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向阳花开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6年06月 -> 向阳花开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林豆豆 1966-06-27 00:00

向阳花开

第6版()
专栏:

向阳花开
林豆豆
资产阶级“权威”们,一向是看不起工农兵的。他们对工农兵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更是仇视,妄图用什么“庸俗化”、“简单化”、“实用主义”的罪名,来阻挡工农兵掌握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其实,他们的叫嚷是徒劳的。工农兵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是我们伟大时代的潮流,是绝对阻挡不住的。
这里我要讲的故事,就是在我们这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万花丛中的一朵鲜花。这是一朵永远灿烂的鲜花!

真的有这样的花吗?有的,在江苏洪泾河畔,在那绿葱葱的江南水乡,我见到过这样的花。不过,我说的不是自然界的花,而是在毛泽东思想阳光照耀下成长起来的“向阳花”。
那是去年九月,我在太仓县沙溪公社洪泾大队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有一次,领导上叫我给社员们讲讲时事,我接受了任务,迎着滂沱大雨赶到第五生产队时,社员们早集合齐了。大屋里挤得水泄不通。他们热情地同我打着招呼,帮我脱去湿淋淋的雨衣,把我让到桌前。
因为我到农村不久,又是住在别的生产队,对这里的情况不太熟悉,语言又不大通,总担心讲不好。所以讲了一个开头,我就问斜靠在藤椅上的一位姑娘:“这样讲行不行,听得懂吗?”
这姑娘白晰的脸庞上透着红润,齐耳短发乌黑油亮,手里拿着笔和本子,正在聚精会神地记笔记。听见我的问话,她抬起头来,用一双特别有神的水汪汪的大眼,亲昵地看着我,轻轻点了点头,意思是说她听懂了。
乡亲们的鼓励,给我增加了信心,我心里绷紧的弦一下松了下来。讲完后,身旁几位妇女有的拉着我的手,有的理着我的辫子,把我簇拥到那位姑娘近旁。一位姑娘向我介绍说,“同志,她叫沈玉英。”
沈玉英,我心里微微震动了一下。我到这里不久,就听到了这个响亮的名字,知道了许多关于她的动人的传说。她是在苦水里长大的贫农的女儿,二十五岁了。她在学校是好学生,在乡村是出色的代课教师。一九五九年她响应党的号召,到新疆去支援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不幸得了结核性脊椎炎,下肢瘫痪了。但她并没有被疾病吓倒,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给了她新的生命,支持着她,鼓舞着她,与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她身残志不残,回到家乡后,仍然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并用自己的手、自己的口,继续为党工作。社员们都很喜欢她,一有空就到她屋里来聊天,谈思想,谈生产;不识字的老妈妈每天到她屋里来学习毛主席著作;别队的社员和附近工厂、学校的工人、学生,也经常到她屋里去同她交谈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没有进学校的儿童每天到她屋里来学习文化;社员们生产上遇到了困难愿意找她商量、研究;乡亲们之间发生了纠纷也高兴请她调停、解决;就连孩子们发生了口角的事,也都主动去找她评理。她关心社员们的思想,经常协助生产队研究突出政治的工作计划。社员们说:“沈玉英是我们生产队不出门的政治队长!”青年们在编演的文娱节目中把她比喻为“灿烂的向阳花!”
我紧紧握着沈玉英的手,问她:“落雨这么大,为啥还出来?”
沈玉英笑吟吟地回答说:
“社教运动是阶级斗争,我哪能不出来?”
“玉英姐不能跑路,可总站在斗争最前边。”旁边一位姑娘夸赞着她。
离开五队,回到我所在的九队,沈玉英的形象仍然在我的脑海浮现。毛主席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认真向群众学习。象沈玉英这样的贫下中农中的优秀人物,正是我最好的老师。

不久,我到沈玉英屋里去看她。她半躺在床上,热情地同我打招呼。这是一间不大的草屋,迎面墙上悬着我们常见的那张毛主席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旁边贴着一些从报章杂志上剪下来的毛主席语录、画页,以及她亲手用墨笔抄写的革命的名言、警句。在这一切东西里面,毛主席《愚公移山》里的几段话和四川革命残废军人们的豪言壮语,占着十分引人注目的位置。在沈玉英躺着的枕边,整齐地摆着《毛泽东选集》以及报纸、杂志、日记本。虽然还没有交谈,但这一切已经向我们介绍着主人的胸怀、理想和生活情趣。我们谈得很好,就象亲姐妹一样。从这一天开始,这间小茅屋就成了我们经常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和谈心的地方。时间久了,关于沈玉英这样一位身居茅屋、心怀天下的先进人物,我了解得越来越多……
沈玉英有一个悲惨的童年。她出生不久,饥饿和病魔就夺去了她爹爹和姐姐的生命,妈妈被生活所迫,带着她这根在风雨中出世的独苗改嫁到这里。解放以后,犹如枯木逢春,沈玉英在党的培养下,念完了小学和初中。这个贫农女儿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懂得了阶级的爱憎。在她幼小心灵里,树起了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我的生命是党和毛主席给我的,我要把自己的生命无条件地献给革命事业!”
一九五七年党号召加强农业第一线,初中刚毕业的沈玉英,就迫不及待地扛着铁耙下田了。在生产中她很快成为一把好手,受到了队里奖励,还立了三等功;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党号召大办民校,培养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她又满腔热忱地到民办小学教书,不久被评为优秀教师,还受到县里的奖励;一九五九年夏天,党号召青年人到新疆支援边疆建设,在“变沙漠为绿洲”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任务鼓舞下,这位十九岁的共青团员沈玉英,第一个给党支部写了志愿申请书!
忽儿种田、忽儿教书,现在又要到边疆去,这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么?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么?不!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最宝贵的性格。他们把党的需要当做自己的第一志愿,他们的精神世界最丰富!他们的思想里经常波澜滚滚,翻腾着整个世界。沈玉英就是这样一位青年。
党支部研究了沈玉英的情况,批准了她的申请。但是又担心她能不能吃得那里的苦。沈玉英看出了这一点,满怀信心地对支部书记说:“杨明生同志,你知道我是学校里篮球代表队的队员,我身体很好,一定经受得住!”
“光身体好还不够。”杨明生说,“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呵!要知道,你选择的这条道路,是一条非常光荣、非常艰巨的道路,困难一定是不少的,你能坚持走到底吗?”
“杨明生同志,你放心吧,不管碰上什么困难,我决不后退!”
当得到支书的肯定答复之后,沈玉英乐得跳起来,两条小辫往身后一甩,飞一样地奔回家去。
爹妈却舍不得她走。尤其妈妈,一听说她要走,眼眶里便湿浠浠地滴出泪来。沈玉英忙走过去,亲切地说:“妈妈,现在有党、有集体,我走了还怕没有依靠?再说,屋里还有弟弟呀。”
“你从小跟妈妈受罪,现在日子好过了,你又要到新疆……”
“妈妈,哪能光想自家?你常讲,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我们青年到艰苦的地方去挑重担子,为的是要所有地方、所有劳动人民都过好日子,这是毛主席说的呀!”
“是他老人家讲的?妈妈听,妈妈听……”妈妈擦去脸上的泪花,慈祥的眼里闪出喜悦的光。
沈玉英激动地搂住妈妈的脖子,高兴得笑了……
一九五九年八月二十一日,在西行列车铿锵的车轮滚动声中,毛泽东时代的战士踏上了征途。千百个支援边疆的青年怀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心情在车厢里唱歌。“咱们新疆好地方……”成为他们最爱唱的歌曲之一;他们在中途的车站月台上跳舞,维吾尔族的舞蹈成为他们最爱跳的舞蹈之一。沈玉英望着车窗外面那青的山,绿的水,大片的田野,美丽但又有点陌生的村镇,心潮汹涌,思绪万端。完全崭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沈玉英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从书包里掏出日记本来,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扎根深千丈,发芽茁又壮;
誓作新疆人,红专在边疆!

刚刚开放的花儿,挺住了天山脚下的风雪。来自江南水乡的沈玉英,在新疆生活得很愉快,战斗得很出色。她被选派到干部训练班去学习。她勤奋、刻苦、扎实,学习成绩十分突出,被评选为全校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支援边疆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正在她茁壮成长的时候,严峻的考验降临在她身上!
那是一九六○年十一月,她参加积极分子会议回校不久,正满腔热忱地准备奔向工作岗位的时候,突然患了结核性脊椎炎,两条腿瘫痪了!在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之后,领导上决定急速送她到上海去治疗。沈玉英心里着急起来,她想:“出发之前,我曾向党保证:永远前进、决不后退,现在要去上海,这不是从最光荣的岗位上后退了吗?但是,领导上已经作了决定,我一定要坚决服从。”对于党和上级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沈玉英万分感激。她想,解放前,爹爹、姐姐生病,得不到很好治疗,丧失了性命,现在自己得了病,领导上却这样关怀自己,用飞机送自己到医疗条件很好的上海广慈医院去治疗。每想到这些,沈玉英就感到浑身热血沸腾,止不住热泪盈眶。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争取早日恢复健康,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和毛主席!
残酷的病魔,继续向她袭击。医生做完详细检查,不得不告诉她:“这是一种很顽固的慢性病,可能要长期失去行走的能力。”这消息象霹雳一样震动了沈玉英的心。她顿时悲观焦急起来,不知道怎么办好。
就在这个时候,太仓有人来上海看望她,给她带来了一份最最珍贵的礼物——刊登着毛主席给王观澜同志题词的杂志。毛主席在题词上说的“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作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这段话,象明灯一样,照亮了沈玉英的心。毛主席的书,贫农女儿最爱读;毛主席的话,贫农女儿最爱听。沈玉英双手捧着伟大领袖的题词,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第二天,她把病痛撇在一边,在病床上专心地读起毛主席著作来。当她读到《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的“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她的信心更加坚强了。她想:病魔迫使我从新疆回到上海,还可能迫使我从上海回到家乡。但这决不等于后退!病魔可以摧毁我的身体,但它永远不能使我的思想后退!
不久,医院确定让沈玉英回乡休养。她愉快地服从了这一决定。国家给了她足够的生活费和医疗费,公社领导对她也非常关心,经常派医生来给她进行诊治。她和她的妈妈从内心里感谢党和毛主席。她说:“我现在心里只想一件事:早日痊愈,用自己全部的精力为党工作!”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她对病魔展开了顽强搏斗。首先,她不顾病痛缠身,决心要做到生活自理。为了锻炼臂力,她在睡床上方的天棚上用绳子吊了一个竹筒,经常在上面拉上拉下;接着,她又锻炼长坐的能力。两腿瘫痪以后,坐的时间稍长也不行。现在她在床的另一端系上一条绳子,拉住绳子坐起来。开始,她坐不到一个小时就手麻、腰痛,下肢抽搐。这时她便自己鼓励自己:只能前进,决不后退!于是,她又拉紧绳子,一刻钟、一刻钟地坚持。坚强的毅力使她取得了第一个胜利。三个月之后,她就能坚持坐上四个小时了。她满怀信心地想:下肢坏了,双手还好;身体残了,脑子还好。能坚持坐四个小时,我就可以用双手为党工作!
可是,正当她渴望工作的愿望即将实现的时候,病情突然恶化了:左手严重抽搐,大脑也发现病变!这又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怎么办?沈玉英想:难道就这样完了吗?不!决不能!我要站起来,我要象无数革命先烈那样在死亡面前坚强地站起来,要象毛泽东时代的千千万万个英雄人物那样迎着困难站起来!在这关键性的时刻,沈玉英又拿起了毛主席著作……
“人总是要死的”,沈玉英突然被这几个字吸引住了!《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她看过无数遍,但这几个字却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打动她的心。“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沈玉英放下书,一种崇高的感情洪流在她的心中奔腾。她想,张思德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死,我呢?难道就因残废而等死吗?不,不能!病魔夺去了我走路的自由,但无法夺去我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要我的心脏在跳动,我就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尽力。活着就应该对人民有用!
有些好心的乡亲,常流露出怜悯她的心情。有人说:“玉英,不要看书,让自己多活几日吧!”甚至有人还说:“你就多吃一点好的,总归是……”
这些话,并没有增加沈玉英的烦恼,她安慰乡亲们,用自己的乐观精神来感染周围的人们。她对乡亲们说:“我只要活着,就要干革命!我还要争取为党工作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工作得时间越多越好。假如把革命事业比做窗外的洪泾河,我只不过是河里的一颗水珠。我深信:只要自己不离开革命的洪流,生命就永远不会完结!”她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
尽管终生起不了床,
贫农女儿志向要坚强;
毛泽东思想哺育了我,
让生命火花永远开放!
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鼓舞下,沈玉英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病魔的侵袭,同时也深深地感动了为她的生命而担心的乡亲们。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们,热情地鼓励她,关心她,使她生活在阶级友爱的温暖之中。

蜡梅在同严霜苦斗中,吐露出了自己的花色香气;沈玉英在同病魔鏖战中,生命的火花放射出了夺目的光彩。
转眼间,沈玉英在病床上已经度过了五个年头。五年间,她一面同疾病作斗争,一面同自己思想上各种杂念作斗争。这两条战线,又是紧紧连结在一起的。思想坚强了,病痛程度就大大减轻;思想稍稍有一点杂念,病魔就猖獗起来。在这场意志和疾病的搏斗当中,沈玉英深深感到:最锐利的武器,是毛泽东思想。她运用这一武器,同疾病进行了坚决斗争。身体情况开始有了好转,大脑病变得到稳定,左手也不再抽搐。毛泽东思想在她身上产生了巨大的物质力量!因此,她对毛主席著作的阶级感情越发深厚。特别是社教运动以来,在群众的大学毛主席著作运动的高潮当中,她更加积极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她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其中的有些文章,她反复读了许多遍。有一次,她学习《反对党八股》一文,看到这样一段话:“什么是宣传家?不但教员是宣传家,新闻记者是宣传家,文艺作者是宣传家,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也都是宣传家。……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只要他不是哑巴,他就总有几句话要讲的。”这段话,给了沈玉英很大鼓舞和启发。她想:我不是正在苦恼自己不能为党工作吗?我的腿坏了,不是还有手还有嘴巴吗?我为什么不可以象毛主席所指示的那样作宣传工作,做一个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员呢?
从此以后,她变得更加乐观,经常通过教歌、讲课和其他一切机会宣传毛泽东思想,只要乡亲们到她屋里来,她就热情地帮助别人学习毛主席著作。一九六五年八月间,五队的青年社员组织起来了,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沈玉英主动协助小组长,组织青年和儿童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帮助他们建立了学习制度,使他们经常坚持学习;她以满腔热情,帮助青年学习毛泽东思想。农忙的时候,她便结合当前的思想、工作,选出毛主席的语录给大家学。她还把毛主席的语录写在小黑板上,请别的青年带到田头、场头。青年和儿童们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出现了大量的好人好事,人人都能背诵几条毛主席语录,随时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有一次,少先队员沈国元、刘根良、苏金元三人到镇子上去看电影,路上遇到一位老人挑着一担破锅,很吃力。这时他们想到玉英姐教他们要象白求恩那样对同志极端热忱的话,便主动帮助老人背锅,一直送到老人家里,结果他们弄了满头满脸黑灰。三个小朋友到电影院看电影时,收票员看他们这个样子,不让进场。直到他们说明了情况,收票员才放他们进去,还表扬他们是毛主席的好孩子。沈玉英不仅帮助青年和儿童们,也帮助老年人。她和贫农老妈妈、共产党员金小妹订立了“合同”:这位老妈妈每天都要到沈玉英屋里学习一条毛主席语录。
沈玉英讲毛主席著作,感情饱满,语言生动,乡亲们都高兴听。为了把毛主席著作讲得更好,沈玉英经常利用人们到她屋里聊天的机会,了解生产情况,了解社员们的活思想,在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时候,她就针对这些活思想进行宣传工作。有一次,她听说青年管惠中劳动时计较工分,不讲究质量,她先同管惠中诚恳地谈心,又和他一起学习了毛主席的一段话:“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然后沈玉英又把这段话写在小黑板上,请人送到田头。管惠中很感慨地说:“是呀,计较工分实在太不应该!”
管惠中虽然认识了缺点,但沈玉英还不放心。她通过向别人调查,知道了管惠中的思想是“盖房子,讨娘子,抱儿子”,她感到青年中有些人的革命人生观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于是,她再一次组织大伙学习《为人民服务》,又把《象他那样生活》一书给管惠中看。在她热情、耐心地帮助下,管惠中思想有了很大进步,不久便加入了共青团。
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的精神,雷锋对同志象春天般温暖的精神,都给了沈玉英极大的启示。她说,只要我活一天,就要象白求恩和雷锋那样关心同志,爱护人民。她看到生产队有的干部工作忙,便主动协助他们做些工作;队里那家那户遇到了困难,她总是尽量想法帮助解决。她为社员们编演唱节目,教青年们唱歌,凡是她能做的事,她都主动地承担起来。因此,社员们遇到啥事,也愿同她说心里话。社员沈和森家里生活上暂时遇到一些困难,加上同一位干部发生了一点误会,便把自己心里的苦闷编了这样几句话:“上有老,下有小,腰间有个药壶包;病缠身,常苦恼,自己总感被人抛。”送给沈玉英。她弄清了原因,便耐心地同他进行谈话,也写了一张纸条:“不怕老,不怕小,党和群众是依靠;领袖话,赛灵药,阶级弟兄谁也不能抛。”沈玉英和生产队的干部、群众,又对他进行了耐心帮助,并和他一同学习毛主席著作,沈和森的思想疙瘩终于解开了,积极参加了生产劳动。
沈玉英对同志是非常温暖的,对阶级敌人和资产阶级思想却毫不容情。她不能走路,但总是站在农村阶级斗争的最前面。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她对坏人坏事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斗争。个别受到她揭露和批判的人背后讽刺她说:“身体象破船,嘴巴象铁钳!”沈玉英听到这话反而很高兴,她说:“毛主席说过,被敌人反对是好事,不是坏事。他们骂我,正说明我打中了他们的要害。革命者是不怕敌人骂的。他们越骂,我们越要革命。在当前国内外尖锐的阶级斗争形势下,对一切牛鬼蛇神就是要坚决斗争,不管它是帝国主义、修正主义,还是国内的阶级敌人,都必须彻底打倒,决不留情!我的身体虽然不好,但我人残志不残,我要用自己的嘴,用自己的笔,同敌人进行坚决斗争。我要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党,献给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革命事业,决不允许任何人对我们的革命事业进行破坏!”

今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洪泾河上升起一片绚烂的朝霞。全洪泾大队十四个生产队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五好社员、五好青年、五好民兵、三好妇女代表和优秀的少先队员们,迎着朝霞,云集到大队部的场院里开会。五队的共青团员老早就把沈玉英送来了,大伙紧紧把她围起来,问候、谈笑,沈玉英红彤彤的脸庞上,挂着笑容。看着这个生气勃勃的场景,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的伟大诗句:
待到山花烂熳时,
她在丛中笑。
是的,沈玉英多么象是一朵红艳艳的报春花啊!
三月三日,是沈玉英获得新的、更加充实的生命的一天。这天,还是在大队部的那个不大的场院里,党支部大会讨论沈玉英同志的入党问题。我当时紧紧靠着她的身边坐着,我似乎感觉到她的心在怦怦跳动。会议还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我问她:“玉英姐,你在想啥?”
“我在想,今朝真是巧头加巧头!十年前的三月三日,我入了团;今朝三月三日,又讨论我入党。三月三,成了我最最难忘的日子!入党以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今后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我要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要更好地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社员。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我倾听着这发自贫农女儿肺腑的声音,激动万分,再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语言来向她祝贺,我掏出自己最最心爱的《毛主席语录》送给了她,她紧紧握住我的手,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在一致举手和一片掌声之中,沈玉英被通过入党了!这时候,我看见两颗玉籽般大的晶莹的泪珠在她的眼眶里滚动。此时此刻我分享着她的巨大幸福。就在这一天,沈玉英在日记本上又写下了她当时的心声:
花开千里香,结果万年长;
跟着毛主席,永远向着党!
(原载《空军报》)(附图片)
沈玉英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
沈玉英组织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
(以上图片由江苏太仓县沙溪公社供稿)


查看完整版本: [-- 向阳花开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