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美国“盟主”地位进一步动摇——评北大西洋集团布鲁塞尔会议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6年06月 -> 美国“盟主”地位进一步动摇——评北大西洋集团布鲁塞尔会议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本报评论员 1966-06-11 00:00

美国“盟主”地位进一步动摇——评北大西洋集团布鲁塞尔会议

第5版()
专栏:

美国“盟主”地位进一步动摇
——评北大西洋集团布鲁塞尔会议
本报评论员
最近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北大西洋集团部长理事会的结果,表明这个侵略性军事集团进一步走向崩溃,美国在帝国主义阵营中的盟主地位越来越动摇了。
这次布鲁塞尔会议,是在世界局势大动荡的情况下举行的。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反帝革命风暴的猛烈兴起,不能不对帝国主义阵营发生深刻的影响。这就必然使帝国主义集团内部发生剧烈分化和重新改组。
美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狂妄地宣称:“美国世纪”已经来到了。它不仅向广大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进行侵略和扩张,而且要把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美帝国主义甚至对它在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的盟国,也实行‘弱肉强食’的政策,力图把它们踩在自己的脚下。”北大西洋集团就是美国控制西欧“盟国”的一个工具。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战后二十多年来,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战后初期实力对比的情况下组成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拖到今天,已经再也不能按老样子维持下去了。它的没落和瓦解,是势所必然的。法国宣布退出北大西洋集团军事“一体化”,并且要把美国势力赶出西欧,这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这个集团许多成员国的共同愿望,只不过戴高乐的步子迈得最大罢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是美国无法抗拒的。
当年,北大西洋集团是打着反苏的旗帜拼凑起来的。近几年来,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者为了追求实现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迷梦,推行投降主义的路线。在欧洲问题上,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者步步退让,采取“绥靖”政策。在美帝国主义看来,被修正主义集团篡夺了领导权的苏联,对它早已不是什么威胁,而是亲密的伙伴了。随着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反美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随着越南人民抗美斗争的节节胜利,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坚持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坚决支援各国人民的反美斗争的强大堡垒,美帝国主义不得不把它的全球战略重点从西欧移到远东。约翰逊政府一面妄图加紧镇压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和亚洲人民的革命运动,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一面又想维持对西欧的控制。这就恰恰暴露了美帝国主义野心太大和实力不足等等一系列的矛盾。而戴高乐正是利用美国的处境困难,首先打出反叛的旗帜,要当年叱咤风云的美国盟主从法国滚出去。戴高乐振振有词地说:“由于东方国家(按:指现代修正主义集团)的内部和外部的演变,事实是,西方目前不再受过去在美国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借口在欧洲建立保护地位时所受到的威胁,对西方的危险过去和现在都远远地消失了”。这就使西欧国家,特别是法国,更能理直气壮地反抗美国通过北大西洋集团这一工具对它们进行的控制。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处于一种软弱无力的地位。它再也不能象过去那么神气了,它再也不能指手划脚、发号施令了,它再也不能使它的盟国完全俯首贴耳、听命于它的指挥棒了。布鲁塞尔会议决定把这个侵略集团的驻欧盟军最高司令部和其他重要机构迁出巴黎,另觅新址,标志美国控制下的这个军事集团正处于加速瓦解的过程中。用美国报纸的话来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已经“断肢缺腿”了。
目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比过去更为剧烈,更为复杂了。美法矛盾正在从以控制与反控制为主的阶段,转入到以争霸欧洲为主的新阶段。围绕着美法之间的这一斗争,西德、英国、意大利和其他西欧国家勾心斗角,纵横捭阖,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斗争局面。在这种形势下,美国虽然煞费心机,力图纠集其他十三国,孤立和围攻法国,但是在布鲁塞尔会议上,追随者寥寥无几,旗鼓不整。美国霸主一呼百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一分为二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美帝国主义所拼凑和控制的侵略性军事集团,也同样地受这个客观规律的支配。北大西洋集团正在加速四分五裂,东南亚军事集团、中央条约组织等等,也处于分崩离析之中。随着世界革命人民反美风暴的进一步兴起,随着美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进一步失败,总有一天,会出现树倒猢狲散的局面,到了那个时候,它的末日也就临近了。


查看完整版本: [-- 美国“盟主”地位进一步动摇——评北大西洋集团布鲁塞尔会议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