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发扬乌审召人民的革命精神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12月 -> 发扬乌审召人民的革命精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5-12-02 00:00

发扬乌审召人民的革命精神

第1版()
专栏:社论

发扬乌审召人民的革命精神
乌审召公社是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个大寨式的牧区公社。本报今天发表的题为《牧区“大寨”》的文章,记述了乌审召公社改造沙漠,建设草原,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动人事迹,反映了乌审召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
乌审召公社的牧民们,在党的领导下,同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浩如瀚海的沙漠包围中,在地广人稀、交通闭塞的草原上,在复杂尖锐的阶级斗争中,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以阶级斗争促进生产斗争,开创了一条“以牧为主,多种经营”,发展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革命道路。这里的一切都在变化,沙在变,草在变,人也在变。今天的乌审召人,正以社会主义新牧民的英姿驰骋在鄂尔多斯草原上。
乌审召,这个大寨式的牧区公社的出现,是毛泽东思想同牧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产物,是无比优越的人民公社制度的产物,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结果。
乌审召人以毛泽东思想挂帅,以党的总路线挂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他们在改造社会改造大自然的艰苦曲折的斗争中,发扬了不断革命和彻底革命的精神,发扬了人民公社的集体主义精神,发扬了不怕大劳大苦,敢于同天地搏斗长期建设草原的精神。
乌审召公社,这个牧区“大寨”的那些思想、风格特别值得学习呢?
第一,他们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发展社会主义畜牧业大经济的伟大抱负。通过建设草原,发展社会主义的畜牧业,是牧区的一个历史性变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必由之路。
靠天养畜还是靠建设养畜,这是人单纯依赖自然,还是人支配自然,是完全沿袭“逐水草而居”的老路,还是开辟发展社会主义畜牧业新道路的分界线。没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没有发展社会主义大畜牧业的伟大抱负,就不可能有长期建设草原的革命思想,就不可能真正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斗争信念,也就不可能真正在牧区建设社会主义。所以说,敢不敢改造自然建设草原,实际上就是敢不敢革命的问题。
故步自封、满足现状的人总是安于单纯利用草原,不肯和不敢建设草原。他们认为偌大的草原无法建设,牧民“逐水草而居”的旧习惯不易改变,只有等待牧区有了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之后,才谈得到建设草原。
乌审召人则与此相反。他们最可贵的革命精神,就在于他们身在草原,胸怀全国,放眼世界,以革命的发展的观点,高瞻远瞩,预见到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远大前景;他们不因循守旧、不故步自封,当机立断地选择了通过长期建设草原,发展社会主义大畜牧业的道路。他们从不幻想这个,等待那个,说干就干,一干到底。他们明明知道摆在面前的上百万亩沙丘不是一代两代人能治理好的,有许多建设项目也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奏效的,要干前人从来没有干过的事业又不免要碰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然而这一切都吓不倒他们。他们甘为“愚公”,不作“智叟”,从一九五八年开始,有计划地以移山填海的革命精神,改造沙漠,建设草原。他们想得对,干得好,不愧为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有理想、有志气的社会主义时代的新牧民。
第二,他们解放思想,树立了敢想敢干的革命风格。牧区人民过去长期遭受封建主义和宗教迷信的统治,现在进行建设草原这一伟大的历史性的变革,不可能不遭到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势力的破坏,不可能不受到旧的习惯势力的阻碍。因此,在广大牧区,兴利除弊,移风易俗,显得格外困难。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严重的斗争。而不经过严重的斗争,劳动牧民中蕴藏着的革命精神就不能充分解放出来。
乌审召人的革命精神就表现在他们敢于同旧势力、旧思想彻底决裂,敢于冲破“神权论”、“宿命论”的羁绊,使自己的思想来一个大解放。他们在沙漠草原面前不再表现得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了,不再把“醉马草”等等灾害视若“神物”,祷告膜拜,或者消极逃避了,而是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去征服它们,在改造沙漠,建设草原,发展畜牧业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地开拓着自己的新生活。
第三,他们有吃大苦,耐大劳,苦干实干的革命干劲。畜牧业生产劳动原是比较艰巨繁重的。要建设草原,比之单纯利用草原,更需要有吃大苦耐大劳、苦干实干的革命干劲。
乌审召人就是这样不怕吃大苦耐大劳的人,就是这样苦干实干的人。他们仅有一千四百个劳动力,不但常年放牧管理着四百群牲畜,进行着抗灾保畜的艰苦斗争,而且勇敢地向大自然搏斗,向沙漠要来了水草,要来了粮食,要来了林木,要来了牲畜。凡此等等,如果没有“欲与天公试此高”的英雄气概和革命干劲,怎么能够办得到呢?
第四,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坚持群众运动的群众路线。乌审召人不是消极地依靠国家的支援,也不单纯依赖外力的帮助。他们依靠以贫苦牧民和不富裕牧民为主体的人民公社集体力量,他们的全部建设项目,都是自己动手搞起来的,绝大部分财力物力都是自己解决的,只在少数建设项目上,接受了国家的支援。劳动力缺乏怎么办?他们就在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原则下,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干部带头,男女老少一齐上阵,一鼓作气,进攻重点建设项目或投入抗灾保畜的斗争。
乌审召的经验说明,人少劳动力缺的牧区,并不是象某些人所想的那样没有条件大搞群众运动,而是更加需要大搞群众运动。不如此,就不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就不能征服浩瀚的沙漠,建设辽阔的草原。
第五,他们有虚心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乌审召人的学习精神也是很感动人的。他们努力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学习党的政策,坚持政治挂帅;他们努力学习技术,向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学习生产技术知识,从当地的遗产中学习有用的东西。虚心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变得更聪明、更有本领。他们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且干且学,在干和学中进行自己的创造。治沙的一套经验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建设“草园”的一套办法是在学了别处的先进经验之后加以提高的。他们这种虚心学习的精神,正是自力更生的前提,也是自力更生的具体表现。
全国各个牧区的广大干部和广大牧民,在学大寨、学大庆、学解放军的同时,在开展学大寨、赶大寨、超大寨的群众运动的同时,要积极地学习乌审召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艰苦奋斗建设草原的革命精神,进一步把草原建设成为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地,进一步把我国的广大牧区建设成为富裕的、繁荣的社会主义新牧区。


查看完整版本: [-- 发扬乌审召人民的革命精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