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工农大众最知音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5年12月 -> 工农大众最知音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德明 1965-12-26 00:00

工农大众最知音

第6版()
专栏:

工农大众最知音
美术馆外是等候参观《收租院》的长长的行列,馆内是满怀激动的观众。解放军战士们,看过展览之后举起愤怒的拳头高呼口号!有位女观众看到老爷爷卖孙女的场面痛哭失声地说:“她和我一样!”这不是一个平常的美术展览会,这是一个阶级教育的课堂。什么作品能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和激动人心的力量呢!当记者也怀着激动的心情访问创作人员的时候,他们又讲了《收租院》在创作过程中有关工农兵群众反映的几个故事。
敞门做泥塑
泥塑《收租院》的创作,进行到上泥的时候,创作人员每天下午都打开收租院的后门,欢迎过往的农民或正在田边休息的农民进来参观,请他们提意见。农民对于反映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斗争的创作都非常关心,他们随时参观,随时加以指点。有的人说泥人的姿态不对了;有的人说农民的衣服太新了;有的人抢着借给箩筐等作泥塑的道具;有的人争着为创作人员摆姿势,请雕塑工作者参考他的形体和肖象,还带着骄傲的口吻跟人说:“他们要给我上象了。”当年,给地主喂过奶的罗二娘,在地主庄园坐过水牢的冷月英同志,都不止一次地来这里参观。《收租院》第四部分“逼租”中的一位老年妇女捶胸的动作,便是接受了冷月英提出的意见加上去的。她对创作人员说:“当时,我们把最后的一点粮食全都交了租,真是心疼哟!心疼,我们就这样双手捶胸……。”
过去,雕塑人员从事创作,往往是在生活中取得素材以后,便回到城市,关在工作室里苦心思索,手里拿着一块泥巴慢慢地碰“灵感”,找“效果”。完成的作品,农民也看不到。如今,他们敞开大门,就在农民中间从事创作,群众给了他们最大的支持和智慧,他们的创作才能也真正得到了发挥。
他在泥塑面前徘徊不去
今年国庆节,《收租院》的创作还没有完全结束,为了广泛征求观众的意见,特地开放三天。观众走到收租院里,有的人面含怒色,有的人严肃思索,有的人扶着栏杆激动得双手发抖,有的人顿足咒骂剥削阶级的罪恶。这天,在拥挤的人群中,创作人员发现了一位青年工人,他参观以后仍然在泥塑前面徘徊不去。最后他在意见簿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我一看到这些泥塑就想起了我家的苦难。为了年三十借了地主的一升高粱,利滚利地把我一家八口人逼死了五口……。同志们看完了这段话再找他,但已追寻不见了。不想,隔了一会儿工夫他又转来了。看到了泥塑,他欲行又止,盘桓再三。这次,同志们赶上前去问他因何转来,为什么又不再看下去了呢?他无限感叹地说:“你们塑得太好了,我真想再看一遍;可是一到跟前又矛盾起来,心里沉重得实在看不下去呀!”
老大娘的仇恨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有六位年纪相仿的老大娘踏进了收租院的大门。她们头上围着新帕子,身上穿着新的蓝布衫,每人都拿着一根行路用的竹棍子。脚上、裤腿管上还沾满了泥泞,一看便知道这六位老大娘是远道步行而来的。当她们走到泥塑跟前,看到地主狗腿子正在强逼农民的时候,一位六十六岁的张大娘举起了竹棍就照它打去。恰好被人拦住了,同来的老大娘就劝她:“你莫要打,这是泥巴做的!”张大娘的竹棍虽然放下了,但她仇恨地说:“要不是想到同志们还在看,它就是泥巴做的我今天也要打烂它!”张大娘的出人意外的行动和意味深长的一席话,惊动了周围的人们。它证明了革命的艺术创作可以产生多么巨大的教育力量!
六位老大娘彼此照应着继续看下去。一组组泥塑,都勾起了她们一件件的往事,她们自然而然地指点着这些泥塑控诉起来了。阚大娘看到抓壮丁的场面,掩面失声痛哭起来,她想起了丈夫被抓丁和自己的遭遇。她向人们诉说了血泪的往事。六位老大娘成了临时讲解员,人们紧紧地围上来,惊异她们对这套泥塑理解得深刻,讲得周全。其实,她们就是泥塑作品的主人,她们是最有权利来解释这些作品了。工农兵群众是我们这时代的主人,也是我们这时代革命文艺的最知音。
创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这六位陌生的客人,向她们打听,才知道她们步行了八十里,从崇庆县羊马公社第六大队赶来。为首那位是秦大娘,今年也六十出头了,从解放初办互助组,到现在仍担任生产队的妇女队长。解放前,她也给地主的小老婆喂过奶,而自己的孩子却饿死在床上。这次,她听儿媳妇说收租院里为农民塑了一百多个象,特地组织了几位阶级姊妹一起来参观。并且每人买了一册揭露地主庄园罪恶的图书,她们说:“虽然我们都不识字,拿回去可以教育年青人不要忘记旧社会的苦。”
战士的誓言
当《收租院》的创作即将完成,同志们正在赶制最后一部分泥塑的时候,接连几天都有成批的新入伍的战士来参观。一位政治教员提前来了几天,他整天在泥塑中间琢磨,给每个泥人写了小传,编写了一套解说词。这收租院已经变成了阶级教育的课堂。新战士大多来自农村,很多人是贫下中农的子女,有人看了泥塑,联系到自己的家庭、父兄;有人见了泥塑的孩子,便想起了自己的悲惨的童年……战士有泪不轻弹,阶级的苦难却激动得他们落泪了。这是愤怒的眼泪,是复仇的眼泪,他们一边呼口号,一边表示决心:一定要保卫人民的江山,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一定要支持世界上一切被压迫剥削的人民。
遇到这种时候,在一旁紧张塑象的创作人员都跟战士们同呼吸,共悲欢。他们制做的泥塑感动、教育了观众,观众的反映又反转来教育、感动了他们。他们满怀阶级感情做泥塑,往往一边流泪,一边上泥……。这是他们创作生活中从未有过的事,这是他们投身工农大众中所换取来的最珍贵的东西,有了工农兵的感情,有了毛主席指引的方向,他们就可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属于工农兵群众需要的作品来。
本报记者 姜德明


查看完整版本: [-- 工农大众最知音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