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志气和样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10月 -> 志气和样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俞武林 蔡连正 1965-10-30 00:00

志气和样机

第3版()
专栏:

  志气和样机
  搞产品设计首要的是要有革命志气,而不是样机。我们是不懂机械设计制造的机修工人,在没有样机、资料的情况下,设计制造成功了丝绸自动剪花机,这种机器,在国内外文献上还没有见到过。
有些人认为,要设计制造出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首先要有外国的样机、图纸、资料,然后照抄照搬地仿制。
我们认为,有外国的样机、图纸、资料作参考,当然是好的。但是,有的机器,外国也没有,或者外国虽然有,却不给我们样机、图纸、资料。在这种情况下,难道我们就不能创造、不能前进吗?我们从设计、制造成功自动剪花机的经验中,深深感到,首先需要的是雄心壮志,而不是外国的样机、图纸、资料。
我们设计成功的丝绸剪花机,据从有关部门了解,在国内外文献资料上还没有看到过,更不要说样机、图纸了。由于生产上迫切需要,我们这些没有制造过机器、更不懂产品设计的机修工人,立下雄心壮志,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年坚持奋斗了九个月,把它设计试制成功。今年鉴定以后,在六月份正式投入生产。
我们厂生产的双管绡、迎春绡、伊人绡,都是质地轻薄、瑰丽多采的双层经面的高级丝织品。它们刚从织机上织出的时候,绸面上留有许多浮丝。剪去浮丝,薄如蝉翼的绸面上,才能显出漂亮的花型。这道工序叫做“剪花”。过去,剪花一直是手工操作,工效低,质量差,容易剪破绸面。有了洞,就得用手工修补。
双管绡、迎春绡、伊人绡畅销国际市场,近年来国外需要量急剧增加,剪花,成了生产上的关键问题。工厂领导要求我们,搞出一种自动剪花的机器,代替手工剪花。
我们知道,搞这种机器,困难很多很大。但是我们想,增产“三绡”的意义很大。我们这些人,虽然讲不出什么制造机器的道理,但是,我们经常和织绸机打交道,有实际经验,大家一起干,不怕干不成。于是,我们就立下雄心壮志,决心克服一切困难,设计和制造这种机器。
在工厂领导支持下,我们两个人和四个青年职工,成立了技术革新小组,负责设计试制剪花机。我们按照毛主席的教导,首先抓住主要矛盾,挖空心思想办法。剪花的主要矛盾是挑丝,只要设计出一种挑丝刀,把紧贴绸面的浮丝挑断,剪掉它们就不太难。小组里有的同志,想到理发用的电轧剪的工作情况,以为照它设计挑丝刀,也许能行。就拿了一块伊人绡零头到理发店去试,可是,这种剪子根本剪不着浮丝。有的同志又反复琢磨手工剪花的情况,造了一把菱形刀,试验结果,不但没有完全挑断浮丝,反而把绸面划破了。
设计试制挑丝刀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风言风语也跟着来了。有人说:有的大专学校、研究学院都没搞成,你们要成功,比登天还难。有的说:“你们搞剪花机,起码要十年。”个别人甚至讽刺说,你们造的不是剪花机,而是剪绸机,剪起绸来真是呱呱叫。参加设计试制的个别同志,情绪有些波动。
厂领导鼓励我们说,经不起失败,经不起风言风语,算不得真正有雄心壮志。我们也想,搞剪花机,是为建设出力,为国增光,不是为了个人名利。失败了,也不怕个人面子上过不去。人们的思想认识不一致,有人讲几句不好听的话是难免的。我们按照毛主席的教导,甚么话都听,而且把难听的话当成反面的促进力量。有的同志说,失败不要紧,不要说十年,干上几十年也要把它搞出来。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仍旧集中心思在设计挑丝刀上。我们在路上想,回到家里也想。一天,一个同志从鸭子撮食的姿势受到启发,又吸取了过去的失败教训,连夜赶画了一个扁长形刀的草图。按照这个图造出的刀,比过去的刀要好,但是还有一些缺点。后来,又经过多次加工改进,终于试制成功合乎需要的挑丝刀,既能挑断浮丝,又不划破绸面。这样,经过七八十次的失败,终于解决了剪花机的关键问题。
我们机修车间全体职工同志都关心和支持试制剪花机的工作。我们有了问题也找大家商量。有时,全车间同志都在业余时间一起干,用边干边议边试边改的办法,解决了不少困难问题。我们还到本市和上海的一些工厂去学习,受到很大启发,设计试制成功了剪丝用的自动滚丝机。这两种机器制造成功,自动剪花机也就诞生了。
我们设计制造的自动剪花机,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它能顶替五十个剪花工人,一般不会剪破绸面。今年上半年,我们工厂已经推广使用了八台挑丝机、三台滚丝机。经过三个月生产,这些机器的制造费用,已经全部收回。
苏州振亚丝织厂机修车间
俞武林 蔡连正
(诸文华代笔)


查看完整版本: [-- 志气和样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