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探索幻灯宣传的规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10月 -> 探索幻灯宣传的规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孟光 1965-10-29 00:00

探索幻灯宣传的规律

第6版()
专栏:

  探索幻灯宣传的规律
  孟光
随着我国文化革命的蓬勃发展和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特别是为五亿农民服务的逐步深入,被人们称作“土电影”的幻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我们广州部队几年来在宣传工作中深深感到,幻灯工作是坚持四个第一、抓活思想教育的有力武器之一。去年五月,学习和贯彻了林彪同志对部队文艺工作的指示之后,我们的幻灯工作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掌握了三镜头幻灯机放映技术,提高了幻灯艺术功能,使它更加变化多样,生动活泼,能表现较为复杂的情节,能体现较为丰富的感情,因而能更好地突出主题思想,加强艺术的感染力量。幻灯节目题材和体裁也有所扩大,不仅能宣传党的政策,配合中心任务表扬好人好事,还能放映时事新闻和有关文艺批评的文章等等,受到了部队指战员的欢迎。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摸索技术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幻灯的特点;幻灯的表演艺术和表演要求;关于“活”的问题。
幻灯的特点
幻灯和其它文艺形式一样,是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是打思想仗的武器,是政治宣传教育的工具。但是,幻灯作为一种艺术,有它自己的特点。它包括编、画、说、演四个组成部分,因此幻灯也是一种综合艺术。幻灯的表演必须通过技术设备,因此它又是借助于技术手段、带有一定技术性的艺术。幻灯,在一般意义上说,具有其它文艺形式的特点。比如:编词属于文学范围,绘画属于美术范围,解说和操作属于表演艺术范围。从综合艺术角度来说,又和电影一样。但是,幻灯就是幻灯,和其它艺术形式是有区别的。如果不了解或不能很好地掌握与运用它的特点,就象战士不熟习手中武器一样,就会变锐利的武器为迟钝的武器。
人们通常称幻灯为“土电影”。是的,对电影来说,幻灯的特点就集中地表现在“土”字上。但是“土”是相对的,是对“洋”而言的。“洋”和“土”是一个差别。电影的设备复杂一些,表现能力强一些;幻灯的设备简单一些,表现能力弱一些。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幻灯工作必须在“土”字上下功夫作文章,充分发挥“土”的作用。这个“土”是积极的,这主要表现在幻灯节目创作和绘制比较容易,能迅速反映现实,针对性强,便于抓活思想进行教育,还表现在它有广泛的群众性。我们部队中许多幻灯节目的时事政策的宣传,好人好事的表扬等,都是紧跟两头,及时反映。有些当天发生的事,当天就出现在银幕上。所表扬的好人好事,有的就在当场看幻灯的观众之中,样板就在他们身旁,人们看起来倍感亲切。幻灯节目创作和绘制有广泛的群众性。有些幻灯节目从选题、编词、绘制都是基层单位的文娱骨干自己动手创作的,是在群众中完成的,甚至放映、解说都是战士自己干的。
幻灯能迅速反映现实斗争,如“时事新闻”等。对本部、全军、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报道,则具有新闻报道性质,但跟新闻报道又不同。幻灯主要依靠形象(画面、字幕)报道事件。脱离形象,单纯念词,观众就感到枯燥无味。我们用幻灯宣传时事时,搞了一个地球图形在银幕上转动,或表现事件发生的国家、地区的自然特点等,观众就很爱看。因此,幻灯宣传必须是观点鲜明,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力求用形象去感染人。
幻灯要通过形象去感染人,就有一个艺术性的问题。幻灯作为艺术,就要求有形象,有人物,有情节,提出问题,解决矛盾。但它和其它艺术表现不同。幻灯受篇幅、时间的限制,因此内容必须短小精悍,画面必须简洁,善于表现一人一事,篇幅虽小,容量不一定小,可以小中见大,或者小题大作。这个“大作”是指对于事件挖得深,讲得透彻,正象子弹虽小,可以穿透钢轨一样。比如《南方来信》(广东省军区幻灯节目)仅仅通过一封信,就表现了越南南方人民波澜壮阔的抗美斗争的情景。
幻灯的表演
我们对幻灯表演的认识,开始并不明确,只是机械地更换画面,解说到那里,就放映到那里;从技术上要求多些,从艺术上要求少些。经过上级不断的教育和学习兄弟部队的先进经验,以及我们自己实践的体会,才逐步认识到,幻灯的放映和电影的放映是有区别的。电影放映属于技术性质,即放映技术,只要通过技术手段把影片完整地顺利地放映完毕,就完成任务了。幻灯的放映,即幻灯的操作,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艺术问题。幻灯的放映操作,从技术观点要求,比电影简单的多。但是幻灯光完成技术操作,不能算完成任务。它对操作的要求是:准确地表现画面的思想内容、动作感情和环境气氛,即通常所说的“放映出思想、放映出感情”。因此,幻灯的操作是艺术表演,是一种再创造。
幻灯怎样完成艺术再创造,使它的表演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幻灯节目由若干张幻灯片组成,一张或几张幻灯片表现一句或一段解说词。要把许多单张幻灯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词画统一起来,组成一个整体,以达到前后照应,联系紧密,完整地表现规定的内容;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幻灯操作的一些方法,如“露光”、“遮光”、“涂线条”等;另一方面要学习电影某些表现手法,如“淡”、“切”、“化”、“推”、“拉”等,以丰富和提高幻灯的表现能力。充分运用这些方法,就能更好地表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感情。
幻灯操作不能脱离词、画、说规定的内容而自行其是,因为它是综合艺术。幻灯操作不能损害节目的艺术风格的和谐一致,更不能损害节目思想内容的完整。幻灯操作,不仅要求说到那里,打到那里,更要出现什么画面,就打出什么感情。《南方来信》中有一段解说词是“一个人倒下去,千百万人站起来!”解说到“站起来”时,即将画面切出,并将长片作摇镜头推进,效果很好。如用淡出也不加推进,就不会突出南越人民那种汹涌澎湃的全民抗战的气势。表现“战略村”的画面采取淡出并徐徐推进长片,给人以凄凉惨淡的感觉。如用切出,就把这种压抑的感情冲淡了。在《贫农骨》(广东省军区幻灯节目)中,当贫农杨阿火接过忘本干部递来的酒杯摔在地上时,解说到“只听当啷一声”即将画面切出,使画面和解说溶为一体,既使画面有动的感觉,也表现出愤慨的感情。当介绍到“这大汉好胆量,好骨气,他是谁?”时就用淡出方法,一个正气凛然的贫农形象渐渐地出现在银幕上,给人物以歌颂的感情。这些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不同的内容,都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幻灯表演虽然属于艺术范畴,但它时刻不能脱离政治。幻灯工作者应当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热爱党的事业,并且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试想,如果对于节目的主题思想没有一定认识,对于节目中的正面人物不热爱,对于反面人物不憎恨,界线不清,爱憎不明,怎样能准确表达感情呢?所以首先要求有政治,其次要求有艺术,这样才能把幻灯工作搞好。
关于“活”
近几年来,许多幻灯队使用双镜头和三镜头幻灯机。这种幻灯机的优点是“活”。幻灯的“活”不仅是幻灯本身发展的结果,更是客观上的要求。人们总是喜欢唱新的歌,看新的戏,对于幻灯更要求演“活”。怎样理解幻灯的“活”呢?有的同志认为:幻灯的“活”就是把现实生活中可动的东西在银幕上“动”起来,如跑马,流水,红旗飘扬,车轮转动,弹道飞曳等。这些都是需要的,但这是狭义的理解。我们要从广义上去理解,如画面的变换,形状的改变,颜色的变化,两个同样画面某些景物的差异,操作上的推、拉、切、淡、迭及特技的运用等都可取得活的效果,因而都应理解为“活”。“活”的含义概括起来就是:根据主题思想和内容的需要,把现实生活中可动的事物在幻灯上“动”起来;表演形式的活泼;加强戏剧性,使出现在银幕上的幻灯新鲜多样、生动活泼和为群众所喜爱。
要“活”,不是绝对的。我们的体会是:该活则活,不该活则不要硬活。活与不活要由节目的主题思想和画面内容来决定。比如《寸步难行》,题材是讽刺性的,表现美国侵略军在南越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的狼狈相。这个节目需要尽可能多的活动效果,出美国侵略者的洋相,极尽讽刺之能事。和《寸步难行》相反,《清贫》是一个严肃的题材,表现方志敏烈士艰苦朴素的高贵品质和对敌人的高度蔑视,表现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这个节目虽然没有“活”的效果,但有形象,有情节,有戏剧冲突,观众在观看时甚至忘记是在看幻灯,而是景仰先烈,被一种思想力量紧紧抓住。假如为了讽刺敌人,抓活的效果,让国民党士兵出些丑态,就会冲淡了艺术效果,削弱主题思想的感人力量。搞“活”的效果,还必须注意艺术风格的一致性。有的活动画面从局部看,效果很好,或是使观众惊讶赞叹,或者捧腹大笑;但从全局来看,既不和谐,还非常别扭。这样的“活”,就应该坚决不要。
“活”,要形式和内容统一。我们提倡有思想的“活”,反对没有思想的“活”。为“活”而“活”,那是注定要失败的。
以上谈的几个问题,只是学习幻灯工作的一点心得,比起全国、全军兄弟单位幻灯工作先进经验还差得很远,我们愿意虚心学习,把工作做得更好!


查看完整版本: [-- 探索幻灯宣传的规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