验都极为贫乏,困难更多。开始时,我总认为知识讲得多,理论讲得透,讲得深,就算是“好课”。因此,我随便搬用中等农业技术学校的教材,四处搜罗补充教材,把什么东西都塞进教案里,单纯在课堂上从理论到理论,照本本中写的去讲。可是,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我还认为:讲课不能吸引学生,是课堂“艺术”上的问题,于是就按照一些外国“教育”学本本上的要求,提高课堂
“艺术”,想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来,课堂“艺术”改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情绪却依然如故。经过一段艰苦的摸索,我才弄清楚是我教学脱离实际。我所以片面地追求所谓课堂“艺术”,说到底不过是在资产阶级教学的老路子上翻翻滚滚,这怎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从访问贫下中农中得到启示
怎样才能根据无产阶级教育的原则改进教学呢?我想:农业中学的任务是为农村培养新型的劳动者,可是自己却不知道新型劳动者到底要掌握哪些农业生产知识,这怎能当好农业中学教师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遵照学校党支部的指示,到生产队去调查毕业生回队以后的情况,倾听贫下中农的意见。在这次调查中,不少干部和贫下中农反映:农业中学毕业生回队后在思想上和劳动上表现都不错,就是不能帮助生产队解决技术问题。我想:我在教学上不能说不卖力气,也没有少讲课本上的知识,为什么学生学不上,用不上呢?原来教学内容没有从当地生产需要出发,只是凭本本教本本,教来教去还是本本上说的。
必须闯出一条新的路来
经过访问贫下中农以后,我思想上开始意识到,农业课教学必须闯出一条适应半农半读这种新型学校需要的路子,而重要的一着是革新教材。从一九六二年开始,我们在学校党支部的具体指导下,逐步实践,逐步积累,逐步总结,编选出了一套新的教材,在课程设置上和教材内容上进行了革新。革新的准则:一是根据农业中学的培养目标;二是从当地生产实际需要出发;三是从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出发;四是突出实用性知识,同时照顾必要的基础理论。依照这几个准则,我们突出《作物栽培》、《植物保护》、《选种育种》、《家畜传染病》、《动物学》、《植物学》等六门课程(统称为农业课)。在教材内容的编选上,我们也按照上述几个准则办事,在《作物栽培》、《选种育种》这两门课程中,突出江东公社的五种主要农作物
(水稻、甘蔗、黄麻、花生、番薯);在《植物保护》和《家畜传染病》这两门课程中,也突出本地区、本公社常见的、危害较严重的种类编选教材。现在,我们初步编选出了一套具有乡土色彩的农业课教材,克服了教材内容脱离当地生产实际的倾向。
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联系实际
有了基本上适应当地生产实际的教材,还需要通过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教材和当地生产实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离开实践,教材与学生之间没有“搭好桥”,再好的教材,也是收不到好效果的。
起初,我们没有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意义,看到虽然因为有了好教材,学生听课的兴趣提高了,但是学习上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思想上便觉得很苦恼。有一次,稻田里普遍发生稻飞虱,可是,平时植保学学得好、考试经常得优等分的高三班生,却分辨不出来,见到水稻的部分叶片枯黄,还以为是缺肥的缘故。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说:“你如果问我水稻有多少种病虫害,各种病虫害的危害性怎样,应该如何防治,我可以一一回答出来。可是到了田间,我却好象什么都不懂呀!”
这一席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学生平时学懂了的知识,到了实际中就不懂也用不上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毛主席著作。我翻开《实践论》仔细地读,得到很大启发。毛主席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说得很对!正因为我和学生都没有很好和病虫害接触过,只有讲义上的知识,没有实践知识,当然不可能教好学好。学习了《实践论》,我深深感到教学方法上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非改变不可,否则就不可能培养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符合农村三大革命运动需要的学生。
放下架子向群众学习
我是怎样逐步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的呢?最主要的是放下知识分子的臭架子,走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具体说来,就是实行半农半教,边教边学,边学边教,在学中教,在教中学。
首先,坚持生产劳动锻炼;炼思想,炼体力,炼农业劳动的基本功,靠艰苦的劳动锻炼挣上生产实践的“发言权”。说来十分惭愧。过去在家里,我连手帕也很少自己动手去洗。我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到念大学二年级时才接触到水稻,对农业操作技术更是一窍不通。到农业中学任教以后,农事操作我没有一件比得上本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经常在劳动中出“洋相”。要填补这个大“窟窿”,就得坚持劳动,坚持锻炼。当我第一次挑上浇桶浇菜的时候,不要说浇地,就是走都走不动。当时我想,初一学生能挑能浇;我呢,倒是成了“对立面”,这怎能行呢?为了掌握浇桶这一种工具,星期天人家休息了,我就独个儿挑着浇桶练习。取水的“路阶”又滑又难走,刚迈了两步就跌了一跤,连人带桶滚到池里去。但是,我不气馁,回寝室换上衣服,拿上锄头,把又滑又陡的“路阶”修好,继续挑起浇桶练习。谁想到,第一次浇水没有浇到菜上,却浇到自己身上。经过一次、二次、三次地练习下去,几周以后,我终于驯服了浇桶这个工具。由于坚持锻炼,不仅培养了劳动习惯,学到了农事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对劳动的感情。现在,我已经能挑上一百斤的担子连续劳动,学会栽培江东公社的五种主要农作物的基本操作技能,书本上讲的农业栽培技术一般我也能做到。思想感情也起了一定的变化,过去嗅到大粪就掩鼻,现在大粪泼到身上也不感到什么。过去我敬佩的是能说会道的人,现在,我最爱戴的是勤劳朴素、劳动出色的劳动人民。经过几年锻炼,我初步闯过劳动关,在生产实践上初步取得“发言权”。
其次,是深入群众,拜老农为师,虚心向老农学习。为了弥补知识的不足,我走访了附近几个公社的老农,搜集他们的经验,向他们请教书本上不能解决的问题,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我还记得,在讲《耕牛及牛病》一课的时候,书本上讲的防治牛病方法多数是“洋法”,不很切合农村的实际要求;而我自己却连一些普通的实际知识如牛的年龄的鉴别都不懂。为了教好这一课,我冒着酷热的天气,三次访问了一个本地的土兽医,最后请一位土兽医到学校讲课,讲出一堂好课,学生听得很有兴趣。这些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群众中有很多宝贵经验,拜老农为师,是让学生获得活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更重要的体会是,知识分子如果不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理论不与实践相结合,就会一事无成。毛主席的教导确实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从此,我经常带着问题求教于老农。为了解决选种学上的一些问题,我到东风公社拜访选种“土”专家陈林千伯伯,请他传授经验;为了总结农民一些观测气象变化的谚语,我到凤塘公社拜访了气象老农;为了获得江东公社五种主要农作物的栽培经验,我走访了公社内近十位老农;为了解决家畜病害防治上的一些问题,我访问了汕头检疫站的技工,请他们传授知识。这些“土”专家和老农民,给我许多书本上见不到的活知识,帮助我解决了不少课堂上、生产上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帮助我编写出一套《植物保护》的教材,有效地克服了我在教学上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弱点。
第三,是深入田间,做田间调查,搜集各种害虫,制作一批植物害虫标本(已制作七十多种),做为教学的直观教具,同时通过制作标本的过程获得实践知识。
由于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农业课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应进行了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校里基本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学习风气。许多学生学习情绪普遍提高,学生学到的知识学了能用,一部分在学学生还把在校内学到的知识带回生产队里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我的工作做得还不够,教学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今后,我要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敢于斗争,敢于实践,巩固成绩,克服缺点,为创立半农半读这种新型的革命的教育事业而贡献力量。


查看完整版本: [-- 闯出新的路子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